铁腕审计长的温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审计长论文,铁腕论文,温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4月11日下午一点半,中央财经大学主教学楼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还有许多同学只能站在两侧,场面怎么这么火暴?
今天是中央财经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学术节开幕式,原来同学们都在翘首以盼,他们想亲眼看看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是不是有着三头六臂?他的额前是不是也有包公的月牙印?
两点钟不到,李金华提前赶到会场,他没有西装革履,而是穿了一件夹克衫。这位朴素、谦和、步履轻快的老人走在人群中,你根本看不出他就是叱咤风云,掀起审计风暴的铁面审计长。
风雨之后见彩虹
当一位同学问及在校大学生怎样才能经得起社会的风雨,勇于竞争?
李金华以老校友的身份,亲切地说:“同学们在校时是天之骄子,走入社会就不一定了。面对社会的竞争要防止社会上浮躁心态的影响,不要贪大求多,只喜欢别人报喜,不喜欢报忧——‘受喜不受批’,很多人只喜欢听表扬的话,心理承受力很差。现在有少数大学生动不动就自杀,这是心理素质很差的表现。”
李金华微笑着回答:“大家要勇于竞争,就要先学会和自己竞争,其实人战胜自己是最困难的。要勇于和自己竞争,就要克服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发挥自己的优势,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竞争。同学们走出校门后会遇到各种问题,会经历多种挫折,每当这时一定要禁得起胯下之辱!‘脸皮要厚’!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经得起别人的非议,要听得进别人的忠告,除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人才能有成就。”
言如其人,那么李金华本人又有过什么样的经历?
“我在中央财经大学学习了6年,第一次学喝酒就是在老师家,学生时代永远令我难忘。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被分配到大西北工作,之后到西北财经学院教了3年书,1971年起在航空工业部572厂成为一名小会计。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我写的一副字,厂领导发现写得不错,就将我调到工厂政治部。机遇并不是对每个人都平等,在工厂的那段日子,我想过回母校当老师,但是由于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无法解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比起他人我是幸运的,由于我的家庭是保守派,政治路线没问题,我后来被分配到中央党校学习,1985年国家审计署从大中型企业选一批审计人员,我刚好符合条件,有幸被调任审计署。”
“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运的机遇。有人问我有什么理想?我的答案是从来没有什么理想……”台下顿时笑声不断。
李金华话锋一转:“当然我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所谓的理想不是空想,人活着不能没有目标。在这里我送给同学们八个字‘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希望能给同学们一点忠告、一点思路。无论到哪儿都要把现实中的问题处理好,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工作,这样到30年、40年以后,我们才会有收获,才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骄傲。”
屡审屡犯 屡犯屡审
还有一年李金华任职审计长就要到期,在二十余年的审计经历中,他最感欣慰的是什么?最失望的是什么?中国审计最大的成功又是什么?
李金华欣慰地笑着说:“二十多年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在前进、在发展,这令人充满信心,中国审计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发展。1982年宪法是非常好的宪法,这对我国审计而言是一个大大的进步,跟国际基本相适应。我们所有的审计行为都是在不违反宪法、审计法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实际审计过程中,不能脱离中国的现实环境,做不能做的事情,只能另辟途径。毛泽东解放全中国选择陕北为红色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就是充分考虑了能走、走得好的道路,选一条结合中国实际的审计之路十分重要。”
“比如说如何看待中国的审计体制?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中国的审计体制表示怀疑,甚至有一位德国官员发来文件要求我们按照他们的程序和标准加以改变,我一口拒绝了。德国和中国的审计环境是有差别的,中国有中国的情况,怎能全盘照搬?我们的审计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但是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审计国务院国家机关的年度预算,而美国的审计过细也有一定的弊端,中国是一个大政府、是一个强势政府,这和美国不同。西方的许多议会接受审计报告,半年后,才由有关部门讨论协调,最后许多结果是不了了之。当前,国务院各部委的预算报告体制已经有所完善,当然人大的权力影响还远远不够,目前的总理负责制,将来要逐步过渡到由人大负责,但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对于同学的提问李金华兴致很浓,一一解答。
最近一段时期的审计重点,李金华认为不应定位为绩效审计,虽然欧洲审计70%的力量在搞绩效审计,而绩效审计目前在中国尚未成熟,以后条件具备了,绩效审计才会提上日程。目前我们处于双轨的交叉期,计划经济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市场经济已经登台,少数政府官员利用权力寻租的现象随之产生,腐败问题也相伴产生。中国目前的审计重点应放在百姓最关心的腐败、虚假信息披露、资金浪费等违法违规的问题上。
面对一轮轮的审计风暴,有人质疑,为何屡审屡犯?他谦逊地回应:“逐年增多的许多问题,不是审计所能解决的,我也回答不了,我对此解决的对策是屡犯屡审!”
处处有创新
谈到这里,李金华回忆起了计划经济时的审计:“我上大学时,中国的政府审计非常严格。20世纪60年代时有人骗取了60万的民族经费,结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被撤职,那时的财务制度非常严格,基本上没有假账,但是‘文革’时期的计划经济,资金没有生命力。现在呢,只要资金一动,就要‘生孩子’,如果年初17万的预算成本,到了年底还是17万,就要打个问号。改革开放以后,股票、衍生金融产品应运而生,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当前中国缺乏一个科学的财政评估体系,起码有些统计数据并不真实,一些浪费行政成本的现象需要彻底解决,怎样减少浪费、遏制贪污腐败、加强审计独立性,打造阳光审计?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李金华对同学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这就需要创新,需要吃透中国的国情。创新处处有,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可是创新并不意味着天天讲战略、人人讲战略。绝不能忽略实务操作,针对现实去努力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就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使他人的经验为我所用,绝不能照搬照抄,跟在别人后面瞎跑。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在实务岗位上踏踏实实,增强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我们一定要启迪自己的思维:创新必须从现实出发、从国情出发、从眼睛中看到的问题出发……”在这一刻,只要你敢于凝视李金华的眼睛,你就会发现那目光并不犀利,原来他的目光里饱含着不为人知的深情,这深情伴着浓浓的春意,让人由此领略了阳光下心灵的碰撞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