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2解放军538医院急诊科 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采用葡萄糖酸钙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66例。66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研究组(葡萄糖酸钙)与对照组(奥美拉唑)。对比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32/33)、81.8%(27/33),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2/33)、24.2%(8/33),差异显著(P<0.05),且均未合并2种或以上并发症。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采用葡萄糖酸钙治疗的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葡萄糖酸钙;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107-02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病率较高。钙离子为临床上常见凝血因子,在凝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伴有不同程度低钙血症,钙离子消耗和流失量增加。有研究发现,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给予葡萄糖酸钙静脉输注,能对低钙血症进行纠正,且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1]。本研究为深入探讨葡萄糖酸钙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66例。66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3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4例,女9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7.2±5.5)岁;20例为轻度出血(呕血+便血量<500mL/d),13例为中度出血(呕血+便血量500~1000mL/d)。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7.1±5.4)岁;21例为轻度出血(呕血+便血量<500mL/d),12例为中度出血(呕血+便血量500~1000mL/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启动。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和原发疾病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将40mg奥美拉唑注射液(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60103)溶入100mL生理盐水,实施静脉滴注,在20~30min内滴注完毕,1次/d。而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唐山葵花药业集团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1120):将10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溶入5%葡萄糖100mL中,实施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5d。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1)疗效评定标准;以患者治疗24h内出血停止,为显现;以患者治疗72h内出血停止,为有效;以治疗72h内仍存在活动性出血,为无效[2];(2)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涉及出血部位较多,包括食管、十二指肠、胃、胆道等,其中,十二指肠及胃出血所占比例为80%~90%[3]。一旦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会导致其临床表现出黑便、呕血等症状,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脏器功能不全、畸形周围循环衰竭等,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当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方法进行治疗,如奥美拉唑等,能有效控制出血量。此外,作为肌肉神经组织兴奋维持的一个重要离子,钙离子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平滑肌肌膜的动作电位经由横管膜,传达到细胞内部,使得钙离子内移,对三磷酸腺苷酶进行激活,裂解ATP,导致大量释放肌肉所需能量,且能提升肌浆内钙离子水平,充分结合肌凝蛋白,改变其分子结构,达到促使肌肉收缩的目的[4]。此外,钙离子还参与到凝血过程中,能作用于血小板、凝血因子,有效促进凝血。而机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会消耗和流失大量钙离子,加上静脉补液会对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进行稀释,降低钙离子水平。因此,治疗过程中适当补充钙离子,能有效发挥凝血过程中钙离子作用,缩短凝血时间,达到止血效果。
本研究中,在止血效果上,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0%(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5]。由此可知,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采用葡萄糖酸钙治疗,能达到良好止血效果。此外,在安全性上,研究组出现1例原发病灶再出血,1例心前区不适,发生率为6.1%。对照组出现4例原发病灶再出血,3例止血不彻底,1例头痛,发生率为24.2%。两组差异显著(P<0.05),且均未合并2种或以上并发症。凸显出葡萄糖酸钙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采用葡萄糖酸钙治疗的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晓昇,应卫星,蔡佩佩,等.葡萄糖酸钙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0):76-79.
[2]金晓昇,陈璐茜,虞蕾蕾.葡萄糖酸钙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9):1176-1177.
[3]张美艳.葡萄糖酸钙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96-97.
[4]石瑞春,杨志伟,杨理华,等.不同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5642-5644.
[5]刘欣.葡萄糖酸钙、维生素K1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简[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6):68-69.
论文作者:韩娟1,刘江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消化道论文; 葡萄糖论文; 患者论文; 离子论文; 对照组论文; 在上论文; 过程中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