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和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基层论文,成果论文,理论论文,党的基层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08)02-0009-04
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横向来看,它包括党的思想建设(也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从纵向来说,它包括中央组织党的建设、地方党组织的建设和基层党的建设。而基层党的建设主要由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两个方面组成。其中,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由此就决定了基层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所处的基础性的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基层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由于基层党的建设包括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两个方面,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关于基层党的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同时,科学发展观、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有关内容分别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和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在十七大报告和《党章》中也有具体体现。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关于党的基层建设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分析十七大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的原因,对于我们认清基层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指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P3)
众所周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之所以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战略思想的最新成果,是党执政新理念的集中体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表明我们党准确把握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基本规律,顺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向何处发展这一最核心问题,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党自身发展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的基本路径,有力地推动了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发挥的重要指导作用已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护和信赖,得到了全党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已经成为凝聚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旗帜。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不仅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而且有利于全党同志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科学发展观对包括基层党的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其中包括:在《党章》总纲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第一项基本要求中,增写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强调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贯彻落实;在《党章》条文党员部分关于党员必须履行的第一项义务中,增写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在《党章》条文党的干部部分关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中,增写了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在《党章》条文党的基层组织部分关于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中,增写了组织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法律知识的内容;在十七大报告党的建设部分提出的六个方面重大任务中,部署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和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在十七大报告党的建设部分提出的六个方面重大任务中,提出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等等。
党的十七大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有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就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实在在地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只有使党员、干部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才能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可靠保证。
二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目标的实现。高素质的党员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对党员队伍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具体表现在党章条文关于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中,不仅增写了前文所述的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而且增写了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判断行为得失、明辨善恶美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员、干部的道德直接关系党的整体形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这就必然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引领社会风尚,引导整个社会广泛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尚,推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上述两条对党员义务所作的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的适当补充,就使党章关于党员义务的规定更加符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更加符合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要求,以利于广大党员保持先进性,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真正“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2](P51-52)。显然“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这八个字的目标定位,准确表达了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分子的深刻内涵,集中体现了对党员的党性要求。加强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去谋划、去推进。
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也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具体表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强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党章》中党的干部部分增写了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修改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增写了加强道德修养的内容,等等。“这样修改,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脚踏实地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2](P106)
党的十七大关于干部选拔工作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领导干部要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等思想和要求,突出强调的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在新的形势下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公认的问题。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干部工作也必须走群众路线。选群众公认是执行党的路线并有政绩的人,是党在新时期选择任用干部必须坚持的根本标准。它是德才兼备原则的本质体现和具体化,是被实践证明惟一正确的标准。只有不折不扣地坚持这一标准,选人用人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强调干部选拔工作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领导干部要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就是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性,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这对于坚持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际、群众公认原则选好人用好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
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本细胞,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也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了巩固和加强党执政的基础,更好地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十七大对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在《党章》中党的基层组织部分,把“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的概念,改用“社会组织”的概念来表述,这就涵盖了包括新的社会组织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加大在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2](P108) 在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方面,主要是增加了组织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法律知识的内容;增加了对党员进行服务的内容;增写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内容。这些新规定,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完善功能、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有利于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基层党组织落实各自责任,形成管理合力。
与此同时,党的十七大也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主要是提出要把包括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在内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党,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提出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以利于在党内生活中形成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帮助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始终不忘以党员标准和党员义务来对照自己,从而使党员的党性得到锤炼,素质不断提高;提出要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从而集中表达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先进性的真谛;提出要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这体现了基层党的建设要常抓不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这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有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这既体现了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又体现了对党员的尊重关爱,是在党内生活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的生动反映,是激发党员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提出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的任务,要求要实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以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长久地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党的十七大在基层党的建设方面提出的建立“一个制度”——党员党性分析制度,构建“一个体系”——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四个机制”——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以及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等等重大举措,是对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表明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创新,有利于从制度上和体制机制上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真正把党的基层组织建成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以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四
党的十七大对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即功能定位方面,增加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这就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2](P52)。“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这十六个字,是十七大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新表述,也是对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前所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当然也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新的功能定位,正是来自于对基层党组织肩负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双重历史任务的准确判断和把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始终是一切执政党的中心任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基层党组织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线,肩负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责任尤为重大。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以人为本,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重要的。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执行、落实者,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广施于民,让广大群众真正得实惠、见效益,是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志。尤其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更应该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在帮助群众闯市场和致富奔小康上发挥积极作用。
社会和谐、科学发展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主要是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角度,强调发展的理念、模式、方法和路径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社会和谐则是从理顺生产关系的角度,通过协调统一人们之间利益和规避化解社会矛盾,使社会矛盾处在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把全体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而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正是基层党组织承担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城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社会管理体制剧烈变革,人们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对群众的凝聚力下降。国有企业改制,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还不健全。城市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明显滞后。这就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以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等措施,进一步团结凝聚人心,巩固自己的阵地。
当前,我国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面临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凸现等一系列困难,而基层又往往是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汇集地区,这就使得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任务更加艰巨。这种情况,客观上要求基层党组织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此外,党的十七大还提出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等任务和要求。这些对于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保持和发挥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对于促进和发展人民民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签:科学发展观论文; 党建论文; 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党的组织建设论文; 理论创新论文; 党章论文; 时政论文; 党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