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其人,先知其人论文_黄跃先

未见其人,先知其人论文_黄跃先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内容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刘备三请诸葛亮的原因:未见其人,先知其人。

【关键词】三顾茅庐 未见其人 先知其人

关于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有这么个民间传说:刘备听说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前去走访。诸葛亮知道刘备是汉室的宗亲苗裔,又是仁义至信之人,欲辅佐于他,可又不知他手下的两员大将关羽和张飞是否栋梁,于是加以试探:“你们两位谁能把我骗出茅庐,我就跟你们下山。”张飞听此一说,即刻回答:“不用骗,我用一把火烧了你的茅庐,你自然就会出来。”显然张飞是一莽汉,不免让诸葛亮大失所望。与张飞相反,关羽倒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你去就去,不去拉倒,我们走人。”于是拉着刘备张飞出了茅庐。而诸葛亮在好奇心驱使下,想探个究竟。结果一只脚刚迈出门槛,就被关羽一把抓住胳膊,说:“我把你骗出来了,跟我们下山吧!”看来,关羽有谋略,辅佐刘备一定会有成就感,于是诸葛亮下山得以辅佐刘备。

《三国演义》中与此民间传说相对应的内容是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的“三顾茅庐”。刘备的“三顾茅庐”三请诸葛亮,使得诸葛亮第一次粉墨登场。刘备对诸葛亮是未见其人,先知其人。

第一,水镜先生的神秘举荐刺激了刘备求贤的胃口。刘备被蔡帽所害骑的卢马越檀溪躲过一劫遇见水镜先生,得听“伏龙(‘伏龙’即‘卧龙’,诸葛亮的雅号)、凤雏两人得其一,可安天下”。“伏龙”是谁?“凤雏”又是谁?水镜先生故弄玄虚,缄口不言,先吊一吊刘备的胃口,让刘备对“伏龙”、“凤雏”有一种神秘感渴求感,以至于让刘备误以为唱歌抒怀抱的单福(徐庶)就是诸葛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顾茅庐”一开始,作者再次借水镜先生之口道出诸葛亮超人的才能:“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把诸葛亮跟姜尚姜子牙相提,跟张良张子房并论,这一评价无疑是很高的,使得刘备听后不得不由衷赞叹:“真隐居贤士也!”水镜先生的举荐大大刺激了求贤若渴的刘备请诸葛亮的胃口。

第二,徐庶的超高评价调动了刘备求贤的兴趣。徐庶智败曹仁为刘备初建战功,惊动了曹操。曹操使奸计模仿徐庶母亲笔迹赚取孝子徐庶至许昌。临行,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以某(我)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在徐庶看来,相比而言,如果自己是驽马(劣马),那么诸葛亮就是麒麟(四灵之一,与凤、龟、龙地位同等);如果自己是寒鸦(慈鸟),那么诸葛亮就是鸾凤(神鸟)。意思是自己比诸葛亮的才能差远了。而徐庶的能力就够强了,用曹操手下谋臣程昱的话来说,就是“徐庶之才十倍于昱”。徐庶的才能是程昱的十倍。那么按徐庶的说法,不知道诸葛亮的才能多少倍于徐庶,足见诸葛亮多么有才。徐庶还补充道:“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这一评价更高,说诸葛亮超过了辅佐齐桓公为春秋第一霸主的管仲,超过了战国统领五国联军大破齐国的旷世名将乐毅。徐庶用自己的才能烘托诸葛亮的才能,用管仲、乐毅的才能烘托诸葛亮的才能,大大调动了刘备请诸葛亮的兴趣。

第三,从诸葛亮的社会关系看诸葛亮的品行、才能。从诸葛亮交往的人群来看,多是一些超脱世俗、极其高雅又有才学的人士,诸如朋友崔州平、岳丈黄承彦、弟弟诸葛均等。就连诸葛亮的童子都正直朴实、不同凡响:当刘备一顾茅庐自报家门“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时,童子直接回答:“我记不得许多名字”。在刘备看来,自我介绍时,头衔越多越能引起对方的足够重视,没想到连诸葛亮的童子都淡泊名利、超凡脱俗,何况诸葛亮呢!童子的回答对于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来说,正是一个辛辣的讽刺,同时也更衬托出诸葛亮高洁的品德。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刘备认定了诸葛亮是“朱”,所以近诸葛亮者才“赤”。也正因为看到了近诸葛亮者“赤”,所以更加坚信诸葛亮的“朱”。

第四,从居住环境以及行踪看诸葛亮的德行才能。《三国演义》是这样描写诸葛亮的居住环境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这简直就是罗贯中笔下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宁静、优雅、祥和,一看就是高士隐居圣地。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是一位真正的隐士,不追求荣华利禄,不追逐名利,德才兼备的隐士。童子交待刘备诸葛亮的去向不定:“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从童子的介绍而知,诸葛亮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并且常和朋友谈天说地,议论天下大事,因而才能未出茅庐而预知三分天下的大势趋向。一顾茅庐,看了诸葛亮的居住环境,听了童子关于诸葛亮的去向介绍,更加坚定了刘备请诸葛亮的决心。

第五,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人才。刘备三顾茅庐有“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感。一顾茅庐未见真神诸葛亮,回来路上碰见一气宇轩昂之人误以为诸葛亮,结果不是,是诸葛亮的密友崔州平。二顾茅庐时,在将近茅庐的酒店里看见二人对饮作歌,误以为其中之一是诸葛亮,结果不是,是石广元、孟公威二位隐士。到了茅庐,童子回答:“现在堂上读书。”误以为在堂上读书的先生是诸葛亮,结果不是,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告别出门撞上一位骑着马唱着《梁父吟》的人,误以为是诸葛亮,结果还不是,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三顾茅庐时,诸葛亮虽在,但在睡觉。出于礼貌,也为了显示礼贤下士,立于门外等候多时,才得以与诸葛亮相见。这整个三顾茅庐三请诸葛亮的过程,反映了刘备思贤若渴,渴望见到诸葛亮的急切心情。也显示出诸葛亮故意而为之,一是考验刘备的耐心、恒心和真心。二是为了让刘备珍惜得来不易的自己。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往往不珍惜,而踏破铁鞋得来的往往倍加珍惜,诸葛亮要的就是这种“千呼万唤始出来”效果。

总而言之,刘备对诸葛亮是未见其人,先知其人,三顾茅庐事出有因。

【参考文献】

1、《三国演义》原著

2、《三国演义》电视剧

论文作者:黄跃先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  ;  ;  ;  ;  ;  ;  ;  

未见其人,先知其人论文_黄跃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