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建设举债适度规模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王敬尧,丁亮[1](2022)在《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过程性治理能力——分析框架与若干问题反思》文中指出化解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规模控制、预警技术等路径内生于债务的货币工具属性,遮蔽了对政府能动性的关注,即政府治理能力作为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被疏漏。地方债务风险的产生不限于初始防范与债务化解,举债者的承载能力不足、用债中的注意力分配失衡、化债中的弱化创新发展挤占了公共资源,债务监督评估的单向驱动力加剧了地方债务风险的延伸。而地方政府过程性治理能力,受政治体制与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形塑,以往地方政府作为风险主要承担者的观念需要重新审视。因此,应系统识别县域发展环境,债务计划限额适当倾斜;落实上级价值规范引导,培育外部信息吸纳机制;着力县域财政守正创新,建立持续性硬预算约束;拓展县域债务监督形式,构建社会参与动力机制。
张丽敏[2](2021)在《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适度规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朱冠平[3](2021)在《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及其管控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和附属品,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解决,不仅事关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而且还关系到能否从根本上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因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内涵、特征、规模和影响机制不了解,导致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形成和扩张,这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过高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会扩大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恶化政府的信用环境和影响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严重时更是会导致大规模的金融系统性风险、引发社会动荡和造成经济的长期低迷。为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风险,我国先后出台了多个政府债务管控政策文件。如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文件,要求严格限制地方政府举债程序,并对地方政府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限额标准。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和《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问责办法》文件的出台,更是标志着我国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防范,有效推进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治理。频繁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政策文件出台,传递了中央在“遏制债务风险、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心。因此,开展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及其管控对策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只有准确理解了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我国才能从源头上根本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首先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梳理与分析,接着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内涵分类、规模测度、影响因素和管控对策四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便明确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关键点和创新点。然后,立足于当前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数据可得性、重要性以及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对地方融资平台、地方国有企业、地方不良贷款和地方养老缺口导致的四类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进行测算。最后,基于扎根、代理和道德风险等理论,本文又分别从内部体制、政府动机和外部机制三个角度探讨了其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经过研究后,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由地方融资平台、地方国有企业、地方不良贷款和地方养老缺口四类形成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在2010年后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在2019年更是达到了 19.95万亿元,是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9倍,约占全国GDP的20%,表明我国为了偿还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需要近两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才能偿还地方政府所引发的或有债务,或需要近20%的国民收入才能抵消地方政府引发的或有债务。(2)在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内部体制因素方面,本文以2006-2018年282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中央对地方的财政分权越高和给予的金融分权越高,则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越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冲动在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过程中扮演中介作用,而政治激励则在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过程中扮演正向调节效应。(3)在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政府动机因素方面,本文研究发现“为增长而竞争”的增长型政府会加剧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而“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发展型政府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增长型政府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在地方领导性别上表现出明显差异性影响,但在地方领导年龄层面未检验出差异性影响,而发展型政府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倒U型关系,不仅在地方领导任期表现出差异性影响,而且在地方领导学历层面也表现出差异性影响。(4)在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外部机制因素方面,本文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具有抑制功能,而媒体关注度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扩张和投资支出在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过程中扮演中介效应,而资源错配则在媒体关注度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过程中扮演着中介效应。从以上的研究结论可知,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增长型政府和政府审计不足会加剧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而发展型政府和媒体关注度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又从财政金融、政府动机和外部机制三个角度分别提出防范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管控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现有文献,而且也能够为国家在“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追求高质量发展”等经济政策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经验证据支撑。
凌霄[4](2021)在《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县级数据的面板门槛模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伊梦姣[5](2021)在《陕西省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足以承担当前的财政支出,因此就出现了地方政府相应的举债行为,合理的举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高速运转,但是一旦过量举债,那么就无异于饮鸩止渴、会为当地后来的发展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在2020年9月《国务院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的中也提到,一旦对一个地区的债务把控的不合理,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甚至于债务危机,同时,该报告也警示地方政府对于债务风险问题应进行密切关注。近几年,陕西省地方政府财政缺口逐渐扩大,其债务负担较重,并且有关债务的举借、使用以及偿债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进而增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出现债务风险,就会为陕西省当地发展经济以及政府的信用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加强当前陕西省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是刻不容缓的。同时,当前的大部分学者主要研究的是国家层面的地方政府债务,具体到某省市的债务信用风险研究较少,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对陕西省地方政府债务的信用风险问题展开研究,从而实现对陕西省政府债务的科学管理。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统计分析以及模型分析等方法,其具体内容包括:首先对陕西省当前的经济、财政以及债务结构及规模情况进行分析,描述当前陕西省的发展概况,然后探究当前陕西省债务风险的来源、影响因素、信用风险的影响过程等相关方面,进一步识别陕西省债务的信用风险问题,实证部分是基于陕西省当前的财政数据以及债务数据运用KMV模型来测算陕西省2017-2019年债务违约距离以及违约率,确定安全发债规模,并与实际的发债规模进行对比,从而评估出近三年陕西省的债务信用风险问题,并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未来三年的财政收入进行预测,从而确定出陕西省的未来三年的安全发债规模。此外,并对基于利率以及偿还年限的角度来对陕西省近几年的债务违约情况进行压力测试,更有力的证明了陕西省当前的债务信用风险状况,从而也为陕西省的债务信用风险防范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对陕西省债务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进而从遏制陕西省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冲动、化解存量债务以及提高偿债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倪诗琪[6](2021)在《金融生态对城投债定价的影响 ——基于我国城投债利差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地方政府发债趋严的大背景下,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成为有效的资金补充方式,规模增长迅速,而随之暴露出的债务风险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城投债的规范发展能有效拓展地方政府资金来源,丰富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但当前城投债定价存在总体偏低且地区异质性不明显等问题,难以准确反映地方风险,不利于地方政府对债务成本的合理预估,也不利于城投债市场的长远发展。对此,本文引入周小川行长提及的“金融生态”概念,从金融运行整体的角度为优化城投债定价体系提供新思路,以城投债利差为代理变量,探讨金融生态对城投债定价体系的影响。本文首先对金融生态进行界定,认为金融生态是金融主体与外部环境的结合。其中,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基础、政府治理、法信环境。其次,基于2015年~2019年省域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搭建金融生态指数。最后,构建回归方程探究金融生态指数和各分指数对城投债利差的影响,并以地区和政府竞争为分类变量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1)优化金融生态有效降低城投债利差,结果在东中西部分样本中均显着。(2)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竞争水平较弱地区的城投债利差更易受金融生态影响。(3)金融生态指数中的金融发展、经济基础和政府治理部分对城投债定价的影响尤为突出,地域、政府竞争水平的差异会影响各分指数的作用效果。(4)近五年来,金融生态整体改善,区域间差异有所缩小,东部沿海地区的金融生态最优,东三省和中西部地区仍然需要加强建设。通过对金融生态与城投债定价的研究,本文为金融生态纳入城投债定价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针对不同金融生态发展水平的地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并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完善法治和信用建设等角度提出具体举措。
李夏洋[7](2021)在《地方债务扩张与土地增值 ——基于地级市的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的历史转型与土地制度结合紧密,城市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制之后,一方面为近年来的工业化提供了土地保障,同时依靠其稀缺资源的特征,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成为了“拉动经济的发动机”。然而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长期以来“以地谋发展”的城市运营模式带来的潜在风险也值得关注。本文研究的问题是,依靠土地实现的债务扩张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是否也刺激了土地自身增值,形成一条以“土地经营—地方债务扩张—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增值—地方债务进一步扩张”为主干的债务扩张正反馈链,为财政和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本文以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以城投债发行为代表的地方债务扩张对土地增值造成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理论方面,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消费者、生产者与地方政府的三部门模型,描述了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抵押借债刺激土地增值的行为模式。实证方面,本文利用2008-2017年全国地级市层面城投债数据与土地交易数据,探究了城投债发行对地价增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城投债发行显着促进了土地价格的上涨,地级市城投债发行规模越大,下一年土地出让平均价格及增长率越高,考虑到土地增长预期以及反向因果等内生性问题,文章通过控制城投债发行利差、GMM估计、替换解释与被解释变量等方式对基本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地,利用Bootstrap中介检验模型,文章对基础设施建设在城投债刺激地价上涨中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检验,完善了以上正反馈机制。最后,文章分区域、城市类型以及土地用途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城投债发行刺激地价增长这一现象集中于中小型、非省会城市,且主要作用于以居民需求为主的商住用地。本文试图从另一角度解释地方债务扩张的背后逻辑,在当前中央政府去杠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背景下,研究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陈诚[8](2021)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对策研究 ——以洪泽区融资平台公司为例》文中提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形成,有着现行分税制造成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的历史成因,又有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不可直接举债的约束,地方政府为了弥补建设资金缺口而设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越来越多,所形成的债务规模也越来越大。确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过去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民生事业、招商引资等重要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点是需要肯定的。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多年发展中,依托地方政府信用举借大量债务,加之经营管理受到地方政府的制约与影响,债务所对应的资产又多是公益性的,债务无法通过项目收益进行偿还,主要依靠借新还旧的方式越滚越大。在习总书记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原则下,国务院设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此后人民银行、财政部、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规范金融市场活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从金融市场筹集了巨量资金,使得债务与金融市场紧密相连,规范金融市场措施势必会通过金融市场快速传递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随着金融市场规范,以及财政部对地方债务的管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借新还旧的模式越来越难以维系,存在巨大的债务风险。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如何适应新环境下的金融监管体系良性发挥金融市场杠杆作用,如何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如何持续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都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对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在前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成果上,立足新时代背景,首先对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地方国有企业的概念进行界定和比较分析,再对研究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有关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以洪泽区融资平台CZ公司为案例,从案例区域经济发展及财政情况、融资平台CZ公司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平台公司从业经验,总结出融资平台公司的运营特点。其次结合洪泽案例所表现的风险情况,从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三个层面理论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风险及风险成因,阐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必要性,落实好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作为转型基础工作。再次分析洪泽区JT集团转型方案及实践,找出转型实践中遇到难点和问题,分析问题根源。最后借鉴洪泽JT集团转型案例的经验及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要剥离承担地方政府融资职能,有效利用地方国有资产,向实体化运营、参与市场竞争、独立核算的地方国有企业转型的总体定位,并从法人治理、经营策略、组织制度、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五个方面提出转型的内部对策方案;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作为个体,与国家整体经济政策及环境息息相关,为使得转型顺利开展,提出了一些转型的外部环境支持建议。希望研究成果能够为类似于洪泽区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瞿憬昊[9](2021)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13年,中国政府用“四万亿”大金额的投资来应对危机和稳定国内经济,但是这种大规模的投资也导致了地方债的严重超载,进一步的对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正如我们所预期的一样,规模庞大的地方债务一方面促进了全国各地的融资平台的出现,从好的方面来看,这可能会促进就业率的上升,进而在稳定经济和国内局势上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经济下行的潜在风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均表明地方债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具备相关关系的,这一观点在很多文献中均有被提及,且人们已经做出了证明分析,而当超过某个阈值时,庞大的债务则会抑制经济的增长。从全局来看,针对地方债务是如何作用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相关的参考文献是非常稀少的。尤其是在当下我们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更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因此,为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脱离地方债务困境,并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对我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2011年至2018年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时间序列的实证模型分析,探讨地方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我国的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差别很大,高质量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根据各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得分的高低可以把各省市划分为“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其中西部区域是得分最低的区域,东部各省市的发展情况则表现的最好。(2)全国和平庸、落后区域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显着,在低于债务门槛值的情况下,增加举债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当举借债务值超过债务阈值的时候,增加举债规模则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抑制作用。最后,对目前的经济情况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助力科研创新;推动经济建设全方位发展,保障各行业产品质量安全;坚持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实现债务监管动态化。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
李易华[10](2021)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增长,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渐突出。在特定时期下,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融资缓解了财政资金缺口,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地方政府债务是一把“双刃剑”,其规模的迅速膨胀也会对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不良影响便是其中之一。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债务融资,本质上依赖于政府信用的金融化,参与金融市场中资源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成为货币资金由金融系统流向实体经济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举债的成本、债务融资后的资金使用情况、政策偏好等一系列因素都深刻影响着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伴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飞速增长,政府举债行为对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区域金融生态的影响是深远的。故本文着眼于此展开研究。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并梳理了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资源配置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同时运用大量图表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展开分析。其次,从银行角度、企业角度以及债务资金的用途结构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的理论机制。最后,在合理确定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出2009-201 8年间我国30个省市(港澳台及西藏除外)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值,然后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等方法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对是否存在地区异质性、调节效应、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根据实证检验,结论如下:(1)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不利于当地金融资源效率提高,且该负面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并无显着的统计差异性。(2)资本市场状况对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有显着调节作用。资本市场发达,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强,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挤出效应,抑制政府举债融资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负面影响。(3)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门槛变量对外开放水平低于门槛值0.8645时,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着负面影响;当对外开放水平高于门槛值时,一定程度上代表市场机制更加完善,市场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的来源、用途和投向都更加规范合理,地方政府更可能良性介入当地金融生态,合理配置举债获得的金融资源,这有利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用途;丰富企业融资方式,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政策建议。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1)结合我国现状,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理论机制进行梳理分析。(2)使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18年间我国30个省市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值进行合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回归分析。(3)使用公开市场上可获得的地方政府债券与城投债规模之和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当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二、城市建设举债适度规模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建设举债适度规模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过程性治理能力——分析框架与若干问题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
(一)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 |
(二)政府债务的风险表现 |
(三)政府债务风险的消解路径 |
(四)评述、问题与分析框架 |
二、县级债务实践下的政府治理能力特征 |
(一)县级债务规模与政府承载力 |
1.区域分布差异中的县级政府承载力 |
2.经济发展差异中的县级政府承载力 |
(二)县级债务结构与政府注意力 |
1.一般债务与专项债务的比较 |
2.区域分布差异中的县级政府注意力 |
3.经济发展差异中的县级政府注意力 |
(三)县级债务化解与政府发展力 |
1.县级债务化解的过程性案例 |
2.县级债务化解的一般性路径 |
(四)县级债务问责与政府驱动力 |
1.县级债务问责的政策与实践 |
2.县级债务问责监督的基本特征 |
三、总结与建议 |
(一)系统识别县域发展环境,债务计划限额适当倾斜 |
(二)落实上级价值规范引导,培育外部信息吸纳机制 |
(三)着力县域财政守正创新,建立持续性硬预算约束 |
(四)拓展县域债务监督形式,构建社会参与动力机制 |
(3)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及其管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相关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内涵分类的相关研究 |
2.2.2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测算的相关研究 |
2.2.3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2.2.4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管控对策的相关研究 |
2.2.5 文献述评 |
2.3 本章小结 |
3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测算 |
3.1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概念界定 |
3.2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估算思路 |
3.3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估算方法 |
3.3.1 地方融资平台或有债务 |
3.3.2 地方国有企业或有债务 |
3.3.3 地方不良贷款或有债务 |
3.3.4 地方养老缺口或有债务 |
3.4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分类测算结果 |
3.4.1 地方融资平台或有债务测算结果 |
3.4.2 地方国有企业或有债务测算结果 |
3.4.3 地方不良贷款或有债务测算结果 |
3.4.4 地方养老缺口或有债务测算结果 |
3.5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总测算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4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内部体制因素 |
4.1 内部体制因素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4.1.1 直接影响 |
4.1.2 间接影响 |
4.2 内部体制因素的数据选取和模型设计 |
4.2.1 数据选取 |
4.2.2 模型设计 |
4.3 内部体制因素的实证结果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 |
4.3.2 相关性分析 |
4.3.3 主回归结果 |
4.3.4 稳健性检验 |
4.4 内部体制因素的影响机制分析 |
4.4.1 财政分权、投资冲动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
4.4.2 金融分权、投资冲动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
4.4.3 财政分权、政治激励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
4.4.4 金融分权、政治激励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
4.5 本章小结 |
5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政府动机因素 |
5.1 政府动机因素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5.1.1 直接影响 |
5.1.2 情景分析 |
5.2 政府动机因素的数据选取和模型设计 |
5.2.1 数据选取 |
5.2.2 模型设计 |
5.3 政府动机因素的实证结果分析 |
5.3.1 描述性统计 |
5.3.2 相关性分析 |
5.3.3 主回归结果 |
5.3.4 稳健性检验 |
5.4 政府动机因素的影响机制分析 |
5.4.1 增长型政府、地方领导性别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
5.4.2 增长型政府、地方领导年龄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
5.4.3 发展型政府、地方领导任期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
5.4.4 发展型政府、地方领导学历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
5.5 本章小结 |
6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外部机制因素 |
6.1 外部机制因素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6.1.1 直接影响 |
6.1.2 间接影响 |
6.2 外部机制因素的数据选取和模型设计 |
6.2.1 数据选取 |
6.2.2 模型设计 |
6.3 外部机制因素的实证结果分析 |
6.3.1 描述性统计 |
6.3.2 相关性分析 |
6.3.3 主回归结果 |
6.3.4 稳健性检验 |
6.4 外部机制因素的影响机制分析 |
6.4.1 政府审计、信贷扩张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
6.4.2 政府审计、投资支出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
6.4.3 媒体关注度、资源错配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 |
6.5 本章小结 |
7 管控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的政策建议 |
7.1 从财政金融角度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进行管控 |
7.1.1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理清政府间财事关系 |
7.1.2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避免金融风险财政化 |
7.2 从政府行为角度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进行管控 |
7.2.1 转变政府职能观念,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7.2.2 弱化经济考核指标,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
7.3 从外部机制角度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扩张进行管控 |
7.3.1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公权力不被滥用 |
7.3.2 建立问责长效机制,防范问责效果被弱化 |
7.3.3 改进预算编制制度,提高地方预算透明度 |
8 本文的研究结论、局限和展望 |
8.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8.2 本文的研究局限 |
8.3 本文的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5)陕西省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内容架构 |
1.2.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地方政府债务的相关理论 |
2.1.1 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界定 |
2.1.2 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口径 |
2.1.3 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 |
2.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历程 |
2.2.1 地方政府债务初见端倪 |
2.2.2 政府债务规模大规模膨胀 |
2.2.3 债务规模急剧扩张 |
2.2.4 地方政府可发行债券 |
2.3 信用风险的主要测量模型 |
2.3.1 传统信用风险测量模型 |
2.3.2 现代化信用风险测量模型 |
2.3.3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小结 |
2.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4.1 国外文献综述 |
2.4.2 国内文献综述 |
2.4.3 文献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3 陕西省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概况 |
3.1 陕西省经济财政状况分析 |
3.1.1 陕西省经济状况分析 |
3.1.2 陕西省财政状况分析 |
3.2 陕西省政府债务规模现状 |
3.2.1 陕西省总体债务规模 |
3.2.2 各地级市债务规模 |
3.3 陕西省政府债务结构分析 |
3.3.1 债务层级 |
3.3.2 债务区域 |
3.3.3 举债主体 |
3.3.4 资金来源 |
3.3.5 债务投向 |
3.4 本章小结 |
4 陕西省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识别 |
4.1 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来源 |
4.2 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缺失 |
4.2.2 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兜底的预期 |
4.2.3 地方官员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
4.2.4 部分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意识缺乏 |
4.2.5 信用评级失效及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
4.3 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的影响过程 |
4.4 本章小结 |
5 陕西省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评估 |
5.1 基于KMV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
5.1.1 KMV模型基本原理 |
5.1.2 地方政府债务KMV模型的推导 |
5.2 陕西省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的测算分析 |
5.2.1 地方财政收入预测 |
5.2.2 可支配收入的确定 |
5.2.3 违约距离和预期违约率的计算 |
5.3 压力测试 |
5.3.1 利率变动 |
5.3.2 偿债年限的变动 |
5.4 本章小结 |
6 陕西省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的防范 |
6.1 遏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冲动 |
6.1.1 创新政绩考核体制 |
6.1.2 完善信用评级及信息披露制度 |
6.1.3 建立地方政府财政人员的金融风险意识 |
6.2 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规模 |
6.2.1 继续推行债券置换 |
6.2.2 引入社会资本 |
6.3 提高偿债能力方面 |
6.3.1 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
6.3.2 建立并落实偿债资金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启示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与不足 |
7.2.1 本文创新点 |
7.2.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6)金融生态对城投债定价的影响 ——基于我国城投债利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2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金融生态的相关研究 |
2.2 关于城投债定价问题的研究 |
2.2.1 城投债定价合理性的研究 |
2.2.2 定价影响因素的研究 |
2.3 金融生态与城投债定价的相关研究 |
2.4 文献评析 |
3 我国城投债的历史、现状和问题 |
3.1 城投债发展历程 |
3.2 城投债现状分析 |
3.2.1 规模增速放缓,净融资量呈波动态势 |
3.2.2 发行类型稳定,期限结构以中期为主 |
3.2.3 利率先降后升,评级分化趋势渐显 |
3.2.4 评级总体优质,地区异质性特征初现 |
3.3 城投债问题分析 |
3.3.1 城投公司内控欠妥,非标业务积累风险 |
3.3.2 城投债政府属性强,刚性兑付暗藏危机 |
3.3.3 部分地区债务风险凸显,城投债定价异质性不足 |
4 金融生态影响城投债定价的理论分析 |
4.1 金融生态主要构成因素 |
4.2 金融生态现状 |
4.2.1 金融地位逐步提升,加强对实体经济服务力度 |
4.2.2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多措并举化解内外部风险 |
4.2.3 政府治理有所改善,东部地区优势明显 |
4.2.4 法治环境日益完善,信用建设步伐加快 |
4.3 金融生态对城投债定价的影响 |
4.3.1 金融生态通过金融发展影响城投债定价 |
4.3.2 金融生态通过经济基础影响城投债定价 |
4.3.3 金融生态通过政府治理影响城投债定价 |
4.3.4 金融生态通过法信环境影响城投债定价 |
5 金融生态影响城投债定价的实证分析 |
5.1 金融生态指数的构建 |
5.1.1 评估指标的选取 |
5.1.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5.1.3 评估结果的获得 |
5.2 金融生态对城投债定价的影响 |
5.2.1 变量设定和数据来源 |
5.2.2 模型建立、描述性统计和数据处理 |
5.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3 稳健性检验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金融生态纳入城投债定价体系,优化指标提高数据精度 |
6.2.2 城投公司强化内部治理,加快市场化转型进程 |
6.2.3 探寻特色化发展路径,强化区域交流协作 |
6.2.4 打破政务“数据壁垒”,健全官员举债约束机制 |
6.2.5 增强法治服务能力,完善信用建设配套法规 |
参考文献 |
(7)地方债务扩张与土地增值 ——基于地级市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制度背景 |
1.3.1 土地制度背景 |
1.3.2 地方融资平台背景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 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政府债务扩张 |
2.1.1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成因 |
2.1.2 政府债务的特征 |
2.1.3 政府债务扩张的影响 |
2.1.4 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 |
2.2 关于城市土地问题 |
2.2.1 地方政府土地经营策略 |
2.2.2 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 |
2.3 地方债务扩张与土地价格的联系 |
2.4 文献评述 |
3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
3.1 理论框架 |
3.2 模型分析 |
3.2.1 需求与消费者偏好 |
3.2.2 生产者行为 |
3.2.3 政府部门土地供给 |
3.2.4 模型求解 |
3.2.5 比较静态分析 |
4 实证分析 |
4.1 数据、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
4.1.1 土地价格数据 |
4.1.2 地方政府债务数据 |
4.1.3 控制变量 |
4.1.4 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
4.2 基准回归 |
4.2.1 固定效应模型设定 |
4.2.2 基本回归结果 |
4.3 稳健性检验 |
4.3.1 控制城投债利差 |
4.3.2 GMM估计 |
4.3.3 使用土地抵押贷款数据 |
4.3.4 使用微观土地出让数据 |
4.4 传导机制 |
4.4.1 中介效应模型 |
4.4.2 中介检验结果 |
4.5 异质性分析 |
4.5.1 分区域分析 |
4.5.2 分城市类型分析 |
4.5.3 分土地用途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对策研究 ——以洪泽区融资平台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及不足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 |
2.1.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概念 |
2.1.3 地方国有企业的概念 |
2.1.4 地方国有企业和融资平台公司的区别 |
2.2 研究分析的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权力制约理论 |
2.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3 融资平台CZ公司分析及融资平台公司运营特点 |
3.1 融资平台CZ公司分析 |
3.1.1 所在区域经济及财政情况 |
3.1.2 融资平台CZ公司的历史及现状 |
3.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运营特点 |
4 转型必要性分析及转型基础工作 |
4.1 转型必要性分析 |
4.1.1 融资平台公司层面风险及成因分析 |
4.1.2 地方政府层面风险及成因分析 |
4.1.3 金融机构层面风险及成因分析 |
4.2 转型基础工作 |
4.2.1 设立地方债务管理部门,厘清地方债务与平台公司债务 |
4.2.2 明确平台公司监管部门,理顺地方政府与平台公司关系 |
4.2.3 平台公司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注重内部风险控制 |
4.2.4 平台公司拓宽融资渠道,保证资金流动性 |
5 洪泽JT集团转型案例分析 |
5.1 转型的方案及实施 |
5.1.1 转型的方案 |
5.1.2 转型方案的实施 |
5.2 JT集团运营情况及问题根源探析 |
5.2.1 JT集团运营情况 |
5.2.2 问题根源探析 |
6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对策 |
6.1 转型对策的总体思路 |
6.1.1 已有转型路径概述 |
6.1.2 转型总体定位 |
6.2 转型的内部对策方案 |
6.2.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资产实力 |
6.2.2 确定经营发展策略及盈利模式 |
6.2.3 组织架构及流程再造,完善管理制度 |
6.2.4 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6.2.5 建立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
6.3 转型的外部环境支持建议 |
6.3.1 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出台存量债务化解方案 |
6.3.2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及运用 |
6.3.3 遏制金融错配及金融短期化,鼓励长期投资 |
6.3.4 金融机构对于平台公司转型的金融产品支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评述 |
2.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
2.1.1 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及特点 |
2.1.2 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及治理 |
2.2 经济高质量发展 |
2.2.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论 |
2.2.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诠释 |
2.3 文献综述 |
2.3.1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文献综述 |
2.3.2 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献综述 |
2.3.3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发展影响理论的文献综述 |
2.3.4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发展影响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3章 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机制 |
3.1 地方债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机制分析 |
3.1.1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机制分析 |
3.1.2 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机制分析 |
3.2 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模型 |
3.2.1 消费者最优增长模型 |
3.2.2 引入政府部门 |
3.3 提出假说 |
第4章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 |
4.1 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1.2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
4.2 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法选择 |
4.2.1 评价方法选择 |
4.2.2 全局主成分分析法 |
4.3 高质量发展的评价过程 |
4.3.1 数据来源及时段选取 |
4.3.2 评价过程 |
4.3.3 结果分析 |
第5章 地方政府债务对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模型构建 |
5.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5.2.1 变量介绍 |
5.2.2 数据来源 |
5.2.3 样本选取及数据处理 |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3.1 平稳性检验 |
5.3.2 协整性检验 |
5.3.3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构建及Hausman检验 |
5.4 实证结论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1.3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1.3.1 主要创新点 |
1.3.2 研究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 |
3.1 地方政府债务 |
3.1.1 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界定 |
3.1.2 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 |
3.1.3 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分析 |
3.2 金融资源配置 |
3.2.1 金融资源配置的相关概念界定 |
3.2.2 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 |
第4章 地方政府债务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理论机制分析 |
4.1 银行角度 |
4.2 企业角度 |
4.2.1 挤出企业信贷融资 |
4.2.2 推高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
4.2.3 通过债务治理机制间接影响企业投资效率 |
4.3 债务资金用途结构角度 |
第5章 地方政府债务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 |
5.1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测算 |
5.1.1 数据包络分析法概述 |
5.1.2 指标的选取 |
5.1.3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测算结果分析 |
5.2 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
5.2.1 模型设定 |
5.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5.2.3 实证结果分析 |
5.2.4 稳健性检验 |
5.2.5 门槛效应的回归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
第6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城市建设举债适度规模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过程性治理能力——分析框架与若干问题反思[J]. 王敬尧,丁亮.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01)
- [2]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适度规模研究[D]. 张丽敏. 兰州财经大学, 2021
- [3]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及其管控对策[D]. 朱冠平.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4]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县级数据的面板门槛模型分析[D]. 凌霄. 贵州财经大学, 2021
- [5]陕西省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伊梦姣.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6]金融生态对城投债定价的影响 ——基于我国城投债利差的研究[D]. 倪诗琪. 浙江大学, 2021(09)
- [7]地方债务扩张与土地增值 ——基于地级市的经验研究[D]. 李夏洋. 浙江大学, 2021(09)
- [8]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对策研究 ——以洪泽区融资平台公司为例[D]. 陈诚.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9]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D]. 瞿憬昊.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10]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D]. 李易华. 山东大学, 2021
标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论文; 政府融资平台论文; 或有债务论文; 城投债论文; 政府债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