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T对首发躁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论文_张玥

(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江苏扬州225003)

【摘要】 目的:探讨MECT对首发躁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50例首发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喹硫平和碳酸锂治疗,观察组给予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BRMS评分等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CT治疗首发躁狂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法起效快,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碳酸锂;躁狂症

无抽搐电休克是在传统电休克的基础上逐渐改进而来的一种治疗方式,是现代物理治疗中重要的手段之一[1]。无抽搐电休克具有起效快、安全、无明显副作用的优势,对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治疗均具有一定的效果,文本旨在探讨MECT对首发躁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后期治疗首发躁狂症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首发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在18~60岁,平均年龄为(41.5±4.2)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在22~62岁,平均年龄为(41.6±3.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碳酸锂并喹硫平和碳酸锂治疗,碳酸锂初始剂量1250mg/d,最高不超过1 500mg/d,喹硫平初始剂量为450mg/d,最高剂量为750mg/d,每个疗程 8 周。

观察组:观察组给予MECT治疗,MECT疗法前3 次治疗为1次/d,后改为隔日 1 次,共治疗6~10 次。(注:仪器为美国鹰赛公司引进的醒脉通Ⅳ型治疗仪)。

1.3 观察指标 采用躁狂量表(BRMS)评定疾病严重程度,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价① 痊愈:BRMS 减分率75%~100%,②显著进步:50%~74%,③进步:25%~49%,④无效:<25%[2] 。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2.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3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头晕头痛3例,恶心3例,肌肉痛4例,意识障碍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0%,对照组中出现晕头痛4例,恶心2例,肌肉痛3例,意识障碍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电抽搐治疗起源于上个世纪,在1938 年首次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当时被称为电休克治疗,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3]。当时是通过将一定量的电流直接作用刺激患者的双颞侧,继而引起一次人为的癫痫大发作,但限于当时的治疗条件,虽然电抽搐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患者的临床体验不佳,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带来濒死一般的恐惧感,同时可能造成呼吸抑制。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抽搐治疗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通过在术中使用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临床体验,消除了患者的恐惧感和不良反应,更加易于被接受。目前认为,电抽搐疗法对那些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的躁狂症患者以及强烈自杀企图的抑郁症患者均具有治疗作用,且该法起效快,效果立竿见影[4]。目前电抽搐疗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其临床适应症和治疗范围也在随着技术的改进不断扩大[5]。

本组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2.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RM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电抽搐疗法的安全较高,无明显的不良发应。说明MECT治疗首发躁狂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好于喹硫平和碳酸锂等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MECT 治疗首发躁狂症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均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方燕平, 蒋秀花, 谢雅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难治性躁狂症患者的行为干预作用[J]. 福建医药杂志, 2016, 38(3):44-46.

[2]田常青.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用于治疗躁狂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4, 8(2):63-65.

[3]吴世韬.精神障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效果研究[J]. 医药前沿, 2015, 5(36):28-29.

[4]吴秀萍, 张丽梅, 杨庆华,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1080例疗效观察[J].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09(18):210-211.

[5]方燕平,蒋秀花,谢雅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难治性躁狂症患者的行为干预作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03):44-46.

论文作者:张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  ;  ;  ;  ;  ;  ;  ;  

MECT对首发躁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论文_张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