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ARDS发生率及预后的改善作用分析论文_王峣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ARDS发生率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30例

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ARDS的发生率和预后改善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100%(15例),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3.33%(11例),死亡4例,死亡率26.67%,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与死亡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未见ARDS与其它并发症,对照组患者ARDS发生率为26.67%(4例),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疗效不同,尤以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为佳,该治疗方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患者ARDS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液体复苏;重症胸部创伤;休克;ARDS

针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临床中有多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最为常用的就是常规液体复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不同液体复苏方式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近几年,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临床中效果逐渐受到认可,许多学者认为,重症胸部创伤患者本身的耐受力比较弱,对药物刺激比较敏感,常规液体复苏方式补液量较大,容易对患者造成刺激,易产生不良反应,反之,限制性液体复苏则更加适合[1]。为了明确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ARDS发生率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我院选取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30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为研究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龄最大66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38.7±2.5)岁,其中6例车祸致伤患者,5例高空坠落患者;4例暴力击打致伤患者;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年龄最大68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39.7±2.6)岁,其中7例车祸致伤患者,6例高空坠落患者;2例暴力击打致伤患者,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部软组织损伤,全体患者家属均签署了治疗知情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抢救措施,患者恢复生命体征之后对胸部损伤组织进行消毒清洁处理,解除呼吸道阻塞,部分患者需置胸腔引流管,或直接穿刺引流;监测并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行常规检查,如CT、X线、磁共振等,确认患者的受创情况。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液体复苏方式,即开放静脉通道,及时并大量的进行补液,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与脏器血液循环,维持患者收缩压,以90mmHg左右为佳。

1.2.2研究组

本组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即治疗前根据所有的检查结果确定患者所需的补液量,静脉通道需建立两条以上,以1000ml血浆林格氏液混合500ml血浆胶体液静脉输注,当患者收缩压恢复至70mmHg后,放慢输注速度,并控制晶体液用量,输注过程中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注意控制不良反应。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临床体征明显缓解,为治疗成功;患者死亡为治疗失败。统计两组患者ARDS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预后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平方差表示,使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研究组患者未见ARDS与其它并发症,对照组患者ARDS发生率为26.67%(4例),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照组患者分别有2例患者并发脓胸与肺部感染。

3、讨论

ARDS,也就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呼吸衰竭症状,是由创伤、休克等原因致肺泡毛细血管损伤引发的,重症胸部创伤患者可能由于肺部受创而出现无呼吸系统症状,该症状一般发生在重症胸部创伤后24h内[2]。

液体复苏则是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抢救治疗的常用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持患者体内循环的平衡[3]。常规的液体复苏方式是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的补液,虽然能够维持患者的生命,但对患者刺激较大,治疗后各类感染风险增加,所以发生ARDS的风险也较大。本次实验研究组所采用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则是一种相对平和的补液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抢救患者生命,还更加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对患者刺激小,不良反应少,ARDS发生率也更低[4]。

舒振云[4]等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ARDS发生率及预后的改善作用》一文中指出“限制液体复苏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96.4%(54/56),高于常规液体复苏组的75%( 42 /56)(P<0.05),限制液体复苏组ARDS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7%”;本次研究,研究组的治疗成功率为100%,未见ARDS与其它并发症,预后效果良好,与之研究结果略有差异,或为受到病例数与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但足以证明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优势。

综上所述: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疗效不同,尤以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为佳,该治疗方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患者ARDS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波,江海,邓毛等.不同液体复苏模式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8):1941-1943.

[2]赖全,熊清平.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手术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138.

[3]章志华.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4,(4):462-463.

[4]贺群礼.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5):110-111.

[5]舒振云,陈鹤,廖金平等.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ARDS发生率及预后的改善作用[J].河北医学,2016,22(9):1435-1438.

论文作者:王峣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ARDS发生率及预后的改善作用分析论文_王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