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文/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杜蓓蓓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以“出人才、强素质、出成果、增效益”为目标,以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引领,突出立足岗位创新实践,积极开展各类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构建起“党政支持、工会协调、专业主导、劳模引领、职工参与”的创新工作体系,极大激发了公司职工投身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力,职工在参与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成长。五年来,国网安徽电力共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03项,建立了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142个,由劳模领衔的工作室62个,其中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安徽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4个、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6个、地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41个。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册骨干成员达4760人,是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中坚力量。

加强统筹规划,形成创新合力

统筹协调。把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与班组建设、劳动竞赛、青创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将创新的要求贯穿到各环节,落实到个人和班组,实现全员化、全方位、全覆盖开展创新活动。

整体规划。通过大力推进“六个一”工程,即健全一个组织架构、完善一批规章制度、打造一个创新平台、组建一支支撑团队、建设一个双创中心(基地)、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创新平台完备、体制机制完善、产出效应显著、国网系统先进”的具备安徽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

凝聚合力。科信部负责组织开展应用型科技成果征集、遴选工作,依托“科技攻关团队”等平台,围绕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专业发展和生产一线难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技术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人资部建立职工创新牵引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提高政治经济待遇等方式,引导职工走技术型、专家型发展道路;企协负责管理创新项目、“质量管理(QC)”征集评选工作,并指导各单位将其转化为业务流程或进行流程优化;工会负责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工作,引导工作室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重点、难点开展攻关,组织开展创新创效主题竞赛,大力宣传职工技术创新典型事迹,营造人人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各专业部门立足专业实际,指导各单位科学选题、立项攻关,推进成果孵化;党建部、宣传部以青创赛、共产党员服务队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引导青年职工和共产党员投身创新实践。公司上下形成了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搭建多级平台,激发创新活力

建设互联网+创新一体化线上平台。平台集“众创众智、成果转化、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提供创意萌发、发酵、孵化、转化的交流与共享平台,实现从创意孵化、遴选——项目入孵、研发——成果验收、转化——成果展示、推广应用的全过程管理,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泛社交化、智能化、可视化、移动化的双创生态圈。

林畲村所在的林畲乡交通四通八达,生态环境优美,更有包括毛泽东旧居在内的红色文化遗址群、中华文化桂花园、苏福茶业生态茶园、石下村仙女峰、知青农庄采摘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还拥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市级首批研学示范基地、集“医康养”和乡村干部培训功能为一体的乡镇绿色发展学院等,具备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

全方位宣传创新成果。定期收集整理各专业领域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陆续编制出版《安全生产领域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汇编》等创新成果合集,以新书发布会、创新成果推介会等形式,搭建了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的平台,助力创新成果走出工作室、走向更广阔市场。

(3)实现通过系统数据展现功能形成房间内外环境数据分析报告,实时获取居室环境情况,提供给人们进行实时管理居室环境。

在公司层面研究设立双创专项资金。以项目管理方式运作,主要用于对未带经费入孵的优秀双创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遴选通过的项目,经公司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公司财务部门在项目管理平台统一发布项目预算。双创项目由双创中心(基地)进行日常管理,配套制定双创资金、双创项目遴选、考核评价等管理办法。

持续提升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能力素质。定期举办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培训班,以领衔人能力素质提升带动创新团队的活力建设;连续两年推荐优秀创新成果主创人员代表安徽省参加“海峡两岸职工技术创新论坛”;组织创新工作室现场观摩会和班组互访活动,推动创新团队、创新方法、创新经验的宣传和交流;制订“进一步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以劳模创新引领团队创新,以团队创新带动全员创新。

拓展创新工作室“创新+实训”功能。将创新工作室和实训室有机结合,立足班组建设具备“创新创效、实训实践、传承传播、成长成才”功能的创新工作室。通过将工作现场“搬进”创新工作室,开展模拟实操训练,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创新达人”“草根发明家”。目前公司70%以上的专利、获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的创新成果80%以上来自各级创新工作室。

拓展转化推广渠道,实现创效价值

以智能型劳动竞赛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双越之星”劳动竞赛活动,评选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选树创新竞赛先进集体和个人;连续三年举办运检专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评选优秀成果50项,其中有18项成果获国网公司运检专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

将创新成效与单位、个人绩效紧密挂钩。修订公司《科技奖励办法》,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将转化成效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员工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技术创新工作中取得突出贡献的职工,在绩效评定时可直接归为A档;修订公司《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对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建立联合创新机制,深入推进集群创新。打破专业和地域限制开展联合创新活动,促成创新工作室间的“结对联盟”,推动创新工作室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针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打破地域和专业限制,在不同单位之间、同一单位不同专业之间开展联合攻关,以互帮互助的联合型创新工作室提升创新效率。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注入持久动力

专业主导推广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各专业部门采取创新成果综合展示活动、成果推广会等形式,开展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对接意向洽谈,依据成果转化和推广管控环节要素,推荐技术成熟度高、应用需求大、效益显著的成果进行转化和推广应用。其中两项成果已在安徽及兄弟省市推广应用,并被列入国网公司创新成果转化电商化采购项目,多项成果已在国网商城平台线上销售。

将职工技术创新与岗位薪点挂钩。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将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纳入职工薪点动态积分认证文件清单,按照获奖等级调整薪档积分;科学设计赋分值,在公司“四级四类”人才选拔等工作中提高成果评价比重让其在职务晋升、薪资提高方面都占有更大优势。

我国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策略主要有:第一,改革开放前提出“超前共产主义”均衡发展战略。第二,改革开放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提出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第三,为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第四,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已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十九大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本系统通过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库中的温湿度,气体检测仪检测氧气及二氧化碳浓度等,将输出的电信号传送给主控芯片STM32F103RCT6[3],依据检测参数[4]进行数据处理,将数据实时上传至监测平台,以便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处理,实现冷库环境参数的智能化监控,系统由冷调库监测系统节点和综合数据管理平台两部分组成,整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鼓励基层单位开展创新激励实践。鼓励各单位充分利用地域和资源优势,探索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和激励新模式,努力疏通孵化推广的梗阻。目前,已有3项创新成果与生产企业签署技术转让与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在安徽省内大量推广应用的同时已开始在部分兄弟省市推广,还有5项职工创新成果正在与生产企业商谈合作意向。

标签:;  ;  ;  ;  

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