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古典专业化分工理论”的中国体育产业化_体育论文

基于“新兴古典专业化分工理论”的我国体育产业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典论文,理论论文,我国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观赏体育赛事与表演活动以及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需求,而从事体育产品生产的组织和部门的集合。体育产业包括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其中,体育服务业包括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和体育中介业”[1]。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一个以体育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为主的体育市场体系初步建成。“体育自身产生的效益在影响和改变社会普遍认识的基础上,也在影响国内产业统计指标体系”[2]。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在引导就业、满足人们多样化体育需求上与欧美等国还存在较大差距,相关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基于此,本文运用新兴古典专业化分工理论,探讨体育产业化规律,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提供理论借鉴。

1 我国体育产业化研究现状

体育产业自18世纪中叶形成以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成长,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经济体系的重要核心[3]。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学界开始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到目前为止,有关体育产业的文章浩如烟海,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1995年前后的体育市场化转型研究;二是1998年前后的体育产业概念研究;三是2003年以来的体育产业定位研究。三个方面的研究核心主要集中在体育产业化问题上。“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将体育中可以划为产业的部分实行企业化运营,体育由事业变为产业,营运体制由政府主导变为政府指导,由企业和社会作市场化的操作来进行”[4]。从我国实际出发,目前我国初具规模的体育产业主要有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博彩业、体育广告业。其中,体育用品业产业化程度较高,而竞赛表演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化发展速度缓慢、市场发育不成熟、分工不够细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市场交易成本较高。与发达国家健全的健身娱乐、竞技表演、医疗康复、旅游、培训咨询、保险、传媒、广告、中介、实物产品市场以及人力资本、资金和场馆租赁等体育市场体系相比差距较大。体育市场体系如图1[5]所示。因此,如何加速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向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产品,改善市场的结构,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促进和带动体育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良性运行等一系列问题,成了学界关注的重点。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理论支持,很多研究过于宏观,实践中不易把握。本文所运用的“新兴古典专业化分工理论”,契合体育产业形成过程实际,能够较好地解释体育产业化的本质及其组织模式,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

图1 体育市场体系的构成

2 新兴古典专业化分工理论

新兴古典专业化分工理论是1980年代以杨小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为克服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缺陷,运用1950年代数学家发展的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和其他非古典的数学规划方法,在继承亚当·斯密和阿林·杨格专业化分工思想的基础上,引入罗纳德·科斯交易费用的概念,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思想变成了决策和均衡模型而创立的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形式化了亚当·斯密和阿林·杨格的思想,使斯密的专业化分工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然一体”[6]。在这一分析框架内,每个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专业化可以提高生产率,减少稀缺性,但却会增加交易费用,所以有利用专业化效益和增加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这一理论“可以将很多发展和贸易现象解释为专业化分工演进的不同侧面[7],可以解释企业的出现和企业内部组织的均衡意义,可以解释交易费用和制度对专业化分工和生产力演进的意义,还可以解释货币出现、景气循环等宏观现象”[7]。因为,如果每一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在产业发展之初,每个“生产者—消费者”面临的交易费用大于专业化分工带给人们的好处,此时采取自给自足方式是最优的组织模式。而随着交易费用的降低,采用半专业化收益超过其交易费用,这时“生产者—消费者”之间除留一部分产品外还部分交换产品。同时,交换活动促进了市场的形成,而市场价格体系又减少了人们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交易费用,促进了职能分化,此时企业也会在协调不同成员之间专业化分工、降低交易费用中出现。“因此,专业化分工是产业不断发展、分化和延伸,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原动力”[6]。

3 体育产业化演进逻辑

体育产业化本质上是体育产业在专业化分工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目的是为了提高交易效率,促进专业化分工细化,进而使整个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运用新兴古典专业化分工理论,考察体育产业形成的历史,我们可以印证其成长发育的内在逻辑是其交易成本和专业化分工均衡发展的结果。例如,在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并没有我们今天所能见的体育产业,尽管当时的人们发明了马车赛、摔跤、拳击、标枪、掷铁饼、竞走、射箭和跳远等项目,而且在中世纪还出现了英式足球、冰球、足球、橄榄球、保龄球、冰上滑石、棒球和板球等运动项目,并且由于上层阶级容易得到运动设备和器械,他们还发明了早期的桌球、网球、手球、回力球和沙狐球游戏,而马匹的拥有则使上层阶级发明了各种赛马的比赛,他们的马房帮手在长期与项目接触中,还发明了掷蹄铁等游戏。但是,这些运动项目开展与我们今天有组织的体育比赛有着本质的不同。原因有三,一是当时的体育活动目的主要在于健身、娱乐、观赏、政治、军事等,没有经济目的;二是它们没有复杂的市场和企业专业化分工结构,没有基于体育产品形式的交易,整个社会也不存在任何体育活动方面的经济交换。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按照投入产出分析,其生产形态为自给自足形态Ⅰ,如表1所示。

在工业革命时期,除了富有阶级,人们坚持参加体育活动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工人空余时间很少,城市领导者和工厂主或企业家认为,生产先于体育。尤其是在工业革命早期,城市工人参与的运动项目相当少。如在美国,工人所进行的体育项目局限于保龄球和桌球,同时由于工作的束缚以及物质资料的缺乏使工人很难进行正式的比赛和体育活动。但是,从19世纪晚期开始,由于人们日益强调理性对社会的控制,在美国出现了赞助和支配运动参与的有组织的体育俱乐部,其成员主要是城里的富人和东部学校的大学生,并且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男性参加棒球活动得到了普及,为职业棒球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前者的形成源于英国“绅士体育”,后者的形成奠定美国职业体育商业化运作基础。这一时期的体育已经具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功能。不仅如此,工业革命晚期,资本主义精神的铺垫,导致了不同主体对体育本质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出现了既是运动员又是管理者的体育生产形式,形成了体育市场初级形态Ⅱ,但由于交易成本较高,这一形态的专业分工化还不够明显。

随着欧美等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普及,降低了体育比赛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为个人在体育产业内专业化分工细化奠定了基础。此时,有人专门从事某项体育运动,出现了投资与管理的专业化分工。但这一时期的体育产业形态Ⅲ,应该说是半专业化的。因为无论个人还是某一组织除进行某项体育运动外,还从事着其它工作。

随着欧美等国职业体育的兴起,特别是美国东西铁路开通,人们的体育需求得到了加强,而要更好的满足人们需求,体育的管理者认为,必须进行专业化分工生产,推动了体育产业内专业化分工发展,使分工不断得到细化。在这种产业形态Ⅳ中,从业者的专业化职能日益分化出新的职能,服务的种类和范围日益增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育产业服务项目不断发展,完成了由体育产业管理到体育产业信息提供,再发展到体育产业金融服务(第V种产业形态)的转型,并且每一个方面都有进一步细化的趋势。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成长的动力来源于体育市场内的不断专业化分工、再专业化分工,是体育产品生产者职能不断分化、再分化过程,是体育产业链不断延长、再延伸的过程。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中介+个人的产业形态。

4 对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体育产业前进的动力是专业化分工,其具体组织形态取决于体育产业、体育发展特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别较大,特色显明,因此我国体育产业化组织形态应多样化。新兴古典专业化分工理论的本质是分析专业化收益与交易费用之间的冲突。从这一视角来看,体育产业化组织的形态就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或者说,人们之所以选择某一企业或社会组织形态,是因为在这种组织形态中,要素交易比商品交易效率更高。因此,通过比较交易效率,我们就可以解释体育产业为什么会存在多种组织模式。在具体工作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具体办法就是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或程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

4.1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体育产业专业化分工发展

纵向一体化是将体育市场链上下游并入一个企业中。实际上,体育产业上下游各环节可以通过市场交易,也可以通过生产要素进行交易。当前者交易效率高于后者时,就会出现“企业+个人”的组织模式,否则就会出现纵向一体化模式。体育产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环节众多,和流水线标准化作业生产相比,体育产业生产的劳动监督成本较大,有些运动项目技术性强,属无形资产,劳动边际收益难确定,劳动力交易的定价困难,交易效率普遍低于体育产品交易效率。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应加强制度建设,降低劳动力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发展。

4.2 加速企业一体化进程,形成规模经济

“企业+个人”是介于纵向一体化模式和“市场+个人”模式的中间状态。 “企业+个人”模式中,体育产品交易双方事先签订长期合约,而“市场+个人”模式是体育产品交易双方事先签订短期合约。因此,长期商品契约条件下的交易效率高于短期契约条件下的交易效率,实际上表现为“市场+个人”模式总体不及“企业+个人”模式效率高。因此,应加速体育企业一体化进程,形成规模经济。

4.3 以场馆租赁为核心,构建体育产业链

体育产业链“是观众价值创造系统,该系统由多种特定的专业化分工活动构成,活动的进行则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资源和选择恰当的协调方式,节约交易成本”[8]。根据新兴古典专业化分工思想,企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要素交易效率高于市场交易效率。但是,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生产要素交易非常困难。以体育场馆为例,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占地面积为22.5亿,建筑面积为7527.2万,场地面积为13.3亿。历年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 914.5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667.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4.9%,单位自筹为103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3.9%。以2003年底全国总人口129 227万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148.15元。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场馆难以走向私有化,交易效率非常低。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安排也自然成为政府行为的一部分。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往往不能获得较先进的技术和质量,致使政府财政资金的投资效率较低,资源浪费。而且,容易滋生政府腐败行为,并由此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交易成本极高。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一定时期内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应是以小规模的体育专业化经营为特征,而不会出现大公司规模化经营的形态。

4.4 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专业化分工细化,加速体育服务产品的开发

新兴古典分工理论认为,报酬递增取决于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专业化分工水平的大小是由个人专业化水平、间接生产链条的长度、此链条上每个环节中产品的种类数综合决定的。纵观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都与产品开发分不开,实质上是专业化分工水平和专业化分工程度的细化过程。 “例如,美国的‘曲线美’健身俱乐部(Curves Club),从1995开始启动特许经营后,由于其高度的专业化水平,在已经十分饱和的美国健身市场上,成功开发了多类型的女性健身产品,发展到现在每4h就在世界上诞生一家连锁店。由此可以看出,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最终效应是产品不断的推陈出新,丰富、满足和引领社会需求服务”[2]。

可见,专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可衍生出体育服务产品,而体育服务产品的细化,又造就了新专业,加速了对体育市场的细分。根据新兴古典专业化分工思想,市场交易和企业管理都存着成本,因此在加速体育服务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规范市场秩序,通过制度安排来降低交易成本,加快产品开发。

体育产业化本质上是体育产业在专业化分工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目的是为了提高交易效率,促进专业化分工细化,进而使整个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满足人们体育需求的企业集合,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我国的体育产业在引导就业,满足人们多样化体育需求上与欧美等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事实上,在体育产业化过程中,应依据新兴古典专业化分工理论找出衡量交易费用与专业化分工的均衡点,在加强制度建设、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促进体育产业内和企业内专业化分工,加速企业一体化进程,形成规模经济,并以场馆租赁为核心,构建体育产业链。

标签:;  ;  ;  ;  ;  

基于“新古典专业化分工理论”的中国体育产业化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