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120例产妇作为我院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分别为74例和46例,给予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和产后常规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产妇PFMF、最大肌电位值以及生活质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更有利于促进产妇的盆底肌恢复。
【关键词】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盆底功能;近期影响
女性盆底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持内生殖器、直肠、膀胱等内脏器的位置正常,其主要通过对器官进行牵拉来对器官进行控制[1]。将120例产妇作为我院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分别为74例和46例,给予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和产后常规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120例产妇作为我院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4月——2017年6月,本次研究产妇本人知情同意。按照120例产妇本人意愿分为两组,实验组产妇数量为74例,年龄范围是23岁——41岁,平均(35.2±3.2)岁;对照组产妇数量为46例,年龄范围是22岁——42岁,平均(34.7±2.9)岁。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本次研究。
1.2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产妇于产后42——56天内进行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给予实验组产妇于产后71——91天内进行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方法如下:
1.2.1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盆底肌纤维受损程度、类型以及是否发生张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疤痕疼痛、腹直肌分离等具体情况,为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每周为患者治疗2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40min,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连续治疗10——16次。
1.2.2盆底肌低频电刺激治疗方法
将电极放置于患者的阴道内,使用不同频率的脉冲电流给予刺激,增强产妇的盆底肌收缩:将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头置入患者阴道,根据患者情况将刺激频率设置为10——70Hz,并根据患者具体的耐受程度对电流参数以及强度进行设置;若产妇为盆底浅肌层受损则应将治疗头放置位置进行适当外移。
1.2.3生物反馈治疗方法
使用阴道内侧探头压力装置对产妇的阴道收缩力进行测定,指导产妇如何对盆底肌肉的收缩进行改变和控制,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促使产妇能够对此形成条件反射。
1.2.4 阴道哑铃训练
使用麦莱德器械公司提供的阴道哑铃指导患者进行巩固治疗,患者夹持哑铃模拟上下楼梯、咳嗽、下蹲、搬重物等动作,哑铃不脱出即可依次更换,哑铃重量由轻到重、体积由大到小,每日进行训练1次,每次训练时间为15——20min。患者连续锻炼3个月,之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开展第二疗程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应通过均数±标准差( )的形式表达,并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PFMF、最大肌电位值对比
表1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束及治疗后6个月的PFMF分别为(1.34±0.31)%和(1.53±0.23)%,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及治疗后6个月的PFMF分别为(0.89±0.11)%和(0.68±0.10)%;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束及治疗后6个月的最大肌电位值分别为(9.75±1.34) V和(11.25±2.07) V,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及治疗后6个月的最大肌电位值分别为(7.02±0.45) V和(9.11±1.54) V,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女性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盆底肌肉损伤,导致肌力下降,并且对盆底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导致器官脱垂、尿失禁等情况发生[2],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所以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以促进产妇盆底肌功能的恢复[3]。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结束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产妇PFMF、最大肌电位值以及生活质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更有利于促进产妇的盆底肌恢复。
参考文献:
[1]邓丽.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7,(20):102-103.
[2]陈翠兰.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11):46-49.
[3]夏红笋,黄蕾.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7,(15):116.
论文作者:成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个月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