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规范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初中论文,地理教学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实施已经有几年了,我们认为有些问题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的环节。以下结合北京市教学基本功大赛对课堂教学设计规范化谈谈我们的观点,也是我们从实践中反思得到的结论。
一、研读新课标,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就要对课标进行分析,因为课改实施以后,教材版本有很大的不同,教师需要研究课标中的相关内容,然后根据课标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
然而大部分教师对于课标并不太关心,也很少研究和解读课标,对课标部分的分析是教师们的弱点,而北京市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要求教师必须对课标进行分析,因此,这次大赛中我们确定的首要重点就是对课标的理解和解读,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是一节课的方向和灵魂,如果方向错了,一节课也就不可能成功。下面是一个对课标分析比较到位的例子。
“降水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课标分析:
1.针对“降水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课题,课标没有给出具体的要求。在这里我理解课标要求为,运用资料说出我国降水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而降水的主要特征就是降水时空分布的特征。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在“世界气候”教学中还要作专门的分析,在本节教学中,达到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图,说出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夏季风即可。
2.由于中图版教材区域的编排顺序与课标中区域编排顺序相反,所以,课标中对于降水的要求重点放在了最先接触到降水概念的“世界降水的分布”来学习,即: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中图版教材是在学习完北京的降水特点之后开始学习中国降水特点的,所以,“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已经得到落实。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和阅读的基础上展开的,属第二次应用,即使用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即可。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转换到本节内容表述为初步学会阅读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中国降水分布的差异,应是本节课最具体的一条课标。因为关于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初中阶段这里是第一次接触,如何使用“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分析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学生更是首次学习,所以课标表述为“初步学会”,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阅读即可。
上述对课标的解读中我们看到,它不仅仅停留在一条课标的描述,而是针对相关的三条课标分别进行了分析,然后得出本节课当中应该落实的重点内容,并且对于课标的描述还谈了教师自己的观点,如“初步学会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具有可操作性。对于课标的分析非常详细,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实际上分析了课标的要求就确定了自己的教学方向和大的目标,下一步就是看教材的内容能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然后进行对教材的处理。
二、加强教材分析,规范地理课堂教学
对课标的分析确定了教学的大目标,而教材是编写人员基于对课标理解的基础上提供的。
教学素材,这个素材有其本身的特点,有时能满足教师的需要,那我们就是用教材本身,如果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那我们就要对教材进行删减或者调整顺序,这就是我们对教材的分析的原因。
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充实最新的资料,也比较注重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的运用,这说明教师试图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教学内容容量过大、有时偏离教学基本要求的倾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教材进行透彻的整体分析,弄清楚本部分内容在整个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落实那些知识和能力,然后精心选取能够完成本节课内容的资料,避免出现资料过多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和消化的情况。
“巴西”一课的教材分析:
(一)对教材的分析:
1.巴西这一节处于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后期。
2.从教材对区域的选择看,巴西是认识拉丁美洲的窗口。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世界区域的完整认识。
3.从五个国家的选取中看,巴西是资源丰富,经济快速发展,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其资源利用的经验和教训具有世界意义。
(二)对教材的处理:
基于上述原因我调整顺序,补充新知。具体做法是保留自然环境与特有地理现象的联系部分,把自然资源和部分经济内容提前,人种和城市推后到下一课时。
在教材变学材的基础上补充新的知识,比如:“金砖四国”,这是由美国一个经济学家创造,近几年风靡全球的新词。是由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而成,“BRICs”发音与砖块(bricks)相似,由于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所以被称为“金砖四国”。补充这个概念,一方面提示学生关注课本以外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我以“金砖巴西”为切入点,以“资源”为核心组织教学。
这是教师对教材整体结构的认识,从世界地理、区域地理、国家地理三个角度去看巴西一节课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可以说非常全面非常深刻。
三、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说到底是与学生进行对话互动的一项活动,我们的设计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才是决定教学设计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好的学生视野开阔,理解力强,对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挑战自我,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一般的学生则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引导进行学习,因此我们说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学习基础是我们在进行设计时不可回避的因素。对学生情况分析包括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储备;已有知识和新讲知识的差距,如何解决;以往教这部分内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
“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教学前的学情分析:
1.我校为一所普通的初中校,学生比较爱学地理,对地理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与同龄人相比,地理见识少,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稍显不足,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培养。
2.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
3.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我国为什么要制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感受不深,紧迫性不强、理解不透,因而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模拟体验活动,将枯燥、抽象的数字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在探疑中解惑,从而深刻理解“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
教师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已有基础和以往学习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在对课标的分析、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是科学的,可操作的,也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四、设计教学环节,吸引学生参与
一节好课一定是教学环节清晰,而且一定有一个亮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获得教育,终身受益。初中生的特点是希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特点,给他们充分的表现机会。
“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教学环节设计:
开门见山,导入新课——综合分析,归纳特点——模拟体验,探究解惑——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关于体验探究环节设计如下:
A4纸代表我们每个人拥有的国土(7300平方米),它相当于一个足球场,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每个人这块土地的使用情况。
将A4纸十等分;按“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图中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将A4纸分割,并标注名称;图中耕地部分面积即为人均耕地面积(980平方米,大约相当于两个篮球场),2006年人均粮食种植面积约占人均耕地面积的80%,将这部分粮食用地在你的耕地上画出来;
现在剩下的那块耕地有多大?190多平方米,不到半个篮球场;在这剩下的耕地上我们还要种油料作物(占50%)、棉花(占20%)、糖料作物(占10%)等,分别画出。
看看现在你还剩下多少耕地?在这块地上还要种蔬菜、种西瓜、草莓等等,请在你的耕地上画出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现有城市建筑用地已经不够了,可我们还要做以下这些事情:修公路、盖房子、医院、影剧院……你把它们建在哪儿呢?
五、精心设计板书,突出教学主线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思路与线索,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普及的今天,板书的作用仍然不可忽略。
“北京的工业”板书设计(见下图):
该板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并且具有结构性特点,体现了北京工业发展的历史,也突出了不同阶段北京工业的特点和原因,同时这样的板书设计也暗含了北京工业阶梯式发展的过程,可以说非常巧妙地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呈现给了学生。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在对课标、教材、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学设计一定比较规范,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