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上海 200234
摘要:《文心雕龙》以其体大、虑周、思精,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一部空前巨著。其中《体性》一篇着重论述了文章的体貌风格与作家性情个性的关系,即风格和个性的关系。皎然《诗式》关于诗歌风格的意见,是其诗论的重要部分,将风格分类愈趋详细,是诗歌风格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二书都是文学风格论发展史中颇有建树的论著。本文对《文心雕龙》与《诗式》的风格论进行探析。
关键词:文心雕龙;诗式;风格论;探析
历来人们对于刘勰创作《文心雕龙》一书的写作宗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王运熙先生在《文心雕龙译注》一书中指出:“刘勰写作此书,原意是谈作文之原则和方法。”周振甫先生在《文心雕龙选译》一书中则认为此书的写作目的是:“一是希望留名后世,二说明文章的功用,三是不满于从魏晋以来论文章的著作。”《文心雕龙》历来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一部前所未有的集大成之作。皎然《诗式》是现存唐人诗学著作中分量最大的一部,共五卷,即说明了做事的原则方法,也以历代诗人作品为例品评高下,颇有建树。
一、两书风格论之内涵
《文心雕龙》一书中出现“体”一字有一百余次,对《文心雕龙》中“体”的内涵颇有争论。周振甫先生在《文心雕龙选译》一书中论述体是体貌,性指性情、个性,《体性》一篇论述核心即为风格和个性的关系。王运熙先生则提炼升华为:体指文章体貌风格,性即作家情性、个性,这一观点也为学者们所公认的。总括看来,《体性》中的“体”无外乎体裁、体制、体貌风格几种释义,而“性”则多理解为情性、个性、才性。《文心雕龙· 体性》作为下部二十五篇的第二篇,着重论述了文章的体貌风格与作家性情个性的关系,即风格和个性的关系。尤其该篇系统地论述了四科八体的文学风格论,更是成为文学风格理论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环。《诗式》中论及诗歌风格的内容主要分布在《诗有七德》和《辨体有一十九字》中。“七德”虽与思想和品德有关,在此大抵是作风格之义来讲。《辨体有一十九字》把诗分为高、逸、贞、忠、节、志、气、情、思、德、诫、闲、达、悲、怨、意、力、静、远十九体,各以一个字标出并加以解说,这十九体中部分指风格,也有从思想感情和品德修养角度进行描述。
二、两书文学风格论之“体”
两汉是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的孕育期,对文体分类的自觉大致也源于此时,除了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学体裁之外,其他问题如颂赞诔碑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唐代,文学风格论大多以诗论为主,崔融《唐朝新定诗体》把诗分为十体,王昌龄《诗格》说诗有五趣,至皎然《诗式》中对诗歌风格的分类更趋详细。《体性》篇作为《文心雕龙》创作论中风格专论,是刘勰对曹丕、陆机、挚虞、李充等人的秉承和发展,他的文体风格论是比较全面系统的。其将文学风格概括为四对八体:典雅与新奇、远奥与显附、繁缛与精约、壮丽与轻乖四组,八体论述的都是风格,且八体的具体阐述中又兼含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八体中的各体都是客观存在的文体文风,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八体的确各有利弊,也因客观和主观条件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刘勰囿于文学时代风气,力求矫正时弊,显示出对奇、轻二体的微词,对典雅之体褒奖有加也显示出文学与文学批评的时代特征,八体作为高度概括的八种文学风格并非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因创作主体、客体以及接受者审美视角变化不断发生改变的动态过程。
《诗式》中皎然的风格论有两大内容:一是将诗歌风格归纳为一十九字,也即一十九种风格;二是推崇中和适度的诗歌美学风格。他将诗分为高、逸、贞、忠、节、志、气、情、思、德、诫、闲、达、悲、怨、意、力、静、远十九体。吴文治在《诗式蠡谈》中把“一十九体”分为思想内容:贞、忠、节、志、德、诫、悲、怨、意;艺术形式:高、逸、气、情、思、闲、达、力、静、远两个方面。许连军将这十九体归纳为五类,即品德类、风神类、情趣类、境界类、文笔类,这五类分别一一对应皎然所言的“德、体、风、味”。 适度、中和、不偏不倚的诗歌美学是皎然风格论的另一内容,与儒家诗教思想不谋而合。《礼记·经解》阐释了诗教的原则即“温柔敦厚”,皎然深受其影响在《诗式》卷一中写到: “命曰《诗式》,使无天机者坐致天机。若君子见之,庶几有益于诗教矣。”可见其创作《诗式》的目的之一是诗教,符合儒家思想温厚中和的特质。此外皎然在诗论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佛教的中道观,主要归因于皎然的佛学素养。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主张观察问题、认识事物要不落一边,要不偏不倚,综合空有二边,使之合乎中道,才能观察到世界本原或真如佛性。
三、两书风格习成之因
“诗品出于人品,品悃款朴忠者最上,超然高举、诛茅力耕者次之,送往劳来、从俗富贵者无讥焉。”刘熙载所谓“诗品”,主要即是指作家在作品中体现的品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心雕龙·体性》一文中的“性”主要指作家内在的性格气质,这种内在的“气”,就形成了诸多文气与不同风格,“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气”,是“因内而符外”的东西,它是作家的“人本身”对风格的决定作用。一言以蔽之日,“气”的着眼点主要在作家本人。而“体”的着眼点主要在于文学作品的风格特征。当然,“体”离不开“气”,有了“气”,才可能有“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气”与文“体”,又是密切联系着的。刘勰风格论超越前人之处不仅仅是四组八体的提出,还在于探索出风格形成的四个因素。“各师诚心,其异如面”,作者的“才、气、学、习”各有轩轾,其创作风格也就不尽相同,才影响作品的修辞风格,学决定作品内容深浅,习影响作品风格的审美价值,气体现了文学作品中的主观性特点,对文学风格的有直接作用。其中才、气生发于作者的情性是生而有之,文章的风格首先是作家情性、才气的外现形式,而学、习则是可以有意锻炼受后天熏染,“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后天的学习亦能形成文学风格,需要一个逐渐熏陶塑形的过程。
“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才性等字亦然,故各功归一字。偏高、偏逸之例,直于诗体、篇目、风貌不妨。一字之下,风律外彰,体德内蕴,如车之有毅,众辐归焉。其一十九字,括文章德体,风味尽矣,如《易》之有《象辞》焉。”风格高、逸取决于构思立意,即“取境”,还要取决于创作者的“才性”,才思和品性对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皎然的“一十九体”,都是以“体德内蕴,风律外彰”作为基准,意即内在的思想内容要显示创作者的才德、品性,更要使之具有外在的形式风貌。从诗教的角度出发,必须做到“真于性情尚于作用”,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从而具有既能彰显形式风律又能显示思想德行的诗文。皎然的十九体中,大多从思想情绪和道德素养的角度强调风格,如以下几体:“忠”、“志”、“情”、“思”、“诫”“达”、“静”、“远”;而“高”、“逸”、“贞”、“德”、“怨”、“意”、“力”这几格则是从外在形式风貌角度论述。对才性的重视是对《文心雕龙》风格习成因素的一大继承,“才性论”和“文气论”都属于论后天主体意识修养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是文学创作论所需要的素质和才能。
四、两书风格论的独创性意义
论及刘勰风格论的价值,《文心雕龙》中不仅有专论风格的《体性篇》来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四对八体的风格分类、论述风格形成的主体性因素、举各时代诸多作家作品例证、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后天风格养成的具体途径即才、气、学、习。这是创作主体主体性因素对文学风格的影响。也有《定势篇》论述各种体裁与风格的关系,即客观因素对风格形成的影响。还有《风骨》篇对各种体裁和各歌作家提出普遍性的风格要求,风骨是对文学创作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审美标准和具体尺度。更有《通变》篇总结历代文风演变历程以及利弊得失,并且标榜了刘勰自己“还宗经诰”的口号,这也呼应了《文心雕龙》整本书的核心思想。而皎然《诗式》的文体论追求适度中和之诗歌美学风格,既儒融贯家诗教精神,又包有佛禅精义。力图寻求一种既合于儒家诗教精神的又类于佛家的圆融无碍的诗境。值得指出的是,皎然诗论的根本出发点还是“真于情性,尚于作用”,其所举“气”、“力”、“情”、“才”、“意”都可视为诗人“情性”,体貌源于情性成于作意取境的思想。其影响后世极为深远,晚唐五代诗格研究著作中对皎然“十九体”多有绪衍,僧齐己《风骚旨格》设有“十体”,徐寅《雅道机要》亦列有与齐己相同的“十体”。王玄《诗中旨格》拟皎然“十九体”加以解释实以诗例,都受到皎然的直接影响。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创设二十四种不同诗境,实为二十四种风格,亦足见皎然之影响。
刘勰《体性》篇的风格论颇有集大成而独具一格之势,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文学风格论,也开启了与文体风格论分流的时代。而皎然论诗的十九体亦是后世诗歌理论不可回避的一环,可算是《文心雕龙》之后唐代风格论最有分量的诗学著作之一。
参考文献:
[1]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M].北京: 中华书局,2011.
[3]曹丕.典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张怀谨.文赋译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5]许连军.皎然《诗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作者简介:王婷婷,女,1994年2月生,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王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风格论文; 文心雕龙论文; 体性论文; 体貌论文; 文学论文; 作家论文; 思想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