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_张彩霞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_张彩霞

张彩霞

(涟水县妇幼保健所 江苏 涟水 223400)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产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372例产妇作为实验组的实验对象,并且选择同期的32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开展实验,实验中主要推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服务模式,在施行优质护理的过程中,比较两组治疗护理的优良比例。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能够达到百分之百,但是对照组只能达到百分之88,两组的显著对照,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结论:优质的服务在产科护理中,需要保证正常的治疗以及操作,更要让患者感觉自己受到的服务非常的周到和细致,在体贴服务的开展中,构建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产妇的康复率,让新生儿得到更好的照料。

【关键词】 优质服务;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307-02

在推进医疗改革的进程中,开展优质的示范服务,集合各方资源,创建优质的护理示范病区,抽调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转变思想,坚实护理基础,夯实护理理念,探索新的排班和护理模式,在护理中不单要对产妇开展人文关怀,更要对医护人员开展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把产妇当成自己的亲人,在细心的照料下,快速回复,体现出护理的专业特点,并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工作开展中需要选择2013年5月~12月在我国的产妇372例作为实验小组,其中有266例是自然分娩,并且剖宫产的分娩产妇有146例,平均年龄也都集中在24岁到34岁之间,其中多数的评价年龄是26.5岁,所以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产妇大概有320例为比照,自然分娩的人数能够达到186例,剖宫产妇为134例,年龄都为26~35之间,评价年龄是28岁。两组的年龄以及孕妇孕期情况的一般资料在比较中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两者有很大的可比性。

1.2 方法

与传统护理模式对照,根据分组责任制的工作方式,每一个护士需要照看15~20例的患者,在三班互导的排班模式中。护理的主要内容包含:常规患者的治疗、常规护理措施的落实、母乳指导、产后健康教育、新生儿的相关护理等内容。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时候,可以实行小组的包干工作模式,为每一个医疗小组配备1位责任组长,2名管理床铺的护士,一个责任组长大概分管6~8个患者,一个管床护士需要分管10~15个患者。医疗以及护理构成大协作组,可以为一个患者提供不连续的间断服务。责任组长在这种情况下实行8h在岗的管理模式,需要24h负责制度,两名管床的护士需要实行12h的轮班管理方式,这样省略交接班环节,避免护理差错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比较中发现结果,量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分娩产妇的例数一共是372例,其中受到优等评价的为314例子,良性评价的为58例,差评的是0,那么由此可以看出优良率的占比为百分百,与对照组相比较对照组一共是320例,其中优秀组有200例,良性组有82例,差评组有38例,占比为88%。

观测中需要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从护理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服务满意程度、母乳喂养情况、产后的康复指导等几个方面开展调查,并且设定优质、良、差等3个级别,优质服务可以设定为8~10分,良性服务需要设定为5~8分,差评服务设置为2~5分,每一份问答情况设定80分以上的为优质服务,60分以上为良性服务,60以下为需要改进的服务,两组优良率的统计中,比较提炼出结果。

3.讨论

3.1 分析对比结果

实验组的优质护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中,护理模式需要得到改善,因而卫生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医疗护理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3.2 合理的安排排班制度

优质的护理工作是需要改变排班制度,实行责任人到护理的工作模式,本着包床到户,安排一个医疗小组,一个护士负责一患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了解该患者的基本情况,制定出应急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的长效提升,一组患者的治疗需要由医护、患者三方面共同开展,在增加归属感的同时,提升整体的医疗方式和护理方法。

3.3 医护人员按章操作

医护人员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确认自己的岗位职责,根据交接班制度规范操作,做好责任人的签字确认,并且严格的遵照剖腹产产产妇的护理特点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比如,护理工作的工作程序、文书规范的写作章程、交接班制度等。并且在现有条件上,加大建设力度,例如,确保病房内的整洁程度,这对产妇的恢复有加大的帮助。

3.4 医院推行人文管理

人文化的管理不仅需要针对患者,更可以针对医护人员,工作如果能够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内进行,可以让医护人员的心情愉悦,平时多关注医护人员,带给医护人员一份关心,协助护理动作的良好开展,让医护人员满怀热情和责任心,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也能够对待患者更加的耐心和细心,推动医护人员最大限度的服务患者,尽量减少因为护理人员情绪引发的医患纠纷,不但对产妇和医院本身产生较大的伤害,对医院的社会效益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5 落实基础护理

制定相关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并制定具体的护理实践和护理内容,因为很多传统的观念产妇在生产后不能沾水,所以要不洗头、不洗脚、不刷牙,在优质护理开展后,护士要加强这方面的健康教育,加强对产妇夜间的护理,督促产妇早晚刷牙,晚上睡觉前用温水泡脚。

【参考文献】

[1]杨妮卓,王让兰.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2012,04:117-118.

[2]唐晓健,丁延荟,刘瑞英.浅析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及评价效果 [J].中国医药指南 ,2013,08:152-153.

[3]叶名芳,邵东芳,李若云,张瑜,钱雅楠,李贺.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2013,09:321-322.

论文作者:张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_张彩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