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422001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3例初产妇,自愿进行剖宫产手术,其接受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将其设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条件相似的43例初产妇,剖宫产术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焦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进食、泌乳的时间。结果: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术后排气、进食、泌乳时间方面,对比差异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护理后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剖宫产;效果;影响
通过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较高,手术会给产妇带来身体、精神的创伤,因而需要对剖宫产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干预[1]。本组试验对我院部分初产妇的剖宫产围术期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3例初产妇并给予剖宫产手术,即为观察组。同时抽取同期我院接诊的剖宫产手术的43例初产妇,将其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初产妇的年龄在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25±2.07)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孕周为(38.31±0.14)周;对照组初产妇的年龄在22—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19±2.26)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为(39.06±0.13)周。给予2组初产妇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的护理,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腹部切口愈合的情况进行临床观察,排气后可以进食,术后6 h,可适当下床进行简单运动。
观察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的心理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产妇入院后,要求医务人员对产妇及家属全面讲解正常分娩的过程,与产妇保持良好的沟通,安慰其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大大增加产妇的分娩的信心。为产妇普及相关知识,包括术前和术后应注意的事项,使产妇了解剖宫产的不良反应,减少产妇的恐惧感。(2)服务环境。为产妇营造舒适的待产环境,通风良好、环境安静,增加产妇的舒适感。(3)术后心理护理。经常与产妇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产妇盲目抗拒镇痛药使用。(4)术后腹部疼痛的护理。手术结束前,通过麻醉导管给予止痛药,或静脉注射止痛药。(5)术后饮食护理,术后可适当饮用排气类的汤,从而促进胃肠蠕动,禁食发酵产气多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发放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得,问卷中共包括四大项目,每个项目小共有5个题目,每个题目的分值为5分,每个大项目的总分值为25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总分为100分,调查问卷评分大于90分,表示患者非常满意,评分在60—89分之间表示满意,评分低于59分之间表示患者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主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包括20个项目,采用1-4级评分法,并将20个项目中的分数加起来,并将得分乘以1.25,取结果的整数部分为焦虑状况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高。同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排气、进食等时间,将两组患者排气、进食、泌乳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7.0完成临床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X2)对产妇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数据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格,采用(t)对产妇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泌乳时间、焦虑情况等数据进行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排气、进食、泌乳时间对比情况
两组产妇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泌乳时间对比,差异均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啊,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进而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产妇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胎儿窘迫,在医生不能解决此问题时,需要采用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否则将影响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剖宫产术在当前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4]。
通常剖宫产是避免因阴道生产可能对婴儿或母亲性命及健康造成损害。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剖宫产的安全性越来越高,但同时手术会给母亲带来精神和身体的创伤,这就需要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其中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剖宫产手术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产妇始终处于高度应激的状态,本组试验通过给予观察组的剖宫产初产妇心理护理干预,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在护理满意度、焦虑情况方面,对比差异均明显(P<0.05)。显然围术期对剖宫产产妇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促进产妇术后身体的恢复[5-6]。
参考文献:
[1]陈人磊.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效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17):145-146.
[2]梅晓芳,明雅焜,李丽芳.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23(07):70-71.
[3]安晓菲.剖宫产产妇的围手术期需求与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02):143-144.
[4]胡艳春.剖宫产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1,30(18):163,165.
[5]蔡珏珠,陶容妹,林燕银等.浅谈剖宫产围术期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4,14(11):349-350.
[6]朱军颖.剖宫产产妇40例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及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3,31(24):274-275.
论文作者:马江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产妇论文; 初产妇论文; 心理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