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加减在内耳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魏大燕

(四川省隆昌县中医院中医内科 四川隆昌 642150)

【摘要】目的:探究苓桂术甘汤加减在内耳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内耳眩晕症患者86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西药进行对症的治疗,观察组应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79.1%,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好,有效改善患者的耳鸣,眩晕症状,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加减;内耳眩晕症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141-02

内耳眩晕症一种突发性的疾病,容易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患者可表现为剧烈性的眩晕,伴有耳鸣,呕吐等症状。内耳眩晕症是一种内耳疾病,主要由膜迷路积水引起,迷路积水的原因是迷路内的小动脉突然发生痉挛,局部出现缺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造成的[1]。临床治疗选用西药对症治疗较为常见,但是临床效果并不显著。针对内耳眩晕症在中医理论也有相应的记载和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症后发现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内耳眩晕症患者86例,患者表现为剧烈的眩晕,耳鸣,阵发性的耳聋,呕吐等症状,经头颅CT,MRI检查诊断为内耳眩晕症。排除有脑内疾病,颈椎异常,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选入患者在随机分组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患者21例,女患者22例,年龄36~64岁,平均(48.6±1.4)岁。观察组中男喊着22例,女患者21例,年龄37~66岁,平均(49.1±1.2)岁。两组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采用西药对症治疗,使患者静卧,保持安静,给予脱水扩血管治疗,甘露醇注射液(宁夏启元国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4020027)静脉滴注,250mL/次,每日1次,胞二磷胆碱(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208)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6mg/次,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应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组方中包括茯苓30g,桂枝10g,天麻10g,白术15g,法半夏10g,泽泻20g,陈皮6g,甘草6g,生姜6g,丹参10g,川芎10g。表现痰多时加用石菖蒲10g,呕吐时加用竹茹10g,心悸加用生牡蛎30g,多梦加用夜交藤30g。组方中的药味以水煎煮,每日1剂,分三次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一周,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1.3 评价标准[2]

患者的眩晕,耳鸣,呕吐,眼球震颤等临床症状消失,听力检查正常,并1年内无复发时评价为显效。患者的眩晕,耳鸣,呕吐,眼球震颤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听力接近正常,复发次数较少时评价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经常性发病时评价为无效。临床疗效用治疗总的有效率评价,治疗总的有效率为显效的比例和有效的比例之和。

1.4 统计学的分析

应用统计学的软件SPSS 18.0对计量的和计数的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学上的分析,计量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数据的对比采取校验,以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各组内的治疗计划,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进行了评价,具体结果见表1,由结果可见,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79.1%,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内耳眩晕症多起病突然,强烈的眩晕感,耳鸣,耳聋,呕吐,眼球震颤等临床症状容易造成患者出现瞬间的运动障碍,甚至出现身体的损伤。患者发病后应该及时就医,临床在治疗时首要选择的方法是对症的西药治疗,减轻迷路内的积水,给予脱水扩血管药物,同时应用对抗眩晕的药物,但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不明显,患者容易复发[3]。随着对内耳眩晕症的中医研究,可发现伤寒论中记载了对内耳眩晕症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其中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较好。

本研究对选入的内耳眩晕症患者随机分成西药治疗对照组与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见,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中医观点中疾病发病与肝脏,脾脏相关,苓桂术甘汤中茯苓和白术对健脾和化痰有较好的效果,可减轻内耳的积水和水肿,桂枝能利水化气,扩张血管,甘草有可以益气中和,对水肿消除有良好的作用[4]。苓桂术甘汤能够有效的消除内耳中的水肿,调节内耳内的循环,扩张血管,改善植物神经的应激反射,对眩晕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根据患者的心悸,多梦,呕吐等症状增加相应的药味可以整体调节与治疗,因此,可以获得较为有效的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好,有效改善患者的耳鸣,眩晕,眼球震颤,呕吐的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可推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金明.颈椎病误诊为内耳眩晕症3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33.

[2]白寅生.通窍抗晕汤治疗内耳眩晕症3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2):43.

[3]罗亚芳.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30例[J].光明中医,2011,26(8):1702-1703.

[4]甘立森,陈北森.眩晕症的病因分析与治疗进展[J].光明中医,2014,30(02):418-420.

[5]何强成,苏淑仪.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眩晕的诊治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26.

论文作者:魏大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  ;  ;  ;  ;  ;  ;  ;  

苓桂术甘汤加减在内耳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魏大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