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包括对城市集中供水、集中供气、建筑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回收或填埋处理及公共交通事业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投建和经营管理,是我国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建设的基础,是能够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影响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问题,关系到市政工程建设能否正常进行,意义重大,而通过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工程处理技术措施,则对于处理好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前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数量不断增多,这种形势下我国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在众多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作为基础性问题,尤其是软弱地基处理,直接影响着市政工程的整体建筑质量。所谓软弱地基,即是指市政工程中一种不正常的地基情况,本身具备压缩性高、液化性强的特征,使得地基强度与承载力受到一定影响。故此,为了确保市政工程的使用寿命,亟待优化软弱地基的处理工作,确保建筑的安全使用。
1市政工程处理软弱地基的基本原则和市政工程的内涵解读
1.1市政工程处理软弱地基的基本原则
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软弱地基的处理不同于普通地基,应该严格遵循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与原则:①注意软弱地基的土质动力性能,确保地基稳定性与安全性,避免由于地基不稳定导致建筑出现坍塌或者震裂的不良问题。②注意有效软弱地基的渗透性能,在预防水土流失的基础上加强地基稳定性。③注意软弱地基的抗剪强度与抗压能力,强化地基的稳固性。④加强软弱地基的压缩性处理,确保建筑成型后不会发生坍塌或者沉降问题。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可以利用一些密度高的工业废料或者建筑垃圾作为持力层,将其铺设在软弱地基结构之中,有效加固软弱地基。值得一提的是,工业废料的选择应该极其慎重,避免选用污染地下水或者土地的废料,预防对环境造成恶劣的破坏。同时,垃圾层的选择也不宜选取生活垃圾,避免因垃圾腐烂导致建筑持力层稳定性受到影响。
1.2市政工程的内涵解读
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划建设范围内,政府部门出于责任和义务的引导,而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具体设施建设等。在城市中,与居民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生活、娱乐等,绝大多数都与市政工程建设有关,常见的例如城市道路、桥梁、地铁、各种管线,还有公共设施、城市绿化等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市政工程是由国家政府部门出资建设的,具有公共和社会意义的一系列基础工程,主要用于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福利设施的建设,包括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城市清洁卫生设施的建设、城市道路交通的设计规划与建设等。
2分析当前市政施工中软弱地基的特征与问题
2.1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特征
(1)软弱地基的稳定性较差。通常来说,市政工程中的软弱地基强度系数较低,使得地基空隙比其他土质地基空隙更大,致使地基强度与稳定性都将受到直接的影响。为了满足软弱地基高质量的标准与要求,则应该加强地基加固处理,避免留下安全隐患。
(2)流变性与触变性较强。在对软弱地基处理时,假若采取常规性手段将无法保证地基的稳定性,甚至受到外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地基变形的情况发生,严重削弱软土地及的硬实程度。为了避免市政工程地基出现坍塌,亟待强化软土地基加固技术,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3)含水量高,空隙较大。市政地基中,软弱地基的含水量较高,空隙随着不断增多。这种地基主要是由黏土粒与粉土粒组成的,土层表面附着电荷离子,经过一段时间后土层极易吸收更多的水分子,导致地基强度不断被削弱。
2.2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中的问题
首先,软弱地基加固技术相对落后。现阶段,在对软弱地基的处理中,大多数施工单位习惯于采取人工加固技术。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这种技术创新性差、较为落后,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故此,在实际的运用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现实情况,采取先进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提升地基稳定性。
其次,软弱地基数值计算方法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现阶段,我国在处理软弱地基过程中仍然以经典力学作为有效依据,并在一般软弱地基处理中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软弱地基来说,这种方法不仅难以加固地基稳定性,并且无法充分发挥数值技术的应用价值,导致地基理论计算中出现各种误差。
3探究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策略
3.1处理软弱地基地下土洞的方法
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地下土洞是导致软弱地基情况出现的重要因素,它不仅能会导致市政工程桩基半边嵌岩,并且容易导致地基出现坍塌的问题,严重影响市政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亟待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加以处理。对于地下土洞,施工单位可以借助于灌浆法进行优化处理,主要借助于钻孔技术或者岩体间隙来灌注浆液。浆液的制作主要以混合料为主,带浆液凝固成固结体便可以提升地基的承载强度。与此同时,由于固结体的产生,其能够降低地基出现不均匀下沉的情况。施工单位在实际处理地下土洞时,应该考虑土洞类型、岩土情况以及分布结构,并结合市政工程的施工类型进行选择灌浆的范围与类型配比。
3.2采取水泥搅拌桩建设加固地基
水泥搅拌桩作为市政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地基处理模式,其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市政地基处理工作当中,其中在淤泥质土、建设粉土、钻性土等地基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取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既能够提升桩身强度符合承载力需求,并且经济实用价值较高。在采取这种方法时,施工单位应该准确计算搅拌机深入地基的深度,按照实际深度注入固化剂。最后,采取深层搅拌机对固化剂与软泥进行均匀搅拌,待搅拌物凝固以后,复合型地基由此形成。
3.3优化软弱地基垫层的处理
垫层处理作为市政工程建设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模式,主要是借助于软弱地基铺设的材料,加强地基的强度与稳定性。采取垫层处理最重要的环节在于铺垫材料的选择,高质量的、合适的材料不仅能够加强地基强度与稳定性,并且能够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符合市政工程的建设规定。同时,由于大多数软弱地基并未设置硬壳层,并且透水性不好,所以以砂石成为了垫层处理材料的首选,既能够加固地基,并且能够提升垫层处理效果。
3.4强化软弱地基换填处理
在开展市政工程地基处理过程中,对软弱土层直接处理虽然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方法,但是一些软土层过厚的区域需要采取填入建筑垃圾或者废料的方法,才能保证市政工程的地基建设效果。故此,遇到软土层过厚情况时,应该采取填换处理的方法加固地基处理。施工单位应该将软土地基的一些软土层挖掘后,添加进高强度的材料废料等,并借助于加固碾压设备夯实土层,极大地提升地基承载能力,保证地基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换填处理过程中,应该选择优质回填材料,避免由于材料的换填影响到软弱地基的稳定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助推了建筑领域的蓬勃发展。然而,惊喜与挑战一同到来,随着市政工程建筑项目的增多,软土地基问题已经无法避免,其处理结果直接牵动着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市政建设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确保市政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施工单位应该掌握先进性的软土地及处理方法与使用范围,并按照现实情况合理选择施工处理方法,创新地基处理模式,避免软土地及产生的危害,促进市政工程建设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3):56-57.
[2]陈文瑜,缪晓斌.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2):180-182.
[3]胡海方.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1):148-149.
[4]杨取水.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2):16-17.
论文作者:何丁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地基论文; 软弱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稳定性论文; 市政论文; 土层论文; 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