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洋溢生活的阳光论文_张乐华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洋溢生活的阳光论文_张乐华

张乐华 遂川正人红军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051-01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立足于学科特点,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生活性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特点,如果脱离了生活,教学将变得枯燥乏味。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一些大道理有效地融于现实实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相关道德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能够丰富整个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在具体生活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谈谈如何创设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教学课堂。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导入新课时注重生活气息,教学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同时也增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可感性、亲近性、实用性。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内容丰富,极具小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指导意义。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法是渗透德育和法治的最佳选择。

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能帮助学生收获喜悦和感动。教材给学生营造了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这一特色,给学生一个纯真的课堂文化环境,在自然而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树立道德与法治意识。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好多绘本故事,绘本表达是本册教材的一种呈现方式,贯穿在教材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入绘本情境”,让绘本故事的画面动起来。

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录像、幻灯、动画、配音辅助灯展示绘本故事,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打破时空上的限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故事发展的完整过程,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简单的画面丰富化。

我们还可以利用音乐,根据绘本的不同内容和情境创设不同的意境,让学生品位绘本带来的美妙情感,引起共鸣。

2、运用主题情境探究

“主题情境探究”是一种以主题为中心、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为桥梁、以探究为途径的集约式教学,并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和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主题鲜明,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这种教学模式一旦成为新的常态,就会使一系列问题与学习内容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在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中学会探究,从而使教学的主题性、整体性、逻辑性更强。

3、运用体验生活情境。

体验是学生理解道理、深化感受的桥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生活,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内容具有以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的特点。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自己的教学内容生活化,通过向学生呈现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道德在他们生活实际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道德良知。

1、选取生活素材,用于引导儿童的生活。

儿童生活化的现实性,决定了品德教学的真实性。儿童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教学时应该选取生活化的素材,用于引导儿童的生活。

2、深度挖掘教材,拓展教材编写的局限。

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回归生活大多数只针对主流,忽略了一些特殊的学生。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家庭”中,每一幅插画都在宣告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是面对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关系紧张家庭的学生,教材中的情景图让他们羡慕,同时也憎恨。教材提供的家庭形式比较单一,看到的只有幸福生活的倾向,没有为一些特殊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生活指导。

这样的教材各个版本中都是存在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剖析,对当下一些敏感的生活问题进行梳理,在教学中帮助特定学生进行心理疏通。

3、引入社会热点,帮助活跃课堂的气氛。

教学应服务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在“分享真快乐”一课中,将“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等事例引入课堂,学生纷纷说起“共享”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并且很容易就明白了“分享”的含义。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畅所欲言创造了条件,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还轻松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实践活动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

1、课后践行,学做结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源自于生活,它的教学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儿童的生活之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材中的生活化、真实化、自然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有理想、有道德的健康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学生的课后践行,让学生学做结合。

2、体验生活,行动感悟。

让我们的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真实的生活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反思教育。在教学四上《我也会当家》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当家的辛苦,我们需要家校合作,让学生真正在双休日当一次家,合理计划一天的各项活动,一日三餐,伙食费,清扫房间等,记下自己从早到晚所有的事件,当然其中家长们要懂得放手。通过活动,学生才会真正体验到当家的不易,感悟到父母的艰辛,从而学会感恩,做一个独立、孝顺的孩子。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源泉,教师要时刻将生活源头活水引入课堂,让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课堂小天地变成生活大舞台。从而彰显道德与法治的魅力,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堂。

论文作者:张乐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洋溢生活的阳光论文_张乐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