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淑君 刘哲 宋艳 闫晓英 陈娟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450016
【摘要】目的 探讨电话指导式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健康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研究的230例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HPLP-II量表、MOS-SF36评分表、患者遵医行为调查表等方法,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健康生活方式、生命质量、遵医率、服药依从性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话指导式延续护理模式可提高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后患者健康生活方式、遵医行为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护理;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后;遵医行为;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1-034-02
我国单是每年冠心病的新发病人群便有75万人之多[1],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之一,目前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手术(Stent)是一种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其创伤小、安全性及成功率较高,患者手术之后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2]。术后仍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来防止冠心病的复发或者是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而延续护理是防止术后复发的重要方式之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市属某三级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autious intracoronary stenting)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纳入研究的患者为230例,男性患者126例,女性患者104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在33-85岁,平均年龄为56.5±13.5岁。
1.2 纳入标准
(1)所有的患者均有血管病变,病变血管为一处、两处或三处,冠脉狭窄程度均在75%以上;(2)所有患者都进行了Stent手术,且术后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意识清楚,阅读和谈话没有障碍;(3)对本次研究均知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且愿意进行配合。
1.3 排除标准
(1)意识不清楚,精神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阅读和沟通的患者;(2)患有心力衰竭、恶性肿瘤、肝肾疾病等其他疾病无法承受治疗,无法回访的患者;(3)不能配合治疗、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4)记录资料不完整的患者;(5)中途由于身体状况无法完成研究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完成研究的患者。
2 研究方法
2.1分组方法
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排列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均115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相似且一般资料和病情等基线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调查工具
自行设计的《患者个人资料登记表》及《患者遵医行为调查表》;采用HPLP-Ⅱ量表对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进行调查;采用MOS-SF36评分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2.3 调查方法
经过统一培训的随访人员10人(由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主管护师负责)在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根据问卷调查内容,采用面对面调查、填表的方式,应用统一指导语,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232份,研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缺失1例,回收230份。
2.2 电话指导式延续护理干预方式
2.2.1两组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常规发放《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后指导手册》,出院时发放《个人服药卡》;
2.2.2对照组出院后便回家休养,3天内随访人员给予常规电话随访1次,也不给予其他任何形式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
2.2.3干预组在出院后随访人员除常规电话随访1次外即开始进行延续护理模式,主要采用三个月内定期(第一个月每周1次,随后两个月每两周1次)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干预。每次随访时间不少于二十分钟,电话指导内容包括:了解患者的饮食(食物种类、量及盐、油控制的情况)、控烟(戒烟情况)、服药(药名、剂量、用法是否与出院医嘱一致,注意观察大便颜色、皮肤黏膜是否出血)、运动(运动形式、运动量,运动时心率变化)、复查(是否按时,结果是否异常)、心理状况(有无异常)、是否再住院等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和指导。
2.3干预的具体内容
2.3.1饮食管理: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每人每日食盐量少于6g;每日摄入脂肪不超过60g-80g;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还要限制摄入含糖分、淀粉高的食物。延续护理对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患者了解饮食对冠心病的影响,从而对营养饮食引起足够的重视[3]。
2.3.2运动管理:适合患者的运动项目:有氧耐力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和伸展运动(如广播操、跳舞等);运动量:要循序渐进,患者在活动中没有不良反应,心率增加控制在10-20次/分;运动时间和频率:有氧运动3-5次/周,1-2次/天,运动时间刚开始每次20-30分钟,以后增至40-60分钟/次;运动的注意事项:运动前不宜饱餐,选择饭后1小时进行,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应先休息20-30分钟。延续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运动保健的意识,使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4]。
2.3.3药物管理:指导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治疗术后患者出院后严格按照《服药卡》上的药物定时定量服药,并定期(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包括血压控制在<140/90mmHg、血糖(空腹血糖3.9-7.2mmol/L)、血脂<2.59mmol/L,血常规、肝功、肾功等是否异常,并督促其咨询主管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2.3.4其他:督导患者完全戒烟且不暴露于吸烟环境中,据统计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比不吸烟者增加2-6倍[5];另外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中,经过严格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指导患者合理减压,比如参加联谊会,使患者之间增加交流、放松心情,缓解压力[6]。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组间方差分析及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两组患者个人资料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有无吸烟史、高血压情况以及病变血管的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健康生活评分的比较:从调查数据得出,两组患者在延续护理之前在运动、营养、压力、自我实现等健康生活的各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各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
3.3 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生活质量的评分比较:从表1中数据得出,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和身体疼痛差异不明显,P>0.05;在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心理健康以及生命力等方面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x±s)
4 讨论
4.1干预组患者进行电话指导式延续护理之后患者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好的改进,整体健康生活评分有明显提高,对照组的总评分却没有变化,说明了电话指导式延续性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2研究结果看出,出院时两组患者的遵医率无明显差异,电话指导式延续护理后6个月时干预组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明显;而在服药依从性方面,干预组在延续护理3个月时、6个月时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 <0.05。说明3个月的电话指导式延续护理干预已能够使干预组患者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而未经延续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在逐渐下降。
4.3对照组6个月中有8例患者再入院治疗,其中2例患者私自停药3个月(降脂和降糖药)出现不适,有5例患者出现黑便或胃部不适15天-1个月,1例42岁男性患者出院即停用所有药物导致支架血栓形成而于出院后5个月再入院接受溶栓治疗;干预组6个月中有1例81岁男性患者因出现黑便及胃部不适而入院治疗。电话指导式延续护理使干预组患者养成了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稍有不适或异常出现会随时与随访人员沟通,及时复查和调药,从而降低了再入院情况的发生。
4.4两组患者6个月时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及身体疼痛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在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及生命力方面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评分提升明显,存在差异,P <0.05。说明电话指导式延续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
5 结论
定期电话随访指导式延续护理可促进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的养成,降低患者再入院率。这一措施简便易行,为电话指导式延续护理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后患者的护理应用提供了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 胡锦心.参苟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01):35-36.
[2] 贾大林,曾定尹.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后一级预防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5):1137- 1139.
[3] 屈检纯,廖光辉.心血管病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健康教育[J].当代护士,2007,13(1):82-83.
[4]冯高科,蒋学俊,易欣,等.康复运动疗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影响的Meta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1):47-50.
[5] 张志寿.吸烟易得冠心病[J].环境与生活,2008,09(08):80-81.
[6] 黄金月,王慧莲,李洁明,等.中国护理教育发展趋势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06):12-16.
作者简介:安淑君 学历:本科 职称:副主任护师 单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论文作者:安淑君 刘哲 宋艳 闫晓英 陈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患者论文; 个月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术后论文; 电话论文; 两组论文; 支架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