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松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阳脑科医院神经外科 550081)
【摘要】目的:探讨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间我院收治的12 例鞍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8 例占66.7%,其中Simpson Ⅰ级6 例、Simpson Ⅱ级2 例;次全切2 例占16.7%,全部为SimpsonⅡ级;部分切除2 例占16.7%,全部为Simpson Ⅳ级。平均手术时间5. 2 h。术后随访2 ~ 70 个月( 平均55 个月) ,Simpson Ⅱ级者复发l 例,Simpson Ⅳ级者复发1 例,1 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其余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见明显并发症。10 例存活患者最后一次随访Karnofsky 评分优秀患者9 例多于入院时7 例,Karnofsky 评分差患者1 例少于入院时2 例,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翼点和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旁脑膜瘤,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远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385-02
鞍旁脑膜瘤(parasellar meningiomas) 是指肿瘤基底位于鞍旁的脑膜瘤,常起源于鞍结节、蝶骨平台、前床突及蝶骨嵴内1/3 处[1],鞍旁脑膜瘤临床上常可见一侧视力减退、眼球固定、对侧视乳头水肿和非搏动性突眼,其与视神经、动眼神经、海绵窦、眶上裂关系紧密,手术肿瘤切除难度大。我院2005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间共收治鞍旁脑膜瘤患者12 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间共收治鞍旁脑膜瘤患者12 例,其中男性8 例,女性4 例;年龄7 ~ 66 岁,平均(45.2±2.5)岁,病程1 月~ 15 年,平均(40.5±5.5)月。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单侧或双侧视力障碍,视野障碍,多饮、多尿、性欲减退、肥胖等垂体功能障碍,嗜睡、记忆力减退、焦虑等精神障碍,癫痫,三叉神经感受障碍等。
1.3 影像学检查
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 平扫加增强扫描及MRI 检查。肿瘤最大直径3.5 ~ 11.2 cm 不等。肿瘤基底位于蝶骨嵴内1/3 者6 例,位于蝶骨平台及鞍结节者3 例,位于前床突者2 例,位于后床突与上斜坡交界者1 例。CT 检查显示均为类圆形低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常伴有局部骨质破坏。MRI 平扫见病变在T1 加权呈等信号7 例,低信号5 例;T2 加权呈高信号4 例,等、低信号8 例,强化扫描后肿瘤强化明显。
1.4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术前常规备皮、禁饮食、留置尿管等,全身麻醉。根据肿瘤生长方向及大小行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翼点入路:蝶骨嵴为中心,用高速磨钻尽量咬平蝶骨嵴,必要时需磨开视神经管,以便直达蝶骨小翼内侧与前床突[2]。解剖侧裂池,牵拉额叶,利用鞍区间隙联合额底进行肿瘤显露。先处理肿瘤基底部,逐步电凝后离断后分离四周,全切肿瘤。
扩大翼点入路:将皮瓣向头颅中线和后下方扩大,可咬除蝶骨嵴外2 / 3 或更多的骨嵴,广泛咬除颞骨鳞部,乳突基底部,尽可能向下达中颅窝底,以充分显露额极、颞极、外侧裂及整个额叶。行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术。
1.5 判定标准
采用Karnofsky 表现评分表(KPS 表) 评定,得分≥ 80 分为优秀;得分60~70 分为良好;得分≤ 50 分为差。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行χ2 检验,组间比较运用t 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肿瘤全切8 例占66.7%,其中Simpson Ⅰ级6 例、Simpson Ⅱ级2 例;次全切2 例占16.7%,全部为Simpson Ⅱ级;部分切除2例占16.7%,全部为Simpson Ⅳ级。平均手术时间5. 2 h。术中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 例。1 例术后并发肺栓塞,死亡。1 例术后颅内感染,选择易透血脑屏障药物及腰穿,鞘内注射等治愈。
2.2 病理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脑膜瘤内皮型6 例,成纤维型3 例,血管母细胞型1 例,混合型1 例,砂粒型1 例。WHO Ⅰ级2 例(16.7%),WHO Ⅱ级4 例(33.3%),WHO Ⅲ级6 例(50%)。
2.3 随访
术后随访2 ~ 70 个月( 平均55 个月) ,Simpson Ⅱ级者复发l 例,Simpson Ⅳ级者复发1 例,1 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其余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见明显并发症。
2.4 患者入院时与最后一次随访Karnofsky 评分比较10 例存活患者最后一次随访Karnofsky 评分优秀患者9 例多于入院时7 例,Karnofsky 评分差患者1 例少于入院时2 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入院时与最后一次随访Karnofsky 评分比较,见表1。
3 讨论
由于颅脑血管、神经解剖关系复杂,鞍旁脑膜瘤是最富有血供的肿瘤之一,因此切除难度大,复发率高,近年来报道的全切除率57% ~ 90% 之间[3]。随着显微器械的改进和显微操作技术的提高,鞍旁脑膜瘤手术的成功率和预后明显改观,肿瘤全切率明显提高。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原则及手术入路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最易接近肿瘤,肿瘤显露良好,在最小损伤的原则下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4]。
本组体会是,采用适当的手术入路和熟练的显微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翼点入路,作为颅底显微外科经典的手术入路,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最佳的切除鞍旁脑膜瘤的手术方式,并且被大部分神经外科医生所接受。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鞍旁脑膜瘤,增加了全切除率,避免了对重要结构的损伤,从而提高了生存率。在手术是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未充分做到瘤内减压时,不可过度牵拉脑组织或勉强显露肿瘤基底,以免造成额叶损伤及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破坏。②术中尽可能避免对视神经直接操作,首先应从肿瘤中心减压,然后沿蛛网膜界面分离,尽量保留周围小血管;对于老年患者,切不可勉强全切。③若过于刺激血管,会使之发生严重的血管痉挛,极易造成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梗塞,引起严重的并发症。④鞍结节骨质破坏,肿瘤长入蝶窦时,须磨开鞍结节,切除蝶窦内肿瘤,术毕必须行颅底重建。
有文献报道,鞍旁脑膜瘤显微切除后的复发率从0% 到39%,但是一些随访时间较短 [5],本文研究发现复发率为8.3%。鞍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有视力视野的障碍,眼外肌的麻痹,三叉神经受累的面部麻木或感觉异常,癫痫,智力记忆力的下降,偏瘫等;本研发发现术后,这些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有学者[6] 提倡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应彻底切除,但有部分学者[7] 提倡保守术后行放射外科治疗,由于本组病例数量相对较少,尚不能对此进行证明,这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
综述所述,采用翼点和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旁脑膜瘤,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智霖, 丁美修, 丁德武. 鞍旁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 9(1):11-13.
[2] 于春泳, 薛洪利, 魏学忠. 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40 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 (8) : 491-492.
[3] Schick in U.Sphenoorbital meningiomas:results long.termtreatment[J].H-NO, 2010,58:37-43.
[4] 吴文霄, 王军, 王运杰, 等. 鞍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 临床医学,2008,28(4): 4-6.
[5] GoelA,MuzumdarD,DesaiKI.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Are porton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asurgical experience with 70 patients [J].Neurosurgery, 2002,51:1358-1364.
[6] Behari S,Giri PJ,Shukla D,et al.Surgical strategies for giant medialsphenoid wing meningiomas: a new scoring system for predictingextent of resection [J]. Acta Neurochir (Wien), 2008, 150(9): 865-877.
[7] Bassiouni H,Asgari S,Sandalcioglu IE,et al.Anterior clinoidalmeningiomas: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in aconsecutive series of 106 patients [J]. Neurosurg, 2009, 111(5):1078-1090.
论文作者:熊明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肿瘤论文; 蝶骨论文; 脑膜瘤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