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正积极在各个领域通过手段来探讨有效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平衡的途径。而碳金融就是金融领域方面,为应对当前异常的地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全新机制。自签订《京都议定书》以来,碳交易市场逐渐在商品交易市场中体现出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局面。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正确认识并努力克服气候变化对于我国金融体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需要认识到碳交易市场发展所带来的碳金融发展效益,提供适应实际发展需要的碳金融产品与服务,从而在提高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重要意义入手,探讨碳金融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一点的建议。
关键词:碳金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管理创新;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重要意义
碳金融就是指与碳有关的金融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指环保项目的投融资活动,或者我们也可以将碳金融看作是对碳物质的买卖过程。碳金融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金融行业造成影响的产物。碳金融想要实现发展,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是全球碳交易市场的逐渐兴起。《京都议定书》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根据当前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数据推断,至2020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可达3.5万亿美元。这就说明了,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当前最具潜力的交易市场。而碳交易市场是由两个相关的不同交易市场所组成的。一种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市场,另一种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市场。而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碳金融相关的业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1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
首先,需要我们认识到,碳排放觉有较为典型的外部性,也就是说碳排放所造成的影响并不会直接影响到碳交易市场的成本与交价格。而碳交易的提出则体现了市场机制对于气候变化所带来影响的应对反应,使得碳交易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碳排放的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碳排放的污染治理成本。在碳交易市场中,碳排放被赋予了全新的商品属性,碳排放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格信号能够起到引导企业将碳排放成本纳入到投资决策的考虑因素中,从而使得原本碳排放所具备的外部性向内部化转变。
1.2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
由于经济水平不同的国家在能源利用形式以及能源开发结构方面的差异较大,因此在实际情况中不同国家对于减排目标的执行方面差异也比较大。而想要转变一个国家的能源链,使得这一国家对于碳素能源的需求有所下降,从而达到减排目标,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金融手段,来动员金融资源,使得清洁能源以及减排技术的发展能够由必要的金融支持,从而促进能源链由高碳向低碳转型。这对于我国当前的能源链利用形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1.3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天气的不确定性大大提高,各种气象灾害的爆发频率有了明显提高。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同产业对于这一状况的适应程度都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大多数行业都需要通过金融市场来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和分散风险。而碳金融业务的提出,就能够在一定程度实现这一功能,使得风险转向资本市场,促进其他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机遇
2.1我国碳交易市场规模巨大
我国是目前排名第一的碳消费大国,根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预计在2020年将超过美国。同时,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每万元GDP造成的能耗相当于2.6吨煤,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因而,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政府在2010年就已经提出了GDP能耗指标需要严格控制的政策。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当前我国在碳交易方面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碳金融的市场潜力难以估计。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发展机遇。
2.2我国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配额3786万吨,总计成交额10亿元。而在2016年4月27日,全国首个碳排放权现货远期交易产品在武汉推出,当日成交量达680余万吨,成交额1.5亿元。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仅仅只是我国在开放全国统一碳排放市场之前几个试点省份的碳交易状况。2017年,我国拟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目前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名单即将出台,碳排放交易市场将进一步规范,政策正式进入落地执行阶段。由此可见,一旦泉沟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开放,碳金融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2.3我国减排成本较低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产业成熟度较高,发达国家想要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高耗能产业的清洁能源改造所耗费的成本往往比较高,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几个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碳减排成本在每吨碳100美元以上。而在我国进行清洁能源的改造所耗费的成本要远远低于这一数值。因此,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能够转变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进行销售。这就说明,我国在碳金融方面的交易前景与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面临的挑战
3.1对于碳金融的认识程度还比较低
当前,碳金融还属于一种新型金融机制,在无论是在全球市场还是在我国市场,对于碳金融的探索还处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这就使得在实际情况中,商业银行开展各项碳金融业务存在一定的认知错误风险,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碳金融业务开展的方向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实现碳金融的业务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相关从业人才欠缺
碳金融与传统金融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需要从业人员能够具备更加多元化的专业知识技能,一方面对于金融行业的基本业务能力能够掌握数量,另一方面对于碳排放、国际金融交易等也要有清楚的认识。但是,目前由于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相关人才的培养还无法适应当前商业银行实现碳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3.3碳金融面临的风险还比较难以控制
目前,随着管理机制以及商业银行自身体系建设的不断成熟,我国商业银行在应对各种金融风险方面的能力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碳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业务,与传统金融业务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风险指标以及风险管控方面还比较不完善。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时会面临着较为巨大的风险。
3.4国家宏观政策还不够全面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拟定开启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但是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还处于试行阶段。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关于碳金融的宏观政策相对而言还不够完善,一方面一些碳金融业务的开展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也还缺少完善的监管。
四、我国商业银行迎接碳金融的具体对策
4.1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培养
商业银行员工的创新理念是新时代环境背景下商业银行实现碳金融业务创新开展成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因而需要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人才培养理念。首先,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吸收碳金融业务相关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员工队伍在碳金融业务方面的整体业务水平。其次,商业银行相关领导需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展,同时采取有效的员工创新意识培训机制,对银行员工的知识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更新,帮助员工适应当前不断发展创新的碳金融业务,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激发银行员工的创新热情可以建立相应的金融创新激励机制,对业务创新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福利、资金以及升职等方面的奖励,带动银行创新环境氛围的营造。
4.2创新碳金融业务产品的开发销售
创新碳金融业务产品的开发销售主要分为产品开发和产品销售两个阶段。在碳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开发阶段需要遵循金融市场导向原则,保证商业银行优质客户的服务质量。为了达到该目标需要秉持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满足不同客户投资需求。在业务创新产品销售阶段可以适当运用促销策略提高新型碳金融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商业银行利润的提高,具体包括基层网点服务的完善、电子银行的开办、业务范围的拓宽等。通过创新产品销售力度的加大提高新型金融产品的覆盖面。
4.3控制风险,确保碳金融业务稳健开展
前文提到,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在我国还属于初级阶段,因此在风险管控方面还比较薄弱。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应总结自身发展经验,从事前性的风险防范手段出发,从而有效降低开展碳金融业务的风险。具体来说,商业银行需要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碳金融业务项目的风险性进行合理评估,尽可能选择经济强度较高,外部担保能力较高的CDM项目。此外,为降低碳金融业务的风险,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银团贷款以及分期投入的形式来降低风险。
五、总结
碳金融的发展是金融行业适应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是在当前气候变化这一大环境背景下,金融行业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效统一的重要尝试。而碳金融的提出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开展碳金融业务,我国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实现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因此,就需要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讨科学合理开展碳金融业务的途径。而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管理人员也应当认识到碳金融的出现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我国碳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当时另一方面在人才与体系方面还比较薄弱。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充分发挥碳金融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又积极探讨应对挑战的途径,从而科学合理的开展碳金融业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万伦来,杨巧琳.商业银行碳金融理财产品收益风险实证研究——来自兴业银行的碳金融产品经验证据[J].浙江金融,2017(08)
[2]管子慧.基于DEA模型的商业银行碳金融效率差异性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6(15)
[3]李冬.制约我国社会资本参与碳基金的因素及对策分析——基于碳金融衍生品视角[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
[4]查华超.国际碳金融话语权及其分布格局研究——基于碳货币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6(10)
作者简介:
王婧涵,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论文作者:王婧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商业银行论文; 金融论文; 我国论文; 交易市场论文; 金融业务论文; 这一论文; 风险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