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而水资源缺乏、雨水径流污染以及洪涝灾害等问题是城市发展进程中面对的主要难题,城市规划部门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将对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加以阐述,同时指出构建“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注意事项,并提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策略,以期为有关施工部门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雨水口;绿化带
引言
如今虽然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逐渐提升,然而却对当地水文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传统城市排水管网项目已无法满足排水需求,使得水污染、内涝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当前市政道路整体设计中,城市规划部门应该积极引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明确其应用方式,确保对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
1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
“海绵城市”的构建对城市发展来说意义深远,除了可以帮助城市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确保城市防洪防雨效果提升,还可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推动城市健康发展。
1.1改善生态环境
尽管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然而却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其主要目的是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使城市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优化[1]。
1.2合理利用水资源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对市政给排水系统进行完善,而这属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任务之一。倘若城市道路给排水的整体功能增强,则有助于全面强化城市相关设施系统的改善效果,从而规避关于水资源匮乏以及水污染等的问题。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于市政道路给排水的设计当中,能够使城市整体给排水系统的压力得到缓解,同时使当地水资源利用率得以全面提升,另外还能使防洪、防雨效果得以改善。
2构建“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注意事项
(1)确保周边的环境不会受到施工的影响,另外还应使公共基础设施受到的影响也得到降低,使工程项目的开展可以与有关要求和规定相符合。
(2)对于城市而言,建设过程中应当将明显警告系统以及标志放在城市当中较易出现内涝灾害区域,对公共安全事件进行合理规避。同时,在使用道路时,还应注意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工程当中是否存在问题、隐患加以检查,倘若出现问题,应该展开全面调整与修补,以便正常使用路面,防止交通受到影响和威胁。
(3)在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确保对排水系统的设计合理有效,另外还应将城市下水系统和给排水系统合理地连接起来,确保城市整体水系统保持完整性,最终增强市政道路的整体使用效果。倘若原道路已有纵向坡度,不能使蓄水容积要求得到充分满足,则应该在第一时间对其展开合理调整,另外还应设置科学的挡水设施来满足以上要求。
(4)若想使设施进水的效果得到充分提升,还应该合理按照具体状况对进水口的距离以及宽度及时调整,进而使进水的最终效果得到全面提高[2]。
(5)另外也应做好防渗工作,避免由于雨水的下渗使得路面、路基整体质量无法达标,然而在展开具体设计、操作时,必须确保其与有关要求和规定相符合。
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3.1人行道部分
对人行道进行传统设计时,主要会选择不透水路面,一旦遇到下雨天气,则会导致路面出现湿滑问题,对道路舒适性以及安全性产生影响。而在建设“海绵城市”时,需要选择透水性的铺装模式,确保雨水在第一时间渗透至地面以下,进而对路面湿度、温度展开合理调节,以便在使积水减少的基础上,能够对地下水源进行有效涵养。倘若路基土壤缺乏良好的透水性,便应将排水管设置到基层。设置坡度的时候,需要控制路拱横坡处于1-2%范围里,而纵坡不超过2.5%。
3.2车行道部分
传统路面除了会出现大量积水,更会使地下水补给被阻断,出现热岛效应。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后,应确保车行道选择透水路面,以便使径流的重量被降低,同时,使地下水得到回补。在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路面上面层应选择透水性良好的沥青混凝土,而基层以及中、下的面层需要选择不透水材料,防止雨水浸入到路基上,使之被破坏。在雨水和路面接触后,产生的水体将会沿横坡被最终排放至周围检盲沟,进而流进检查井或者绿化带。在设置坡度时,需要控制路拱横坡处于1-1.5%范围里,而纵坡处于0.3-6%范围内[3]。
3.3绿化带
①排放:建设过程中应该应用溢流系统,确保排水管道能直接与雨水连通。特别是在拥有丰富降水的时期,传统雨水口无法解决大部分雨水流量大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处于较低地势的绿地能够储存雨水,随后经由溢流系统流进市政管网,将多余降水排出。
②收集雨水收集:透水性地面会促使水体经由地表径流汇集到绿化带周边雨水口。绿化带高度通常会低于路面15-20cm,而分布的雨水口需要保持均匀,其高度应当在道路高度与绿化带种植土间。
③过滤水体:只有及时过滤地面水体,方能确保绿化带清洁。设计时,顺序应当是先合理铺设种植土,随后对砾石层进行铺设,最后对渗透管进行安装。这种设计可以确保在过滤雨水时使雨水向地下渗入,保证自然水体得到有效补给。
④缓排滞蓄。对绿化带结构特征与地形进行分析,对导流系统展开科学设计,有利于保证雨水以有层次地渗透到地下。另外,还要将明沟设置到雨水口附近,以便使雨水沉淀。另外,将出水沟渠设置于明沟的两端,方便配水,便于雨水直流[4]。
3.4与城市绿地衔接处
在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时,城市绿地和市政道路会有所衔接,除了能够保证道路径流重要的分流作用,也可以使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得以提升。建设绿地时采用的渗透技术包含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以及植被缓冲带等,也包括渗渠与植草沟等手段。不同的城市环境,其绿地、道路衔接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1)匮乏水资源区域:增设雨水回收、储存功能,经由净化处理路面雨水,确保循环利用水资源,实现对排水管的科学设置。
(2)丰富水资源区域:借助雨水截污净化技术排放雨水,使雨季径流汇集问题得到缓解。
(3)有严重径流污染区域:对污染加以控制,设计时应引入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技术,净化雨水之后浇灌绿地。
以雨水花园为例,某城市在打造雨水花园时采用了芦苇、美人蕉、细叶莎草、香菇草、黄菖蒲以及垂柳等绿植,不仅实现了雨水滞留,使雨水径流得以减少,更提升了城市的去污效果,也提升了城市景观的美观程度。
3.5附属设施
对于市政道路而言,附属设施的重要作用便是配套作用:
路缘石:主要包括立缘石以及平缘石,在给排水设计当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设计人员应该按照材料实际性能展开有效设计。其中,立缘石比周边地表的高度要高,能够实现雨水汇集,例如使雨水汇集于绿地,如图1所示。而平缘石主要被用于保持和周边高度相同来避免出现大量积水,对雨水流入绿化带和雨水口十分有利。
图 1 绿地边缘的立缘石
路肩边沟:砼是此项目设计、施工阶段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材料,所以要控制好材料选择以及相应配合比。将植草沟应用于施工,可以使雨水净化、回收效果得以增强[5]。
结论:总体而言,构建“海绵城市”,不仅可以对当地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更能够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产生良性作用。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能合理提升城市道路排水性能,确保城市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态化发展,促使城市处于合理、科学的建设状态,为城市居民带来更良好、更舒适、更安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陈鹏.浅谈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9):162.
[2]周杉.关于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建材与装饰,2019(15):117-118.
[3]黄源铭.“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2020,27(01):248-249.
[4]丁锡峰.“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4):231-232.
[5]张林厂.试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3):272-273.
论文作者:杨娣,黄江华,徐辉,段玉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