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01400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怀柔区5种性传播疾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2012—2016年怀柔区疫情报告中的上述5种性病资料及人口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全区累计报告5种性病1054例,年发病率波动在48.87/10万-56.80/10万之间,5年呈现2个下降高峰,一是2013年较2012年下降了6.22个百分点,二是2016年较2015年下降了20.25个百分点;而2013、2014、2015连续3年发病呈上升趋势;5种性病连续5年发病顺位均为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4.257,P<0.01)。发病年龄集中在20岁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有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55,P<0.01);男性报告病例550例,发病率为27.62/10万,女性累计报告性病504例,发病率为25.24/10万;5年性病发病以家务及待业人员、农民、工人和离退休人员为主,占发病数的87.33%,主要发病地区为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结论 怀柔区近年来性病发病形式不容乐观,有关部门应根据疫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性传播疾病(以下简称性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大,传染性强,能引起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它可促进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有研究[2]表明,性病增加人群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易感性,性病患者感染 HIV 的可能性至少是非性病患者的 2 ~ 5 倍,同时也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桥梁人群[3]。为了解北京市怀柔区性病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 2012—2016 年怀柔区性病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2—2016年性病疫情资料和人口资料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基本信息系统》。报告病种为《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上报的5种性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生殖器疱疹)。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268-2007《淋病诊断标准》、WS273-2007《梅毒诊断 标准》、WS235-2003《尖锐湿疣诊断标准》、WS236-2003 《生殖器疱疹诊断标准》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依据卫生部防疫司编写的性病防治手册[4]进行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 Excel 2007 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
2 结 果
2.1 发病情况:2012—2016年全区累计报告5种性病1054例,发病率波动在48.87/10万-56.80/10万之间,2013-2015年连续3年发病呈上升趋势;5年间呈现2个下降峰,一是2013年较2012年下降了6.22个百分点,二是2016年较2015年下降了20.25个百分点;5种性病5年发病顺位均为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4.257,P<0.01)。发表情况详见表1和图1。
表1 怀柔区2012-2016年5种性病报告发病情况
2.4 地区分布
怀柔区共有16个镇乡街道,2012-2016年期间均有性病病例报告 报告病例数居前6 位的镇乡街道为:怀柔镇、泉河街道、龙山街道(城区)和庙城镇、北房镇和杨宋镇(城乡结合部),6个镇乡街道5年内发病数及性病占比分别为2012[165(79.34%)]、2013[163(83.14%)]、2014[188(84.11%)]、2015[197(83.83)]、2016[152(80.43%]。
2.5职业分布
5年内1054例性病中以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发病例数为564例,占发病总数的53.31%;其次是农民261例,占24.67%;再其次是工人65例,占6.41%;离退休人员34例,占3.21%。干部、教师、学生、商业、餐饮业、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均有散在发病。不详及其它人员36例,占3.40%。
3 讨 论
3.1怀柔区5年性病监测显示:报告顺位均为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提示我区应继续加大以梅毒为主的性病防控力度,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性病的发生。梅毒与 HIV 有相近的生物学和行为因素,感染梅毒后会增加HIV的易感性[5]。因此,应合理把梅毒和艾滋病两种疾病的控制工作有机结合,按照《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6]目标要求,加强大众人群的宣传干预和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有效控制梅毒疫情的传播。
3.2 怀柔区2016年报告病例数较2015年和2014年有所下降,表明怀柔区加大性病防控力度,积极开展干预,规范性病病例报告、减少错报和重报、提高全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性病防治水平已初见成效。今后应继续采取多种措施巩固成效,使我区性病发病进一步呈下降趋势。
3.3分析结果显示:2012—2016 年各年龄组均有性病病例报告,但发病第一位的为(20-和30-岁年龄的性活跃人群,这与文献[7-10]中发现的一致,第二位为6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群,且高龄人群2016年较2015年有明显的增加(45.07%),这与文献[11-12]中发现的类似。提示我们今后性病防制工作的重点人群不仅是性活跃人群,高龄人群性病感染数升高已成为疫情的一个重要特点。加强高龄人群性道德健康教育,督促其树立有保护的安全性行为意识,也成为性病防控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3.4 2012—2016 年怀柔区性病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 1.10:1,女性发病略低于男性。女性可能因生理的特殊性病后 症状不明显,就诊人数较男性少,但存在潜在感染[13-14]。进一步促使女性感染者积极求医,对控制传染源将起到重要作用。
3.5 报告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占发病总是的53.31%;其次是农民,占24.67%;再其次是工人65例,占6.41%。提示我们患性病与文化素质有关,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群对性病、艾滋病知识了解较少,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感染性病。从地区分布来看,性病报告病例中主要以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发病为主,可能与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较多有关。建议今后应加强对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工作。此外随着改革开放,各类娱乐场所众多,方便性行为的机会也增多。因此,落实娱乐场所人员定期体检,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尤其是青壮年农民工,通过在厂矿企业开展性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流动人口的防病意识,进一步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对于防控性病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东升,杨家芳,李艳萍,等.保山市 2009 - 2011 年 HIV 哨点性病门诊就诊者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8(17):729.
[2]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for HIV and STD Prevention.HIV prevention through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other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United States[J].MMWR Recomm Rep,1998,47(RR-12):1-24.
[3]王晓丽,何金奎,苏豪浩,等.男男性接触者性行为及梅毒、HIV 感染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7):787-788.[3]李东民,王璐,王丽艳,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防疫司.性病防治手册[M].2 版 南京:江苏 科技出版社,1994:40-50.
[5]郭立燕.595 例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艾滋病感染状况[J].中国 热带医学,2008,8(3):458 - 459.
[6]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
[7]李芬,王会松,刘红新,等.2009—2014 年北京市昌平区 5 种性病的流行病学分析职业与健康,2016,32(17):2426
[8]刘云慧,闫丽,刘小翠,等.北京市顺义区 2004—2012 年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皮肤病性病学杂志,2014,29(5):493-495.
[9]周宁,夏建晖,郭燕,等.天津市 2008—2013 年 5 种 STD 的流行病学 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3):213-215.
[10]黄燕惠,余昌泽,李美青.广州市中心城区 2008—2011 年性传播疾病 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12):1061-1064
[11]李季,汤少开,王艳芳,等.广州地区 2005 年性病疫情分析与防治对 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956 - 1957.
[12]谢崇雨.2008—2010 年贺州市八步区性传播疾病疫情分析[J].中 国皮肤病性病,2012,26(1):46 - 48.
[13]王金贤,李怀亮,张琰.2008 年宁波市性传播疾病疫情分析与防治 对策[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1):82 - 85.
[14]赵桂金,凌小凤,张拉弟.太原市 2006 年性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 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10):899 - 901.
论文作者:刘玉清,孙利文,张卫华,张玥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性病论文; 怀柔区论文; 梅毒论文; 报告论文; 疫情论文; 沙眼论文; 病例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