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安全

诗词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安全

王安全 吉林省桦甸市白山学校 132400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尤其中国古代诗词是世界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放出光彩;我国历代的贤人墨客为诗词宝库留下了巨额财富;有很多折射出灿烂光辉哲理,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传播文明、理解科学道理的重要基石。“物理”作为一门科学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探究声、光、电、热、磁等自然现象最基本的内在规律,而文学又恰恰以描绘自然现象、借景抒情作为其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尤其是古典诗词,它往往无意识的借助物理知识背景来描摹物态、阐明事理。因此如果教师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这些诗词,则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尤其是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古诗词和歌词,有时会起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作用。

本人就文学诗词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导入物理概念

利用古诗词刨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因势利导引入概念。

例如,讲授分子动理论的概念时,引用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学生问为什么会有“暗香浮动”,稍作讨论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可谓水到渠成。

再如,讲授相对运动、参考物的知识前可引用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红星照我去战斗》中“小小竹排江中游、魏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是水或岸做参照物,后句是以船作为参照物。毛泽东的诗词《送瘟神》中“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在此基础上又可以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为例,要求学生指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参考物是船。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参照物是日,许多古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进行讲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诗词帮助理解记忆概念

物理概念繁多、表述严密,且部分不太好理解,学生因此望而生畏,若借助于对相关古诗词的欣赏和分析,可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逐渐接受和理解概念。

例如,分析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时,用朱熹《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向来枉费推移力”,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挽雕弓如满月”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这在理解了古诗词含义的同时亦即理解了相应的物理概念。

再如,讲授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引入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样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在自然界中的呈现加深理解其规律。

又如,理解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现象时,分析风为什么能掀翻屋顶原因,可将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介绍给学生。同时进行受力分析,阐明道理,一举两得。而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时,用苏轼的《花影》:“重重迭迭上遥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形象大于抽象,理性源于感性。

三、利用诗词深化和应用物理概念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不是靠死记硬背,不是靠生吞活剥,而是靠深刻理解,靠有机吸收。

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使学生在文学欣赏中对光的反射、力的作用效果等概念得到深化和升华。

再如,朱元璋的“谁把青红线两条、和风细雨挂天腰”,毛主席的“谁持彩练当空舞”如果没有一定的光学知识,就不会对诗中意境有深刻的领悟;反过来,在欣赏和领会的同时也是对光学知识、力的作用、能的转化在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再如,学习物理后,同学们知道了一些时空概念,再重温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说的是作者和船在空间运动,西辞白帝城,东抵江陵府,乘船顺流而下,在阵阵猿鸣声中,身处轻舟,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迎面扑来。好一幅人舟共融于大自然的山水画,令人心驰神往。在这幅面中,我们可以领悟时空概念、相对运动概念、声的概念、力的概念。诗仙未曾想到会给后人留下一章绝妙的物理教科书。在进行能的教学时可引入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登高》中的两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的运动是相对于地面或者树木而言的;“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流水是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流向低处,在此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四、利用文学诗词进行素质教育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物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批判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古诗词在这些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学习物态变化时可利用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寒花带雪满山腰、著柳冰珠满碧条”,可先要求学生归纳诗中出现的一些物态变化,再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它们的异同。

再如刘长卿《狱中狱中闻收东京有赦》“壮志已怜成白首,馀生犹待发青春。风霜何事偏伤物,天地无情亦爱人。”当学生学习了凝华概念,对其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有初步了解后,可要求学生用批判的态度去欣赏鉴别,并说明文字毕竟不是科学,它可使用想像和夸张的手法,这对强化物理概念,提高教学效率是大有益处的。

再如,在学光学中光的反射时,可引用唐诗“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静正直方为道,原来退步是向前。”也可引入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天成像在水中,对反射成像理解,更揭示出做人的道理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陆游)为什么城市的现代化、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与郊区的温度差越大?要求学生从学过的知识入手,分析归纳出现象存在的原因及改变此现象的措施。学生经过讨论和思考后是可以从比热、对流、蒸发吸热、机器放热等方面得到答案。

五、自创诗词锦上添花

本人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多年,业余爱看一些古代诗词书籍,能够咏颂一些名句名段,也能够写点关于物理知识方面的诗词。在课堂上加以应用,激发了学生兴趣,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少色彩。

如本人讲“汽化和液化”一节时,在导言时我编了一首诗,“雾锁群山看不开,叶上露珠一夜来,待到阳光穿云透,露去雾没你能猜?”这里包含着液化和汽化知识,露是雾的液化现象,“露去雾没”是汽化现象。学生非常诧异,老师是你写的吗?我笑了。

再如,在讲声现象时,我吟诵了自己作的一首关于声传播知识的诗,“饮马鱼惊水,春雨响春雷,静听人肺腑,震前家禽飞。”这里包含了声音的震动、传播介质、地震产生次声波等为枯燥单调的文字激活了灵性。为了讲好光现象这节课,本人作了一首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诗:“松影入池鱼上树,柳荫铺路马蹬枝,彩虹飞悬风雨后,明月圆缺各有时。”通过静、动的描写和对自然现象的呈现,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水中、陆地、天上、夜月美好静怡和谐的画面。通过水中的树影、鱼,马踩到柳树的倒影,雨后的彩虹、月缺月圆,蕴含着光的反射、折射、光的色散和光的直线传播。不仅展现知识而且散发文学诗词美,使学生眼前一亮,学习物理还能领略诗词的文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还能有助于文学修养,更能巩固知识。

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用诗词对知识加以总结和概括,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消化知识,更能便于记忆,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如我在讲浮力时,结尾用了一首自创诗加以总结:“方向是竖直向上,大小重力减称量,原因上下浮力差,形状深度不影响。”再用一副对联:“只看排开体积无定论,再观液体密度定浮沉。”通过诗和对联,对浮力产生原因、方向、计算、浮沉进行了总结。

总之,把有关物理知识的诗词运用到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得到学习兴趣的同时,更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一种发扬。

论文作者:王安全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1月总第8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  ;  ;  ;  ;  ;  ;  ;  

诗词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