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烟草布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_中国烟草论文

我国烟草布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_中国烟草论文

中国烟草布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布局论文,中国烟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论述了烟草布局的四个特点:即市场需求是布局的决定因素;生态条件制约着布局;烟草发展和卷烟工业布局的一致性;国家宏观调控是影响烟草布局的重要因素。我国烤烟布局重心已由北方转向南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布局模式仍会调整,经济落后的省区有进一步发展烟草的可能。并提出了烟草发展的五条政策措施。

【关键词】 烟草布局 特点 发展趋势 最适宜区 市场需求

烟草是一种嗜好品,在100多个国家种植。我国是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产量占世界的44%。烟草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它不但为劳动力提供很多就业机会,使烟农获得较多的收入和通过出口换取大量外汇,而且近些年烟草行业上交税利一直列各行业之首,在一些地区“两烟”生产成为地区的财政支柱。由于各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种烟历史的差异,我国烟草生产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随着外部环境变量的改变和烟草栽培技术的改进,烟草布局也在不断调整。本文就我国烟草布局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便确定正确的宏观调控措施,促进烟草合理布局,提高烟草质量和产出水平,保持烟草行业的稳步发展。

1 烟草布局的特点

1.1 市场需求是烤烟布局的决定因素

烟叶经必要的加工生产成卷烟、旱烟、水烟、斗烟和雪茄烟,是很多人嗜好的特殊消费品。因此烟草生产以满足市场特别是烟厂加工需要为主要目标。我国卷烟消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二大阶段:1952~1980年总体特征是卷烟消费市场完全处于数量型发展阶段。城乡居民卷烟消费处在“有钱多吸,无钱少吸”的状况,居民的收入多少同消费水平的高低,完全决定了卷烟消费量的增减幅度。卷烟的人均消费从1952年的10.9合,增加到1980年的40.56合,卷烟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4.9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1981年起我国卷烟消费市场开始进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其中1981~1989年全国卷烟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7.78%。嘴烟消费从36.19万箱增加到1989年1307.6万箱,为1980年的36.1倍,消费甲乙烟的比重从42.7%提高到71%。到1991年我国卷烟消费量达到3161.6万箱,人均70.86合。1952年以来我国卷烟消费与居民消费总额呈正相关系。

未来卷烟消费特点将由80年代的“数量、质量并重型”逐渐向“质量型”过渡,由于经济上的可能与健康上的考虑,我国将比较讲究卷烟的质量标准。据有关方面推测2000年我国卷烟消费在4200万箱左右,这主要是由于随着人口的增加,2000年吸烟人口将达到3亿~4亿;并且居民消费总额的增加,对卷烟质量和档次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吸烟的嗜好不具区域差异,并且卷烟消费呈增长趋势,所以我国烟草布局,特别是烤烟遍布全国各地,呈较分散的势态,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一定植烟基础的市县仍有进一步扩大生产的可能。

1.2 生态条件制约着优质烤烟的布局

烟草的分布首先取决于自然条件,气候和土壤是直接影响烟草生长发育的基本因素,这些基本因素的配合是否适宜,决定着一定地区能否进行烟草生产及生产的经济效果。烤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区分适生类型的基本依据。能否把握住环境条件中对烟叶质量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则是适生类型划分适当与否的关键。根据我国烟草区划课题组研究,烤烟适生类型划分指标系统如表1。

表1 中国烤烟适生类型划分的指标

适宜类型

主要划分指标

不适宜类型无霜期 >120天

0-60cm土壤含氯量<45ppm

次适宜类型无霜期 ≥120天

日平均气温≥20℃持续日数 <50天

≥20℃活动积温 >2600℃

0-60cm土壤含氯量>45ppm

适宜类型 无霜期 <120天

≥10℃活动积温

<2600℃

日平均气温<20℃持续日数 ≥70天

0-60cm土壤含氯量≥30ppm

土壤PH值

>7.0

地貌类型:中低山、低山、丘陵、高原

最适宜类型无霜期 <120天

≥10℃活动积温

<2600℃

日平均气温≥20℃持续日数 ≥70天

0-60cm土壤含氯量

>30ppm

土壤PH值

5.5-6.5

地貌类型:中低山、低山、丘陵、高原

烟叶内在质量: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吃味纯净

资料来源: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作物种植区划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7年

按这一标准我国西南以玉溪为中心的滇中、滇东地区,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都是我国烤烟生产的最适宜区,云贵两省又是我国最大烤烟产出区,这说明我国烟草的集中区与自然条件适宜区较为一致。从总体上说我国目前烤烟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的适应性。

1.3 烟草发展和卷烟工业发展相结合

烟草是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卷烟工业布局与烟草生产密切相关。由于烟草生产的广泛性,全国除京、津、沪、青、藏五省区外,均有烤烟种植。而卷烟生产除西藏外,各省均有生产,烤烟生产较多的省份,也是卷烟的生产大省,据1992年资料,我国烤烟产量居前7位的省依次为:云南、河南、贵州、湖南、四川、山东和陕西,其烤烟产量为237.2万吨,占全国的76%;当年卷烟产量1766.64万箱,占全国的53.8%。烤烟的发展与卷烟工业发展结合,改变了我国卷烟工业布局集中在东部地区的格局,并增加主产烟区地方的财政收入。

近年来烟草生产发展表明,一是烟草企业布局在原料产地,特别是烟草的生态最适宜区;二是布局在技术密集的大城市,均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据1990年全国卷烟行业资料,单箱税利在900元以上的企业一是分布在有技术优势的北京、上海、杭州、宁波、长沙、广州、南宁等地的各烟厂;另一类既是优质烟产区,又有技术优势的产区,主要分布在烟草生态最适宜和大中城市的烟草老企业,以西南地区重要烟厂为例,可以明显看出,在生态最适宜区的烟厂投入产出比和单箱税利均高于生态适宜区的卷烟新企业(表2)。

表2 1990年西南地区主要卷烟企业经济效益与区位关系

企业名称烟草生态适宜类型 产量(万箱)① 单箱税利(元)① 投入产出比①

昆明卷烟厂最适宜

115.6 1698.26 2.13

玉溪卷烟厂最适宜

113.0 1508.27 1.94

昭通卷烟厂 适宜 53.9 943.59 1.65

曲靖卷烟厂最适宜58.7 1078.29 1.68

楚雄卷烟厂最适宜56.8 937.16 1.46

贵阳卷烟厂最适宜及适宜 96.5 1038.77 2.21

遵义卷烟厂最适宜30.6 782.45 2.02

成都卷烟厂 适宜 22.0 887.13 1.86

重庆卷烟厂 适宜 27.4 1043.49 1.65

绵阳卷烟厂 适宜 11.3 299.27 1.35

巫山卷烟厂 适宜 10.0 283.42

青松卷烟厂 适宜 14.0 484.94 1.29

昆明卷烟厂最适宜

昆明卷烟厂最适宜

昆明卷烟厂最适宜

昆明卷烟厂最适宜

资料来源:①中国烟草总公司;②中科院西南资源开发考察队,1985年数据。

1.4 国家宏观调控是影响烟草布局的重要因素

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烟草生产起伏不稳,主要是受经济政策的影响,如烟区粮食紧张,奖售粮食的化肥等政策不落实。70年代烟粮比价不合理,如河南、山东两省1970年烟麦比价分别为1:5.27和1:5.13;1979年两省烟麦比价下降为1:4.31和1:4.19。1981年起,调整烤烟价格,价格总水平提高了20%,1982年1月成立了中国烟草总公司,并设立专买总局。对产、供、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促进了烟叶产量连年大幅度上升。1985年国家又在价格总水平基本不变的原则下,进一步调高上等烟和部分中等烟的等级差价率,调低下等烟的等级差价率;在奖售政策上,本着上中等烟多奖的办法,促进了烟草质量的提高,对上中等烟比重高的云贵等省烟草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促使了烟草布局的南移。近年来国家对烟厂和卷烟实行高利税政策,如按我国财政包干制度规定,烟草产区的地方政府可以留下38%的烟叶税。因此近十年来全国20多个省都争相扩种烟草,导致烟草在生态不适宜和次适宜区也扩大面积,造成布局分散。下等烟和等外烟叶增加,质量下降,造成烟叶严重积压。此外由于各地片面追求卷烟的高税利使卷烟工业盲目发展,1991年下半年起造成卷烟积压。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外烟,每年总值在1亿多美元,还有大量走私外烟,国家如不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将对我国烟草生产和布局造成极不利的影响。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地矛盾突出,而烤烟属非粮食作物。一旦我国粮食减产影响人民最基本的生活品的供给,国家就会通过种种手段包括价格、税收等,限制非粮食作物的种植,这同样制约烤烟的生产。

2 烟草发展前景

2.1 烤烟生产将日趋稳定,质量将不断提高

从1986年到1992年间,我国烤烟面积和产量增长势头强劲。种植面积由89.43×10[4]ha增加到184.92×10[4]ha,年增长率12.87%,总产量由137.42×10[4]t,增到311.89×10[4]t,年增长14.64%。其中云贵的烟草以年增13.35%的速度扩大烤烟种植。但随着市场的日趋饱和,我国烤烟生产将由数量(面积、产量)的发展,过渡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的阶段。

卷烟的市场消费是烤烟生产的决定因素,我国卷烟消费从解放以后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9年卷烟产量销量的低水平平衡时期。1980~1987年为卷烟供不应求时期。1988年以来为卷烟和烟叶积压时期。由于烟叶生产和卷烟工业的迅猛发展,到1993年我国烤烟生产达308×10[4]t,再加上上年库存,烟叶特别是下等烟叶和等外烟叶积压;另外烟厂的生产能力已达年产4113万箱,也超过我国卷烟年消费3100万箱的水平,烟叶和卷烟已供过于求双双积压。尽管人口的增多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会促使消费市场的扩大,但日益强烈的戒烟运动,人民对卷烟高质量的要求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又对烤烟生产发展形成制约。据粮农组织预测1995~2000年我国烟草消费增长速度将由现在的7.6%下降到2.3%,预计到2000年我国烟草消费量为278.93×10[4]t,与现在相比有所减少;按每公顷1883kg计算,烟草种植148.14×10[4]ha即可满足需要,其中90%为烤烟。所以我国烤烟的种植面积应稳定在133.33×10[4]ha左右,同时由于人们对高质量卷烟的需求的增大,会促进优质烟叶的发展。总而言之,“计划种植”主攻质量,优质适产,提高效益”是我国未来烟草发展的大趋势。

2.2 烤烟布局会不断调整

经过1986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后,近两年我国烤烟种植面积开始减少,到1994年全国总植烟面积为124×10[4]ha,比上年收获面积减少22×10[4]ha。这主要是由于北方老烟区面积的下滑原因,西南烟区特别是云南仍呈增长势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烤烟布局中心已由北方转移到西南,西南烟区特别是云贵自然条件良好成为烤烟发展的最佳地区。云南是我国烟草的最大产区,1993年全省烤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到47.35×10[4]hm[2]和79×10[4]t。云南以其独特的资源条件为烤烟生产提供优越的生态环境,较长的种烟历史、发达的卷烟工业以及高额补贴政策成为云南烟草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贵州仅次于云南为第二大烟草生产省,烟草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而北方老烟区地位在下降。河南曾一度是我国最大烟草产地,但近几年生产地位有所下降,1993年烟草种植面积22.6×10[4]ha比上年减少18.12%,总产量37.27×10[4]t比上年下降17.77%。山东的烟草生产下降幅度更大,由1984年以前的第二大烟省退到第八位。据中国烟草总公司调查,1994年云南、贵州、河南、山东四省种植烤烟面积为76.07×10[4]ha,完成国家下达计划的95%,比上年减少21.8×10[4]ha,下降22.3%。预计四省烤烟收购量为147.5×10[4]t,比上年减少65×10[4]kg。其中云南植烟面积和产量仍在扩大,贵州基本上完成国家计划,而山东、河南呈较大幅度的下降。导致北方烟区生产萎缩的主要原因是种烟比较利益的下降,1993年河南烤烟与小麦的亩纯收益比是1:1.69;山东种烟的亩纯收益仅55元,低于小麦、玉米的收益。由于种烟还不如种粮,更不如发展棉花等其他经济作物,所以两省农民对从事烟草生产没有积极性。由于这些原因,今后我国烤烟布局仍可能有较大的变化。

单从经济角度来看,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的省份,在烟草的高收益的诱导下极易扩大烟草生产。而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烟草发展较慢。这是因为(1)对农民来说,区域经济不发达,缺乏农业外就业机会,固守土地的农民便转向高收益作物的种植。据统计1990年我国粮食平均亩纯收益为48.2元,烤烟为189.74元,后者是前者的3.9倍,这对贫困的农户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2)就地方政府而言,为扩充财力,就会对烟草行业采取扶持政策。因为卷烟消费市场在全国均匀分布,所以一些即使没有原料的省市也从事卷烟生产。特别是对为获得经济发展启动资金的省来说,发展烟草业更是不可懈怠。近些年云南、贵州、黑龙江、陕西、湖北和湖南烤烟生产发展快,与地方经济状况和政策有关。而山东省则相反。总之,我国烤烟布局在今后几年仍有向自然条件适宜,经济状况不太好地区集中。

3 促进烟草发展的政策选择

3.1 调整烟叶价格,稳定烤烟生产

1994年我国烤烟种植面积下滑,主要原因是种烟比较利益的降低。近几年我国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的价格,1993年6种粮食综合价提高幅度为30%,棉花为20%。而烟叶自1990年提价以来,没有进行调整。随着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使烤烟种植无利可图,在北方烟区其亩收益明显低于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并有进一步下降趋势。这是导致河南山东烟草种植减少的主要原因。西南烟区特别是云南,尽管烤烟和亩净产值也在降低,但优惠的扶持政策(如高额植烟扶持费等)刺激烟农烟草生产。总之,适时提高烟叶收购价格,增加植烟收益,有利于烤烟生产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对于北方老烟区将起一定的作用,并且应进一步拉大质量差价,使烤烟向适宜区集中。

3.2 采取烤烟生产“北稳南限”的总体指导方针

烟草的生产受区域经济状况影响很大,如果区域内农村工业发达,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机会成本高,再加上烟粮比价下降,就会阻碍烟草生产。近几年北方烟区的山东、河南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农业劳力的转移,使烟草种植面积减少。就未来趋势而言,由于从事工业生产有较高的收入,北方烟区仍有萎缩势态,所以北方烟区面积不可能扩大,使烟草种植保持在目前水平也需付出大的努力。针对这种情况,两省应加强对烤烟生产的扶持,采取价格、补贴、奖售等经济手段以及改进技术,提高产量等措施来延缓生产的进一步下滑。另外,要加速新烟区的开辟,如豫西为烤烟生产的最适宜区,应进行技术指导及其他扶持政策。山东的沂蒙山区也有种烟条件,可适当发展。对于西南烟区,种植面积已很大,不应再鼓励扩大面积。要严格执行“超计划或无计划交售的烟叶的收购价格向下浮动20%”的政策。此外大力兴办乡镇企业,使劳力转移,这样可促进农业经济的均衡发展,防止烟草种植的膨胀。

3.3 改良品种,改进生产技术,建立优质烟基地

70年代以来,有些地区片面追求产量,烟叶质量下降,上等烟叶供不应求,影响卷烟工业的发展,所以应以此为鉴,重视烟草的质量,在条件适宜区建立优质烟叶基地。

3.4 加强卷烟企业与烟区、烟农的联系

为保证卷烟工业得到合乎要求的优质烟叶,卷烟工业企业应深入烟草产地,进行具体的服务和技术指导。

3.5在烟草适宜区推行规模生产、以获得规模收益

此外,随着混合型卷烟的发展,具有优势的地区应根据情况发展晒晾烟的生产。 (来稿日期:1994-10-10)

标签:;  ;  ;  ;  ;  ;  ;  ;  

我国烟草布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_中国烟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