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信息化应用实践成果与经验探索论文_董凌

浅谈企业信息化应用实践成果与经验探索论文_董凌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1130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信息化作为产业分工深化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势必会掀起一场新的工业变革。谁先掌握了信息化,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就建筑行业来说,工程项目地域分布广、施工战线长,使业务量呈几何式增长。由于项目管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信息数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收集分析,且收集分析过程也是异常繁杂,造成了项目信息数据汇总不及时、不准确、不透明等情况的普遍存在,给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也给企业决策者的决策带来很大弊病,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下面,就从中铁二十三局三公司近年来信息化实践推广工作进展情况,简要阐述企业信息化经验成果的探索历程。

一、信息化工作回顾

2009年之初,在二十三局集团公司的精心统筹和督导部署下,全局内首次试运行了以工程项目成本管控为业务核心,集经营招投标管理、工程施工管理、财务业务处理、安全质量管理、OA办公管理等业务工作于一体的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即PM管理系统软件。它标志公司信息化实施推广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同年10月,由公司承建的雅(安)泸(沽)高速公路项目被作为信息化实施的试点单位进行调研推广,这是信息化PM管理系统真正意义上与企业实际管理业务的需求接轨。由此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被运用在软件系统中反复验证。数据与数据间的相互关联咬合,数据链条的闭合运行,证实了系统本身较高的实用价值及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信息化的高辅助作用。

2011年以集团公司铁路特级资质就位工作为契机,先后从公司机关、项目部上下两级单位选派200余名业务骨干人员参加集团公司PM系统实操培训,为公司输出了大批业务优秀且精通信息化操作的全能形人才。公司层面先后启动了项目经理、书记信息化基础实操培训,各业务模块信息化培训等多次大中型培训,加深了全员对信息化工作的了解和认知,奠定了公司信息化推广开展的群众基础,打开了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基层抓运用,领导带头抓”的局面,信息化观念意识得到充分加强。

2012年,随着集团公司信息化一期建设工作的推广实施,PM系统“新开发功能+项目部精细化管理”的模式,首次在公司安邵高速公路、沪昆铁路、贵广铁路等5个工程项目进行了试运行。PM系统自身所具有的高度集中化、透明化、预警化等优点得到充分显现,项目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有效规避了项目管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为公司领导层提供高度准确决策依据。

近年来,公司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实施,公司所属项目已大部分纳入了PM系统实施管理范围,系统数据录入情况达到90%以上。PM系统内无纸化办公、财务单证对接等业务模块的使用率已达到了100%。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信息化推进工作得到了全面升华,工作成效和业绩也得到了集团公司的高度认可和赞扬,被授予了“信息化先进单位”的称号。

二、主要工作方法

(一)网络保障。网络是信息化工作实施推行的重要基础保障。但由于我公司多数工程项目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沟通不畅,严重制约公司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公司委派专人对公司所有在建项目部的网络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网络条件相对较好的项目部提出了进一步的网络建设要求;针对网络条件较差的项目部,积极帮扶项目单位搞好与网络运营商联系沟通的工作,加快光纤入项目的工作步伐。对于由于地域偏远、自然环境恶劣的项目,公司一面积极向集团公司做好汇报工作,一面要求项目做好协调工作,使资源达到充分合理配置。具体做法采取“项目部+临时办公点”两点一线的办公模式,即租用项目部就近且要满足ADSL拨号上网条件的村落或是乡镇民房作为临时办公场所,由专人收集、整理、汇总项目各业务口的施工数据,定期录入PM系统。虽然录入PM系统的数据有相对滞后性,但确保了信息化实施工作的开展,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有序可控。为避免新上场的项目盲目牵拉网络,造成的不必要浪费。公司在定期掌握各地区网络建设费用及网络运行情况基础上,对新上场项目网络安装工作进行指导,并给予一定的合理化意见。

(二)重视度加强。自信息化工作启动实施以来,信息化工作作为我们一项基本的日常工作,已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公司上下对信息化PM系统推行态度也逐步由“嫌弃”转变为“习惯”。从本质上来说,这与公司的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公司主管领导为信息化的第一责任人,带头抓好信息化PM系统推行,副职领导参与信息化过程实施;项目经理、书记带头参加信息化业务培训,学习了解信息化PM系统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推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项目上召开全员信息化实施动员大会,激励激发项目人员积极投身本项目的信息化推行工作中去。有了上下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率先垂范,为信息化日后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公司上下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大大提升,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得到加强。

(三)强化培训。培训作为信息化的重要推进手段。公司内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化业务培训,使公司信息化PM系统使用水平得到提升。公司机关利用每周五下午机关例会学习的机会,由公司办公室、经济管理部、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经营部、财务部等相关业务部门牵头就PM系统使用向机关全体人员进行讲授。后期还抽调各业务部门人员组成机关信息化考核小组,对机关人员的信息化PM系统掌握使用情况进行了考核摸底。

(四)完善制度。建章建制是规范和指导信息化工作推行的首要保障。公司各级建立了信息化保障体系小组,各单位主管领导作为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负责。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作为本业务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本单位及下级单位信息化业务工作的开展,并对本单位本业务的开展情况负责。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公司信息化工作的运行、规范信息化PM系统的使用,加强PM系统对业务工作指导力度,从而提高日常业务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和节约成本,不断强化公司施工项目综合管控能力,根据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在综合各业务特点、需求及今后业务对信息化PM系统模块扩展需要的基础上,出台了《信息化管理办法》,该办法就PM系统操作使用率、基础数据录入率、基础数据核定准确率等方面设定了考核标准,并纳入公司对所属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中。

(五)加强核查。信息化PM系统的核心模块在成本,核心数据也在成

本。公司经济管理部作为信息化推进工作的核心部门,严把PM系统数据核查关。由经济管理部牵头,以PM系统中各项目成本模块录入数据为基础,展开公司范围内的数据核查。对数据逻辑、数据内容进行检验,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按数据逆流向确定模块数据的来源,及时与公司管理相应业务模块的业务部门沟通联系,并与模块业务部门形成二次数据核查,汇总意见,要求项目限时进行整改。通过定期业务数据核查,及时发现业务数据录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系统录入数据的准确性,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

三、实施成果和应用价值

(一)“法人管项目”理念得到落实,提升管理效能。自信息化推行以来,“法人管项目”的理念得到落实。主要体现在:

1.实时动态管理。PM系统通过项目实施自定义的WBS结构分解,设置WBS结构工序、编制项目总体进度计划、阶段性施工计划及自定义项目重点关注工程。系统将自动跟踪各工程结构进度完成填报情况,生成横道图及多种汇报表,对工程实体进展情况进行自动预警。公司领导只需打开系统主页面,就可时时动态掌控项目进度情况,第一时间获取最直接有效的参考依据,对项目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真正实现了工程项目管理“零距离”。

2.精细化管理。从横向来讲,PM管理系统是集成招投标、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物资设备、成本管理、财务管理、OA办公多种综合业务平台;从纵向来说,PM系统的使用可以贯穿控制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根据系统自身权限设计,又可对每一层级的管理权限、角色进行分配。精准的分工(角色),精确的定位(权限),形成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网格化管理。同时,根据各业务工作性质及流程,将每个流程步骤分解细化,便于作业层的操作,也使管理更为精细化,彻底扭转了过去的粗放管理模式。

(二)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化,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

1.规范业务流程。规范的业务流程对提升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具有实际的意义。信息化PM系统的使用填补了我们在业务流程规范管理工作的空白,对规范我们的业务流程具有指导意作用。PM系统固化了企业各项业务管理流程,使项目管理流程规范统一,无论项目的大小、种类,所有单位均按照统一的流程执行统一的管理标准,真正实现了企业规范化管理。

2.增强业务时效。PM系统集成的办公流程审批管理功能,轻松实现跨机构流转的转交审批,且高效便捷的将各业务子系统与办公流程审批管理功能集成一体,实现了实际业务单据与流程审批的无缝融合。招投标、各类合同审批、采购申请、验工计价、安全质量隐患通知和隐患反馈等业务审批一体化完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业务数据流程审批,增强了业务管理的时效性,为业务有效管理提供切实保障。

(三)系统使日常工作高效便捷,提高工作效率。PM系统对原始数据的统一调配和高速运用,使我们的日常工作更加高效便捷,执行层业务人员无需再做传统管理中整理各类台帐及管理报表等工作,系统会自动生成标准统一式样的报表,有效减轻了业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使管理更加高效便捷,提升了工作效率。

论文作者:董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浅谈企业信息化应用实践成果与经验探索论文_董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