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陆军厦门特勤疗养中心心理科 福建厦门 361002)
【摘要】目的:评价帕罗西汀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改善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64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用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用帕罗西汀联合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相近。结论:帕罗西汀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效果良好。
【关键词】帕罗西汀;辅助治疗;对精神分裂;阴性症状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038-02
精神分裂症是最为严重的精神疾病,阴性症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文中就帕罗西汀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症阴性患者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33.5±4.2)岁,平均病程(4.5±2.3)年。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8±5.3)岁,平均病程(4.8±2.5)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得到P>0.05,可比。
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PANSS评分≥60分且阴性症状评分≥30分,临床资料完整方便随访。排除合并其他精神系统疾病和身体疾病患者、使用其他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对究竟和药物依赖性患者、对本次用药过敏患者。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签字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氨磺必利治疗,口服氨磺必利片(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230),口服,每天用药1次,用药量为50mg,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可根据患者阴性症状表现适当调整用药量,控制在每天50~300mg之间。观察组患者在使用氨磺必利治疗期间服用帕罗西汀进行辅助治疗,口服赛乐特 盐酸帕罗西汀片(生产企业: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43),每天用药1次,用药量为20mg。
1.3 临床观察指标
使用阴性症状评分SAN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阴性症状:情感平淡或迟钝、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使用PANSS评分评价本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1)患者PANSS评分下降>50%,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则为治疗显效;(2)患者PANSS评分下降30%~50%,各项病症有所好转,为治疗好转。(3)未达到上述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人数*100%;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数据软件包SPSS19.0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达,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用(x-±s)表达,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阴性症状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见下表1。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29%(29/34),6例无效、12例好转、17例显效。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4.71%(22/34),12例无效、12例好转、10例显效,χ2=4.835,P=0.027;观察组2例(5.88%)锥体外系反应,对照组1例(2.94%)催乳素水平升高,χ2=0.348,P=0.554。
3.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较为复杂,治疗难度大,临床经验表明常规用药联合使用抗抑郁性药物可帮助改善阴性症状[1]。结合文献,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使用帕罗西汀行辅助治疗。帕罗西汀为临床常用抗抑郁药物,尤其适应于伴有焦虑情绪的抑郁病症,见效快切远期疗效好[2]。
帕罗西汀能够阻滞5-羟色胺再吸收升高神经突触间隙内的5-羟色胺浓度,从而促进各项症状改善氨磺必利可阻断D2和D3受体,促进多巴胺释放,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起到治疗精神分裂症状的作用[3]。两种药物合用可改善患者的情绪低落、悲伤、抑郁等情绪,使患者逐渐对周围的人与事物产生兴趣,在行为上发生积极转变,改善精神分裂症状。治疗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都比较少,说明帕罗西汀具有良好安全性。
4.结语
综上,帕罗西汀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改善阴性症状,效果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或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1):101-102.
[2]李清彦.奥氮平合并帕罗西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121-122.
[3]李桂亮.氯氮平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04):170.
论文作者:吴张鹏,陈静(通讯作者),李萍妹,曾宪科,花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阴性论文; 症状论文; 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罗西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