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企业创新模式的案例研究_无水港论文

服务企业创新模式的案例研究_无水港论文

服务企业创新方式的案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案例论文,方式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09)02-0137-05

对于天津这样一个港口城市而言,选择天津港作为区域服务业创新的企业案例,无疑具有多重性。天津港具有一般企业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具有功能多样性,在天津发展中的地位可以概括为“港兴城兴”。天津港涉及对外交往、物流、航运、码头建设、航道建设等,表现在企业创新类型上,也是复杂和多样的。

本文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天津港网站、北方网等互联网公开资料和作者的实地访问与考察。从创新的角度,全面分析一个港口企业,在国内还是十分少见的,这也是本案例研究的价值所在。

1 功能创新

1.1 天津港功能创新的关键事件

1.1.1 成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

2006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天津港东疆港区设立保税港区,是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后,中国批准设立的第二个保税港区,也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按照计划,到2007年将填海成陆13平方公里,2010年30平方公里港区整体成陆。东疆保税港区将按照国际枢纽港、自由港及自由贸易区的运作模式和惯例,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实行国外货物入港保税,国内货物入港退税,港内加工产品不征收增值税,港内货物自由流通并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政策,在税收、外汇、船舶及人员等方面实行更为开放的管理模式和政策。

与天津港保税区有所不同,东疆保税港区是由天津港集团开发的,因此,对于天津港来说发展机会更大。东疆保税港区的建设是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来发展的,换言之,就是按照自由贸易区的政策来进行开发与建设,这使天津港真正拥有了有限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对天津港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高天津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具有重大意义。

1.1.2 建立国际航运船舶特别登记制度

国家有关部门已同意天津建立国际航运船舶特别登记制度。船舶特别登记制度有利于阻滞本国船舶移籍海外,降低运营成本,发展本国商船队,增强本国海运业的国际竞争力。2007年中国拥有的海运船队已达4 000多万载重吨,有56%的船舶在境外登记注册,悬挂外国旗(即方便旗)经营。在东疆保税港区设立的同时,国家允许在天津建立国际航运船舶特别登记制度,将引导我国方便旗船移籍天津,吸引航运及物流要素聚集滨海新区,建设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1.2 功能创新评述

功能创新(Function Innovations)对天津港这样功能多元化的企业来讲,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其实,我们可以把功能创新通俗地理解为服务业务和范围的变化与创新,这样看,无论服务企业规模大小,功能创新都必然与企业成长壮大密切相随,企业生生不息,功能创新就会不断衍生。

从大型国际性港口的一般发展规律看,港口的功能是不断演化的。港口首先是交通枢纽,是各种交通工具转换的中心,所以第一代港口主要是海运货物的装卸、仓储中心,它体现的是交通功能。以后的第二代港口增加了工业、商业活动,增加了货物增值功能,它是在交通功能上的扩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兴起,带动了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港口的航运服务功能(如代理行业)和物流服务功能,它适应了所谓第三代港口具有的国际经济、贸易、航运和物流发展的新要求,逐步走向国际物流中心。当前,全球化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21世纪的全球化表现为全球范围内的多层次合作与竞争,表现为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利用和整合资源,即所谓的3.0版本。所谓的第四代港口,笔者理解就是港口及其所在的城市有演变为全球资源配置重要枢纽的趋势。笔者认为,第四代港口应当具有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这是新加坡、我国香港等地区港口发展的经验所在。

总之,港口功能不断变化着,处于逐步的升级中。从天津港以上功能创新的一些重要事件,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这种创新趋势。事实上,天津港就是不断以功能创新,带动市场开发和新的业务的拓展,依托传统装卸、仓储等主业向代理、物流、交易、保险、金融、旅游、自由贸易、全球资源集聚等方向延伸,不断完善港口功能、拓展经营领域。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加快推进,作为新的功能创新的代表,天津港东疆保税港区的建设与发展,必将为天津港的功能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天津港的发展和提升天津港在区域中的地位带来巨大的机会,展现了服务功能创新难以估量的潜力。

需要指出的是,港口的功能创新不仅是港口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港口所在城市通过发展港口,以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与其它许多服务业企业不同的,至少在程度上有很大的不同。天津要实现建成我国北方经济中心的定位,通过增强港口的功能,发挥港口的辐射、凝聚和影响力,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显然十分重要。

2 组织创新

2.1 天津港的组织创新关键事件

2.1.1 国家下放港口管理权限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港与其他沿海港口一样实行中央管理体制。根据1954年1月政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天津港务局一直归交通部统一领导,港口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港口生产纳入国家计划,由交通部负责港口的生产、经营、建设以及主要人事任免等事项。直到1984年,在港口体制改革中,天津港成为中国港口改革的试点单位,由原来的交通部直属,改为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而且非常重要的是实行了“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政策,使天津港受益匪浅,增强了天津港的实力。改革带来的主要好处是:一是调动了港口自身的积极性,推动了港口由依赖国家向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主发展的转变,从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多功能服务转化。二是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基本建设上,天津港既可以得到交通部的直接支持,又可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促进了港口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天津港实行这一管理体制改革将近20年来,在泊位数量、吞吐量等硬件和软件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无疑与体制改革有很大关系。

2.1.2 由天津港务局转制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

在“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下,港口权力分割,职责仍然不明确,导致港口行政管理职能不到位。进一步改革港口管理体制被提上日程。2001年11月,国务院决定对“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进行新一轮改革。核心是将“双重领导”的港口改为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并实行政企分开,促进港口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港口生产力。2003年6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确立了中央宏观调控、地方政府进行具体管理的港口管理体制。根据《港口法》的规定,港口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依法从事经营。在新一轮改革中,天津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得到贯彻实施,2004年6月,天津港正式挂牌成立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天津港从政企合一的单位,转制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天津港务局转制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天津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基本解决了政企不分的问题,有利于健全天津港的法人治理结构,将为天津港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1.3 天津港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天津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逐步进入中国和香港资本市场,成为知名的绩优蓝筹上市公司。1992年12月,经天津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津体改(1992)第37号文件,并经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津银企(1992)480号文件批准,定向募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实际募集资金4 805万元。1996年6月,以天津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名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之后,通过配股,1997年12月,公司从二级市场实际募集资金2.28亿元;2000年1月,从二级市场实际募集资金1.87亿元;2004年2月,公司从二级市场实际募集资金5.94亿元。

天津港下属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和第二港埠公司自1997年进入天津发展在香港上市,港口业务是天津发展的主要业务板块之一。2006年5月,天津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分拆以上港口业务,以天津港发展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实际为天津港募集资金10.23亿港元。天津港发展还引入了和记黄埔作为战略投资者,和记黄埔以约0.96亿港元的价格,持有天津港发展8.8%的股权。

2007年5月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向控股股东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股票的议案,发行不超过22 600万股境内上市的人民币普通股,收购天津港集团价值41亿元的码头资产等,从而拉开了天津港整体上市的序幕。

由上可见,经过10多年的实践,天津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通过在大陆和香港的上市,逐步将优质资产植入上市公司,不仅筹集了发展所需的资金(实际筹集公众资金20亿元人民币以上),通过资本经营实现了公司的大幅增值(截至2007年7月11日,仅计算上海A股市值已超过350亿元),而且为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天津港走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外部监督机制。

2.1.4 成立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

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和迪拜环球港务新创建天津有限公司于1999年1月正式合资经营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920万美元。公司主要从事集装箱船舶装卸、拆装箱、修洗箱、冷藏、堆场管理、保税仓储以及国际多式联运等业务。1999年,推出CRM即客户关系管理。2002年开通东方海陆码头公司电子商务网站。2003年东方海陆自行开发的TOPS系统投入使用以来,他们在利用TOPS系统合理安排公司生产计划的同时,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精心地为客户打造出个性化服务模式。

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是在天津港东突堤北侧集装箱码头基础上创建的,由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新创建港口管理有限公司、中远码头(天津)有限公司、中海码头发展有限公司和招商局国际港口(天津)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经营,总投资25.75亿元,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50万标箱,是目前天津港设计规模最大、设备设施最先进的集装箱码头。于2004年1月竣工投入试运行,2005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2.1.5 成立天津港财务有限公司

2006年12月,天津港财务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成为滨海新区获准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成立的首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天津港财务有限公司由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天津港第一港埠公司、天津港轮驳公司、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船舶燃料供应天津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将为天津港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包括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等多项服务。天津港财务有限公司的设立是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其意义在于,有利于充分发挥财务公司特有的资金融通优势,进一步提高天津港集团的资源融入能力,降低整体的融资成本,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成功引入了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不仅优化了股权结构,而且引入了先进经营管理模式和机制。

2.1.6 成立腹地无水港

2006年10月,河南公路港务局和天津港合作建设“无水港”项目的合同正式在郑州签署,标志着河南“无水港”正式开建。随着口岸联检部门入驻河南省公路港,河南省进出口物资通过河南公路港将可以直接办理“区域大通关”业务,享受到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有利于提高通关效率,河南公路港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陆无水港口。

2006年12月,河北省石家庄内陆港有限公司与天津港集团共同举行了石家庄“无水港”合资项目签约仪式,合资项目河北冀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河北省也是天津港的主要货物腹地,是河北省对外贸易的主要出海口。石家庄“无水港”以石家庄内陆港为平台,以公路集装箱运输为载体,以两地政府和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合作为依托,引入相关船公司、船货代理等企业参与,形成内陆“无水港”、“一次报关、一次放行”的物流运作模式。

按照天津港的计划,到2010年,天津港力争在内陆腹地有贸易往来的14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城市都建起“无水港”,使内陆经济腹地都能利用天津港“借道出海”。通过设立无水港口的形式,使内陆地区所有的进出口贸易均可在当地的无水港口实行报送、报验、签发提单等一站式服务,从而实现天津港与内陆“无水港”的无缝对接。

2.2 组织创新的评述

通俗地讲,组织创新(Organization Innovations)就是企业组织机构和体制的变革。由于外部环境和条件的不断变化,特别是竞争性环境的改变,无论对于制造业企业还是服务业企业,僵化的组织和体制可能成为制约企业业务发展、阻碍企业技术革新的瓶颈因素。

天津港从中央所有到下放管理权限,再到政企分开,从一个纯粹的国有企业蜕变成为一个现代企业,从“有水港”到“无水港”,从自我循环到引入外来资本,从国有独资到合资合作,天津港的组织创新经历了一个长期、艰难而又大胆尝试的过程。事实证明,天津港的组织与制度创新,对于把天津港建设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港口企业集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技术创新

3.1 天津港技术创新的关键事件

3.1.1 《天津港深水航道、港池、泊位适航水深应用与动态维护措施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新闻媒体报道,《天津港深水航道、港池、泊位适航水深应用与动态维护措施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应用四年来,创直接经济效益1亿多元。多年来,天津港坚持“科教兴港”和“人才强港”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工作的力度,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形成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十五”期间天津港累计科技投入达6.8亿多元,是“九五”时期的2.9倍,科研及技改成果完成3 600多项,累计实现经济效益6.2亿多元,为天津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十五”期间,天津港科技投入占营运额比例始终达3%以上,在天津市各企业中名列前茅。天津港开发了一批国内港口领先的技术和成果,如研究和应用了大型散货装卸工艺、在散货矿石码头上应用了大吨位门机、在集装箱装卸工艺方面研发应用轨道场桥、开发焦炭连续装卸设备等。

3.1.2 天津港2001-2005年申请国家专利85项

“十五”期间,天津港共申请国家专利85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获国家授权专利5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11项成果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软卸料转接塔”专利获天津市2005年专利优秀奖。这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确保了天津港科技管理和应用技术始终处于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3.1.3 推出装卸系统改进性创新的代表人物孔祥瑞

孔祥瑞是天津港煤码头公司操作一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他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攻克技术难关,赢得了“蓝领专家”的美誉,成为中央电视台2006感动中国人物。主要创新成果有:2001年,“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 600万元;2003年,“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他的创新特点在于对于所操作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和先进设备的不断改进,目的在于提高效率。

3.2 技术创新评述

为什么天津港的技术创新不同于一般的交通运输企业?其技术创新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有的很特殊。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解决港口天然条件差的问题。

二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三是港口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问题。

四是港口装备与技术设施的操作、维护、适应性改进等技术问题。

可见,天津港涉及的技术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技术性创新对于像天津港这样的大型综合性服务企业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从上述事件和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出发,关键应当把握两大要点。

第一,针对企业生产和服务中的需要,注重改进性、适应性、应用性技术创新或革新是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譬如,天津港投巨资引进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设施,这样,孔祥瑞这样的能工巧匠就有了用武之地。世界一流的技术、设施可以引进,但操作这些技术、设施的劳动大军却无法引进。港口的快速发展,需要孔祥瑞这样的技能英雄。

第二,依靠外部资源解决重大技术问题是理性选择。天津港与交通部天津水科所、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9家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联合完成了《天津港集装箱网络自动化操作管理系统》、《天津港焦炭专业化装卸设备防破碎技术研究》等40多项科研及技改项目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天津港深水航道、港池、泊位适航水深应用与动态维护措施研究》也是合作研究的产物。天津港涉及的技术领域十分广泛,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依靠自己来解决所有的技术问题,这样做也不符合经济分工原则。

4 从天津港的创新方式看服务业创新的一般特征

(1)无论哪一种创新,对天津港的发展都是重要的,但组织创新、功能创新等软创新(体现为企业的管理创新)对服务企业似乎更为重要,所谓“制度重于技术”在服务业中或许体现的更为明显。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各种创新方式既有独立性,又相互作用,很难分清塾重塾轻,这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2)从天津港的创新和发展的实践看,服务企业的技术性创新(体现为先进设备的引入与改进、有形的基础设施的改善、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应用等硬技术创新)绝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似乎可有可无,而是占有相当的份量,无论从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还是其发挥的作用,都与一般制造业企业相差不大。

(3)从天津港实践看,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存在一些特点:①集成性创新更为明显;②应用性创新是主流;③创新形式主要是渐进性的改进,而非技术突破。

标签:;  ;  ;  ;  ;  ;  

服务企业创新模式的案例研究_无水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