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精检在首次胃镜提示胃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李科

胃镜精检在首次胃镜提示胃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李科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湟里分院 江苏常州 213151)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胃镜精检在首次胃镜提示胃癌前病变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胃镜检查6120例患者中提示胃癌前病变的826例患者,对其进行胃镜精检以及活检,回顾分析所有患者胃镜精检的相关资料。结果:826例患者通过胃镜精检后有108例提示为胃癌,所有患者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确诊。结论:对于首次胃镜提示胃癌前病变患者强化胃镜精检,能够进一步提高胃癌早期检出率,从而尽早实施干预,帮助患者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镜精检;胃癌前病变;胃镜检查;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050-01

胃癌作为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文献报道指出,虽然近年来胃癌发病率、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其发病率、病死率在所有肿瘤中仍居前列。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胃癌发病也是一个渐进过程,早期对胃癌的有效检出是降低胃癌发病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本文结合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实施胃镜检查的6120例患者资料,探讨胃镜精检在首次胃镜提示胃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胃镜检查6120例患者中提示胃癌前病变的826例患者,具体的参照《中囯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中的相关内容作出诊断,其中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其中男性患者569例、女性患者257例,患者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49.6±4.2)岁。其中LGIN480例、HGIN346例,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检查资料,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胃镜提示胃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胃镜精检,所有患者在检查前20min口服链霉蛋白酶2万U、1g碳酸氢钠、80ml温水组成的链霉蛋白酶;在检查前15min口服15ml生理盐水、15ml西甲硅油组成的西甲硅油乳剂,肌肉注射20mg丁溴东莨菪碱,口服利多卡因胶浆于检查前5min。在此基础上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利用高清内镜在白光下观察可疑病灶,观察病灶是否存在糜烂、凹陷、隆起、溃疡等问题,然后采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色素内镜等继续进行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病灶高度怀疑为早期胃癌,此时可借助于高频超声探头对病灶浸润程度进行评价,胃镜精检后进一步高度怀疑为早期胃癌的,通过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进一步作出诊断,视情况可通过重复性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胃镜精检对首次胃镜提示胃癌前病变中患者的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整理所有患者诊断的相关资料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诊断结果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本文研究中胃镜检查的6120例患者中提示胃癌前病变患者有826例,所占比例为13.4%。在826例首次胃镜检查提示胃癌前病变患者中,LGIN有480例,所占比例为58.2%;HGIN有346例,所占比例为41.8%。对上述826例患者通过进一步胃镜精检,其中有108例诊断为胃癌,所占比例为13.1%(108/826),与首次胃镜检查结果相比,其中59例为LGIN,49例为HGIN。经患者同意后,对108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手术切除58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50例。经过治疗,其中有8例患者属于进展期胃癌,所占比例为7.4%(8/108);其余100例为早期胃癌,所占比例为92.6%(100/108),其中黏膜内病变患者61例,累及粘膜下层病变患者39例;首次超声提示胃癌前病变患者的其余718例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段经过胃镜精检以及活体组织检查,上述患者不存在异常,排除胃癌可能。总体而言,通过胃镜精检,胃癌的早期检出率为1.8%(108/6120)。

3.讨论

临床文献报道指出,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约有40万例,而每年因为胃癌死亡的患者高达35万。造成胃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胃癌的早期检出率。有学者统计后认为我国胃癌的早期检出率只有15.0%~20.0%[2]。基于此,需要提高胃癌的早期检出率,进而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避免病情恶化,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胃镜在胃癌早期筛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靠胃镜检查胃癌前病变的早期检出率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较高的漏诊率或者误诊率,致使患者出现了病情延误。针对常规胃镜检查的不足,一些新型的内镜技术为胃镜检查提供了更多方法,并为胃癌前病变的精细化检查提供了可能。

本文研究中对首次胃镜提示胃癌前病变的826例患者通过胃镜精检,其中有108例患者明确诊断为早期胃癌,通过及时的手术以及手术病理证实,胃镜检查的6120例患者中有1.8%的患者确诊为早期胃癌,依靠胃镜精检极大地提高了早期胃癌检出率,为患者的早期干预奠定了基础。

胃镜精检过程中与所使用的相关技术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采用的色素内镜属于一种内镜检查方法,考虑到普通内镜对部分消化黏膜以及表面性状识别过程中存在难度,借助于色素作用提高了对消化黏膜以及表面性状的识别难度,使得可疑病灶能够尽早检出。有学者在文献中指出,通过色素内镜能够提高普通内镜观察不到黏膜功能状态,便于黏膜功能状态可以直接使用肉眼观察。在色素内镜使用过程可通过内镜下直接喷洒方法,也可以通过经口服色素方法,本文色素内镜检查中采用的是经口服色素方法。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放大胃镜能够更仔细的观察到某些黏膜结构的微小变化,为可疑病灶的早期检出提供依据,配合窄带成像技术在对胃部黏膜上皮形态观察同时能够了解上皮血管网形态。依靠多种精细胃镜技术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早期检出率。

综上所述,对于首次胃镜提示胃癌前病变患者强化胃镜精检,能够进一步提高胃癌早期检出率,从而尽早实施干预,帮助患者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凯,徐萍,陶元生,等.胃镜精检在首次胃镜提示胃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11):83-87.

[2]吴云林,吴巍.重视内镜对胃癌前病变的检漏研究[J].医学与哲学(B),2015,36(12):12-14.

论文作者:李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胃镜精检在首次胃镜提示胃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李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