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安居区玉丰镇初级中学校遂宁629000)
【内容摘要】:语文学习中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联想和想象,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在阅读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未确定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应把阅读训练当作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阅读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语文知识教育、有利于开发智力、有利于培养能力。这种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是一种积累,又是一种创造,它对学生个体良好素质和人格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学习创造性阅读联想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把阅读训练当作重点。时至今日,关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已无须赘述。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一大任务,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语文新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是作者创造智慧的结晶。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说到底,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这种带有读者主观情感和意志的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阅读。那如何较好地利用教材,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结合具体实例,谈点浅见。
一、理解性阅读
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思维,由一个形象创造另一个形象。例如,周汝昌的《浅说一首<清明>绝句》,对“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作者抓住“纷纷”两字,从雨的特征,雨的精神,雨的境界,多层次进行剖析,指出还有一层被读者所忽略的意思,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不同的读者,会因为身份、地位、心境的不同而赋予“清明雨”不同的内涵,会联想到相关的人、事、物,于是山水草木,云气雨丝等都会在读者的脑海里作出新的诠释。而运用这些联想和想像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我们的阅读训练,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在的联想和想像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联想、去想像,海阔天空,甚至是异想天开。
二、探究性阅读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未确定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开放的图式结构,它存在的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而作品意义的实现是要靠读者通过阅读使之具体化,即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其作品中的空白填充起来,即“排除或填补未定点,空白或文本中的图式化的环节”,使作品的未定性得以确定,最终实现对作品的再创造。课内的阅读训练,就是在教师的带动、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共同实现阅读对象的开放性,并将文中的空白点加以具体化或明确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气氛。同时,尽可能多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天地。
阅读同时也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把阅读训练当作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阅读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语文知识教育。语文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是智慧的结晶,本身就具有智力与创造性的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说到底,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这种带有读者主观情感和意志的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阅读。语文阅读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智能的最好方式。有了语文阅读这个方式,才能真正将学生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2、有利于开发智力。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智力开发,智力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必然通过外观的具体活动来展现。学生表现出的智力活动,必然与一定阶段的语文学习有关,必然体现为一定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下的活动。学生个人的创造心理意识的外观与具体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心理及能力的显露,便是智力发展的结果。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开发学生的智力,那就必须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使构成智力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批判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的最终实现,还要凭借批判性阅读,或称“阅读批判”。它与“阅读批评”同义,既有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否定、反驳与匡正,也可以对文本内容和形式进行肯定、阐扬与补充,但重在反面的评判。小学生的批判性阅读主要表现在: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唯师是听,敢于否定权威的意见,敢于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文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发现。
创造性阅读的思维特征是独创性和批判性。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没有两张绝对相似的脸,人的思想感情更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所以写作、阅读都贵在独创,这正是大自然赋予人的独特禀赋。《落花生》一文赞扬了花生不重外表,默默奉献的好品质,有学生结合现代特点和自己的感受,提出既要学习花生的品质,也要像苹果那样,勇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我们为什么要把外表美和心灵美对立起来呢?这种观念虽然与文本的观点大相径庭,但这正是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被文本的信息激活而与之发生的碰撞,从而产生了具有独创性的思维火花。
科学是在不断批判旧说中前进的。我们都知道“大陆漂移说”起源于对世界地图的观察与想象,但是在20 世纪初期曾进行过这类观察和想象的并非只有德国的魏格纳一个人,当时美国的泰勒和贝克也曾有过同样的观察和想象,并且也萌发过大陆可能漂移的想法,但是最终未能象魏格纳那样形成完整的学说。其原因就在于,这种新观点提出后,曾遭到传统“固定论”者(认为海陆相对位置固定的学者)的强烈反对。泰勒和贝克等人由于缺乏基于逻辑分析的坚定信念的支持,不敢继续朝此方向进行探索,所以最终仍停留在原来的想象水平上。只有魏格纳利用气象学的知识对古气候和古冰川的现象进行逻辑分析后,所得结论使其仍坚持原来的想象,并在这种分析结论的指引与调控下,对大洋两侧的地质构造及古生物化石作了深入的调研,终于在1915 年发表了著名的《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以大量的证据提出了完整的“大陆漂移说”。所以说没有胆量批判旧说就不会有创造发明。当然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除了运用观察、实验等技术之外,批判地、创造性地阅读前人研究的论文、著作,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更大多在创造性阅读的基础上产生。钱钟书先生读书读出的新意就是个例子。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他却认为寓言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联系写此文的时代,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困难时期,作者对丑陋现象的揭露,对恶劣言行的鞭挞,确能给善良的人们以有益的警示。今天读来也还能启示我们:对同一则寓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寓意绝不是单一的。
总之,要学好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关心其它学科,即广泛地阅读,并接受语文以外的知识积淀。语文是个大概念,其内涵极其丰富,其外延无限广阔。语文学习在课内,也在课外。正如余秋雨所讲:“时代的发展使每门专业的内在结构和外部界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足够的整体视野,连专业都很难学好。”因此,这种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是一种积累,又是一种创造,它对学生个体良好素质和人格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论文作者:詹雪芹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2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语文论文; 创造性论文; 创造性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智力论文; 能力论文; 读者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2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