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一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化痰通腑法对于急性脑出血合并中枢性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本院神经内科2015-2018年急性脑出血伴有中枢性发热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治疗组使用自制中药汤剂化痰通腑,对照组使用中药汤剂稀释10倍后作为安慰剂,其余西医标准治疗一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3日后日平均体温和日最高体温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继发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组退热的时间更早,退热的强度更大,反弹的比例更低,继发肺部感染的并发症出现的更少,因此对于脑出血合并中枢性发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脑出血;中枢性发热;化痰通腑
中枢性高热是急性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可加重对大脑的损伤,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影响脑功能的恢复。而目前西医的治疗主要是退热的对症处理,如冬眠合剂、补液、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以及冰毯、血液透析等物理的方法[1-3]。本研究主要从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运用化痰通腑的治法,标本兼顾,期望能得到更好地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本院神经内科2015-2018年急性脑出血伴有中枢性发热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男14例,女1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治疗组年龄58~82岁,平均(68.07±10.57)岁;对照组年龄55~86岁,平均(68.53±10.38)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急性脑出血由头颅CT确诊;伴有持续高热,体温可高达 40~41 ℃,四肢厥冷、躯干温暖、皮肤干燥,不受退热发汗药的影响,有时随着室温的变化体温可相应升高或降低;排除外伤伤口、肺部、颅内、泌尿系统、腹腔感染等感染性发热或肿瘤所致的发热。
1.3干预方法 2 组均予吸氧、冰帽、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处理,并给予脱水、营养保护脑细胞,防治感染及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西医常规治疗,有手术指征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2 组疗程均为 14天。
1.4观察指标 每天监测记录 2 组患者的日最高体温、日体温平均值,并记录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体温反弹例数。
1.5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显效:治疗48h后体温降低1.5℃以上,血压、心率等恢复正常,未见体温反弹;有效:治疗48h后体温降低0.5~1℃,血压、心率等显著改善,未见体温反弹;无效:治疗48h后体温降低少于0.5℃,病情未见任何改善或体温下降后又出现反弹.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注:χ2=5.486 P=0.019
3 讨论
中枢性高热不同于一般的发热,由于脑部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受到损害. 其热型呈稽留热。当体温升至38℃时,就会发生脑内热漪留现象,致使脑内蛋白变性,血管功能受到直接损害,从而造成脑的损害。中枢性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出血[4],因此中枢性发热对于脑出血患者的脑损害是雪上加霜。在临床上我们需要对于该类患者需要积极处理发热。但是目前西医控制中枢性发热的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而中医药的处理方法能够标本兼治,应该有更好的疗效。
中枢性发热其基本病机为平素气血亏虚,心 肝 肾三脏功能失调,阴虚阳亢,肝阳暴涨,阳升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隧,上冲犯脑,蒙闭清窍,或热入心包、热入血分等,即“热病神昏”,证型属阳亢风动、痰火内闭、热盛腑实、瘀血阻络等[5-7]。而临床上实际往往病证并非那么单一,往往兼夹发病,我们发现痰热腑实的更多,因此我们采用化痰通腑的方法来治疗。其中
大黄/厚朴/枳实取自小承气汤,峻下热结,礞石/黄芩取自礞石滚痰丸,加用黄连,泻火逐痰,肺为储痰之气,肺与大肠为表里,加入杏仁宣肺利气。则痰能消,而热能退。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组退热的时间更早,退热的强度更大,反弹的比例更低,肺部感染的并发症出现的更少,因此对于脑出血合并中枢性发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当然临床上需要准确辩证,需要符合痰热腑实的患者才能应用。本研究的样本量还比较少,如果需要推广应用,还需要更多量的样本做支持,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的研究为脑出血合并中枢性发热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对于痰热腑实的患者值得去尝试化痰通腑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丽英,黄杭金,黄晓荷.中枢性高热患者使用冰帽降温方法探讨[J].基层 医学论坛,2013,17(7):890-891.
[2]许忠敏,施艳萍,王据辉.综述脑出血高热的降温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28-229.
[3]卫香,李娜,汪希文,等.冰毯物理降温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1):844-845.
[4]姜凯,寇辉,刘荣辉,等.牛黄降热冲剂治疗中枢性高热疗效观察[J].中医学学刊,2006,24(5):839.
[5]雷励,陈苍舒,郭平.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枢性发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5):461-475.
[6]唐军.羚角钩藤汤加大黄治疗脑出血继发中枢性高热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6):333.
[7]杜静华,陈雅民,王梦,等.银苏冰液治疗脑出血引起中枢性高热47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11):1645.
论文作者:王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5
标签:中枢论文; 脑出血论文; 体温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方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