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亦财1陈真2单娜娜3高富合4通讯作者
(1武警福建总队南平市支队卫生队福建353000;
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福建353000;
3武警后勤学院教育技术中心天津300162;
4武警后勤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天津300162)
【摘要】目的:就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全部患者首先采取常规措施,如补液、止血、脱水、绝对卧床等,同时再口服钙离子抑制剂,每日给药3次,每次按照体重给予05mg/kg,对于严重昏迷者则采用鼻饲。结果:本组资料中有20例患者在治疗之后基本痊愈,临床症状体征也基本得以消失;而2例患者情况较为恶化,转变为脑血管痉挛,1例患者在起病之后不久就昏迷,然后在治疗之后6天内死亡。1例患者在起病10天后出现了严重的昏迷,对症手术之后得以清醒、好转,但是仍然还遗留有偏瘫。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3例发生CVS,其中2例致残,1例死亡。结论:CT检查对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极为有效,操作简单、方法易懂,可以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而钙离子抑制剂又能够有效对病情恶化进行防范,安全方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尼莫地平;钙离子抑制剂;蛛网膜下腔出血;CT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002-0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血管由于多种原因而突然出现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都充满了血液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症状[1]。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和脑底部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为常见的原因,占到了70%的发病原因[2]。本文就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15~76岁,病程2个月~7个月,17例CT确诊、5例激动、3例偏瘫、4例用力活动、16例血压高、1例昏迷、18例颈强直、15例呕吐、19例头痛;按照发病时间来看,3例睡眠中发病、12例安静状态下发病、3例情绪激动时发病、8例活动时发病。6例为院外误诊,其中1例误诊为高血压、1例误诊为脑供血不足、1例误诊为颈椎病、3例误诊为偏头痛。病史:2例有眩晕症、15例有高血压,3例为已经有过一次SAH[3]。
12治疗:全部患者首先采取常规措施,如补液、止血、脱水、绝对卧床等,同时再口服钙离子抑制剂,每日给药3次,每次按照体重给予05mg/kg,对于严重昏迷者则采用鼻饲[4]。
2结果
本组资料中有20例患者在治疗之后基本痊愈,临床症状体征也基本得以消失;而2例患者情况较为恶化,转变为脑血管痉挛,1例患者在起病之后不久就昏迷,然后在治疗之后6天内死亡。1例患者在起病10天后出现了严重的昏迷,对症手术之后得以清醒、好转,但是仍然还遗留有偏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3例发生CVS,其中2例致残,1例死亡[5]。
3讨论
SAH大多数突然起病,头痛是本病的主要的症状和首发症状,常伴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是本病的主要体征,表现为颈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国内有学者[6]研究认为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了解出血的部位和范围及其它异常改变,应作为首选[7]。早期使用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是安全的,不增加再出血率,故推荐早期使用。国内学者对尼莫地平针剂应用于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研究结果显示[8],尼莫地平针剂组33例,发生4例,对照组38例,发生18例,尼莫地平针剂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本研究亦用口服片剂效果令人鼓舞。
总之,CT检查对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极为有效,操作简单、方法易懂,可以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而钙离子抑制剂又能够有效对病情恶化进行防范,安全方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秀菊.10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07).
[2]宋剑平,冷冰,宋冬雷,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附1550例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09).
[3]谢思明,陆士奇,王中,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8(12).
[4]吴中学,姜鹏.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10).
[5]毛伯镛,刘文科,马潞.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02).
[6]Zhou ML,Shi JX,Zhu JQ,et al.Comparison between oneand twohemorrhage models of cerebral vasospasm in rabbits[J].Neurosci Methods,2007,159(2):318-324
[7]Bederson J.B.,Connolly, E.S,Batjer,H.H.,Dacey, R.G.,Dion,J.E.,Diringer, M.N.,Duldner, J.E., Harbaugh,R.E.,Patel,A.B.,Rosenwasser,R.H.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tatementfor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a special writinggroup of the Stroke Council,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 Stroke. 2009
[8]朱传贤,霍贵玲,代怀静,等.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3):191-192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07BAK38B05
论文作者:曹亦财1陈真2单娜娜3高富合4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7
标签:蛛网膜论文; 自发性论文; 尼莫地平论文; 患者论文; 抑制剂论文; 脑血管论文; 福建论文; 《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