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银行业务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利率管制的逐渐放开,国内信贷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存贷利差收入越来越薄,国内银行业的竞争焦点已经逐渐从传统的信贷业务领域转向了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领域。2006年我国将全面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届时,在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方面,银行业又将受到国外同业更加强劲的冲击。面对这种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只有求新求变,抓住市场,做出特色,才能够在竞争中获胜。在银行业务中,投资银行业务属于高端公司客户类中间业务,是国内银行业普遍想吃却又不知如何下口的“蛋糕”。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投资银行业务的自身特点以及部分商业银行探索发展投资银行的经验教训,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一、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需求和优势
投资银行业务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业务大类,它具有广泛的、不断扩展的内涵。国外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扩展到几乎所有主要的资本市场业务,如承销发行、私募、兼并与收购、产权交易、金融工程、清算与决算以及财务和资金管理等。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盈利的需要和资金安全的需要。
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第一需求是盈利。投资银行业务是一种围绕企业资本运作开展的、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密集型金融服务,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兴衰,因此投资银行是一项高收益的金融服务。国外大的专业投资银行一年就做几个项目,且收益颇丰。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稍微有一些金融常识的人就知道什么是华尔街,什么是摩根斯坦利。许多人支持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衷也在于此。
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盈利需求,不仅在于业务本身的丰厚收入,还在于由投资银行业务带来的综合收益。
一是利息收入。在我国目前的制度格局下,银行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被认为是高风险的,因此是严格禁止的。但在理论上,股权投资不是银行信贷资金的绝对禁地。在正常的收购兼并项目中,一般都是资本充足的企业希望通过兼并的方式进行扩张,进入目标市场。企业不会有那么多资金,所以往往需要银行提供“过桥贷款”,进行周转和过渡。如果银行尽职调查做得扎实,能够准确判断其中的风险点,并通过渠道设计进行规避,银行资金的安全是有保证的。而且,在这种合作中银行往往是处于优势的定价者,超额利润会通过贷款利率上浮,或者丰厚的顾问费用体现出来;二是资金沉淀。投资银行业务涉及的项目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聚集较大规模的资金,银行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投行业务服务,使部分资金在银行账户中沉淀,给商业银行增加头寸,用作资金周转和资金市场操作。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在资金市场上的盈利能力要高于其贷款业务的盈利能力;三是建立紧密的银企合作关系。投资银行业务为客户解决的都是重大问题。能够为客户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的银行很自然就成为企业的紧密层盟友,这对于营销目标优质客户,或巩固原有核心客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对银行传统营销模式的一种突破。
从这个角度看,国外的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和证券公司反过来要做银行业务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带来全面的金融收入”。
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第二需求是资金安全的需求。在银行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个时期对于特殊行业的优质客户的现有贷款规模进行压缩、或者对其追加的信贷需求难以满足。这种时候往往需要借助投资银行业务的进行化解。银行可以通过私募的方式为企业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或合作伙伴把信贷资金替换出来,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把存量信贷资产转化出去。这样既能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又能巩固和发展银企合作关系,避免客户资源流失,可谓一举多得。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专业投资银行子公司的一个重要的“硬性任务”就是化解其他子公司的不良资产和风险资产。
商业银行不仅有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需求,还具有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在我国分业经营的条件下,这种特殊优势更加明显。其中最突出的、并且是众所周知的两项优势是资金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证券公司的资金实力还远远无法与商业银行相比,而且对于一般的并购项目而言,向银行融资是其必经的一环。而且,如果是证券公司介绍的项目,银行不管证券公司的尽职调查结果如何,都要从信贷风险控制的角度再进行一次尽职调查,这样势必会延缓项目的进展。因此,虽然在分业经营的条件下,证券公司是做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机构,又有相对集中的人才和专业优势,但对于资金需求巨大的收购兼并项目,企业更愿意与银行直接合作而不是经由证券公司再找银行。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财务顾问费用,而且也能提高项目的进展效率。
国内外专业的投资银行机构愿意与商业银行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商业银行拥有可靠的客户资源。因此银行推介的项目是境内外投资者比较容易接受的,与国内商业银行合作正在成为境外著名的投资公司抢滩中国市场的主要途径。
基于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还有第三优势,即信息优势,包括资金信息优势和商机信息优势。在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中,商业银行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并且一直都是资金市场上的主角。因此,商业银行对于国内资金市场上的供需态势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基于这种资金方面的信息优势,商业银行对具体的投行项目的定价就更准确、更权威。在信息社会,商机孕于信息之中。基于商业银行对于客户信息的深度挖掘,无疑是企业之间实现并购和合作重要、可靠的信息来源。对于企业而言,付一定的顾问费用,委托商业银行代为寻找并购对象,比其他任何中介机构更可靠,也更有效。
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三大优势中,资金优势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第一优势。因为在分业经营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在人才储备和专业能力上对专业的证券公司不具有比较优势。商业银行要想把客户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发挥出来,必然要借助资金优势。没有资金优势的承载,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和信息只具有潜在的价值,无从实现。
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条件下,由于商业银行具有资金、客户资源、信息的三大优势,在企业并购项目从并购对象的选择、资信调查,到并购方案设计、融资安排以及后期整合的过程中,可能也只有商业银行能够为企业的金融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限制
通常,对于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因素,谈得最多的是政策限制。所谓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政策限制是指,自1995年始,我国相继颁布并实施《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我国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这四大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也就是说,国家目前仍未公开允诺国内商业银行可直接从事相关投资银行业务。而对于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最明确的限制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通则》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发放用于股本权益性融资的贷款。”《商业银行法》也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一般不允许用于股权投资。”即国内商业银行不能向股权投资行为提供贷款。
政策上之所以要严格限制银行的股权性投资,是与银行负债经营的特点分不开的。银行的基本功能,是通过主动负债集合社会闲散资金,然后放贷给有负债能力的公司或项目。所以,银行的主要信贷资金来源不是自有资金,而是储蓄存款,是银行的负债。这就决定了银行的经营是否稳健关系到社会稳定。所以,就要限制银行进行高风险领域的投资。
那么,股权投资是不是高风险行业呢?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涉及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由于公司价值会受到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会增加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比如公司之间的并购和股权买卖,对于银行的信贷资金而言,与大型项目的中长期贷款的性质大同小异,风险程度的关键在于项目本身。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政策限制其实不是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惟一限制,甚至也不是最根本的限制。真正限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因素是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理论上,是否选择对高风险领域投资,是企业决策的权力,能否控制住风险,获得预期收益是企业自己的事。正是由于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在加上银行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国家才会从政策上进行限制。
所以,政策上对于银行股权性投资的限制,虽然看似屏蔽了一部分合理的业务范围,但同时也是对商业银行要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审慎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警示,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为真正的高手留下了腾挪和发挥的余地。从这个角度看,限制有的时候也是一种保护和帮助。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双轮驱动业务模式设计
随着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业务空间不足以满足盈利需求,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开始思考并探索规避政策限制,发挥银行资金优势,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想通过无论是在境内还是境外成立自己的投资银行,从而变成金融控股的模式来开展混业经营,都需各方面的条件进一步成熟。这样一来,商业银行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就不得不另辟蹊径。
在深入商业银行经营实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个“搭平台”和“自营精品业务”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
(一)“搭平台”和“自营精品业务”双轮驱动业务模式的理论依据
所谓“搭平台”和“自营精品业务”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是指:一方面,在客户的投资银行业务需求和境内外投行专业机构之间,搭建一个供需平台,对于商业银行无法自营的投行业务,以外包或者中介的形式交给适当的外部专业机构做;另一方面,在众多的投资银行业务中,商业银行选择其中的一项作为自营精品业务,为客户提供精品服务。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共同构成全面的金融服务能力。设计这种双轮驱动的模式,原因在于:
第一,单一的“平台”模式是行不通的。单一的“平台”模式对于规模的依赖和要求非常高。一个是需求规模,另一个是平台规模。平台商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批零差价。如果平台商的收费过高,造成了交易费用增加,会导致供需之间的绕开平台直接联系。因此,平台商的收费必然是很薄的,只有客户需求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拉开批零差价,只有客户需求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补偿平台经营模式的费用,使平台商盈利。此外,单一的平台模式由于没有技术和智能门槛,很容易被仿效,而一旦出现竞争者,平台商的利润会被进一步摊薄。因此,“平台”本身也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来阻碍同一区域内竞争者的出现。
由于客户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需求具有种类上的多样性和数量上的不确定性,投资银行业务需求的规模很难保证稳定。以中小商业银行目前的综合实力,也无法搭造一个规模足够大的平台。因此,单一的“平台”模式在是行不通的。
第二,完全自营投资银行业务,也不是商业银行可以选择的路线。一方面,投资银行业务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业务大类,它具有广泛的、不断扩展的内涵。同时,投资银行业务又具有智能密集性。每一个具体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种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投资银行业务对于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所能够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范围不仅受国家分业经营的政策限制和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原则限制,还受商业银行目前的自身条件限制。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状况、业务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不仅不能涉足投资银行业务中的高风险领域,也无法在短期内迅速开展投资银行的高端业务。
那么,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商业银行服务的单一性必然存在矛盾。如果通过“搭平台”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建立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就能够使商业银行以客户需要为核心,把自营精品业务与外部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精品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因此,以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和自身条件,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只有采取“搭平台”与“自营精品业务”双轮驱动的模式,才能稳步前进,进退自如——从近期看,可以丰富商业银行业务种类,提高客户服务能力;从长期发展看,有助于把商业银行发展成为金融百货超市。
(二)“自营精品业务”选择:广义的财务顾问业务
广义的财务顾问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自营精品投行业务的第一选择。所谓广义的财务顾问业务,是指为企业提供的一揽子与企业财务有关的服务,包括企业诊断、财务分析、收购兼并顾问、企业理财顾问、资产管理等项目。其基础工作是财务分析,其核心功能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为企业理财、帮助企业健康发展和合理扩张。
选择财务顾问为商业银行的自营精品投资银行业务,原因在于:
第一,根据我国现有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商业银行可以以财务顾问的形式开展除证券承销和交易、基金管理、风险投资等传统业务外其它广泛的投资银行业务。
第二,财务顾问业务属于以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条件就可以做并且能做出精品的业务领域。这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银行的人力资源优势在于拥有大量财务、会计人才,财会人才只要经过有针对性的简单培训就可以升级为财务顾问人才。因此,只要制定出科学、完整的财务顾问业务操作办法,就可以推广这种业务;(2)财务顾问业务的基础是财务分析和企业评价,而财务分析和企业评价恰好也是银行信贷业务的基础。因此,银行在财务顾问业务上有天然的业务优势;(3)许多商业银行已经在财务顾问业务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业务经验。
第三,财务顾问业务属于内涵丰富的长线业务,因此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如果我们把广义的财务顾问定义为包括几乎所有与企业财务有关、以财务分析为基础的服务功能。那么,既可以为大型的优质企业提供诸如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高端顾问服务,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诸如现金管理、企业诊断、财务制度设计等经常性的低端顾问服务。不仅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维护优质客户的能力,更有利于商业银行争取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
第四,财务顾问业务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不仅能够与其他投资银行业务相结合,还能与传统的银行业务相结合。抽象地看,财务顾问业务为客户提供的是金融解决方案,而且其他一切投资银行业务和银行业务,都可以看作是整个方案中的一个对策。反过来看,所有的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营销都可以从财务顾问的角度开始,以企业的财务顾问的角色来为企业提供建议,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因此,可从顾问的角度来做投资银行业务,以财务顾问来统领和指引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
作为典型的中间业务,财务顾问业务还具有成本费用低、附加值高、智能含量高等特点。因此,把财务顾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自营精品业务进行重点突破,对于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转变盈利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三)“搭平台”和“自营精品业务”双轮驱动业务模式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假设以广义的财务顾问业务为自营精品业务,就可以构建起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双轮驱动模式的概貌,如图一所示(见上页)。
图一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双轮驱动模式
1.以客户经理为投行业务需求的采集终端,负责识别客户需求,向分行的业务需求处理平台输入需求信息。
2.各分行设投行业务需求处理平台,负责集中辖内客户的投资银行业务需求,然后将需求分三类:分行解决类、总行解决类和外部解决类,然后分类输出信息。分行解决类客户需求,由分行组织业务团队,按照我国商业银行制定的业务模式和质量标准提供服务。总行解决类客户需求,由总行在全行范围内组织团队提供服务。外部解决类客户需求,由平台部门负责联系海内外专业机构。
3.总行设投行业务管理中心,负责全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组织和协调,包括组织结构设计和调整、人才培训、从业资格认证、对外授权及交流、组建业务精英团队、制定考核制度、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升级等。
4.选择地缘优势突出的城市,设立投行业务外包平台,由专人负责汇总各分行客户需求,联系海内外业机构,提出个性化服务方案。
5.所有的信息都要汇总到总行投行业务管理中心备案,作为工作改进和升级的资料储备。
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误区和启示
从1996年开始,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在现有银行组织框架中设立投资银行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但大多高开低走,没有呈现出预期的繁荣景象。我们研究了国内六家主要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情况,发现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在思想上急于求成,以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某商业银行在设立投资银行部的时候就对此项业务抱有很高的期望,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短时间内成立了30人左右的投资银行专业队伍,在业务开展初期就确定了具体的较高的盈利任务。但是,在其他方面却准备不足:(1)在组织架构上,把总行的投资银行部确定为一级经营单位,与分行形成了竞争关系;(2)在对投行部的业绩考核指标中,沿用考核分行的实际利润指标,只看利润,不看综合贡献,对投行业务带来的、分散在其他部门的中间业务收入不予考虑;(3)在部分业务的利润分配上,比如并购项目的贷款收益,不能做到合理分配,使投行部与其他部门也产生了利益冲突;(4)没有制定总分行协同配合的业务发展办法,发展投行业务的任务没有体现到分行的考核制度中,分行没有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积极性。在这种条件下,投资银行部一方面得不到其他业务部门和分行的支持,只能孤军奋战;另一方面又承受着发展新业务的光荣使命和完成考核任务的巨大压力。虽然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但最终因为一个3000万的过桥贷款逾期,遭遇了“滑铁卢”,所有的业务开展计划被迫叫停。
根据这一案例,我们获得这样的启示: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在思想上要立足长远,胸怀全局。不仅要按照业务发展的规律,制定合理、稳健的业务发展计划,更要从组织结构、职能定位、业务发展、人才培训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调整,使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与银行其他业务的发展互相配合,总分行之间利益协调一致,为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积极而又相对宽松的准备期。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我国商业银行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都有重发展、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的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现有业务发展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对于投资银行这种特殊业务的发展,这种微观制度瓶颈则更加明显。对于投行业务的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和利润分配制度。只有解决好激励约束问题和利益分配问题,才能把银行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实现业务发展和盈利模式转型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