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在慢性病防治及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叶子

中医养生在慢性病防治及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叶子

叶子

(南京市秦淮区淮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2)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其生活习惯也日益发生变化。而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加,导致国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为我国慢性病的防治带来新的挑战。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其在慢性病的防治以及康复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中医养生;慢性疾病;防治;康复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352-01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所传承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医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更为维护我国人们的身体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医学的角度出发,其主要强调“治未病”。“治未病”,其实质是指应以对某种疾病的预防为重点工作。而如果想要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则就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养生[1]。

1.中医养生的科学内涵

养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系列的合理方法,提高身体素质,对疾病进行预防,最终达到益寿延年、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养生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应对生命的发展规律进行充分的认识。而所运用的合理的方式包括合理膳食、加强锻炼、陶冶情操等。中医养生则是以中医为指导,在深入研究中医知识的基础之上,结合其他学科的精华,形成有效的养生之道,并能够达到指导人们生活的效果。中医养生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更是帮助人们预防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医养生包含几个方面的原则,例如动静适宜、节欲保精、合理作息、疏通经络等。而其养生方法主要包括针灸、食疗、运动、养神等。

2.中医养生在慢性病防治以及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2.1 针灸养生

针灸推拿是目前康复治疗中花费相对较低,效果相对较好的方法之一。对于多数慢性病的患者而言,其在接受相关治疗之后,均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期。对于颈椎、腰痛等慢性疾病而言,临床中西医方式的康复治疗相对较少,且其效果不甚理想。然而运用中医针灸推拿的方式,则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相对而言,中医针灸推拿的方法操作相对较为简便,且在针灸的过程中,患者无需承受较大的痛苦,没有药物使用之后的副作用[2]。

2.2 饮食养生

中医注重均衡、有度的饮食,要求人们应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域,养成不同的饮食习惯,最终达到调理阴阳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生活西北地区的人们而言,当地天气较为干燥,因此其饮食应以银耳等为主,而生活在南方较为潮湿环境的人们而言,应因蚕豆等化湿的食物为主。同时,在对饮食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还应充分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合理进行变化。例如对于阳虚的人们而言,其食物中应多以韭菜、狗肉等辛味为主;而阴虚人群则适宜使用木耳、甲鱼等,以达到滋阴润燥的功效。运用饮食养生的方式,还应注意在饮食的过程中,合理将荤素进行搭配,从而能够均衡身体内的营养,鼓励人们春季以酸味食物为主,例如水果、蔬菜等;夏季天气炎热,则应以苦味食物为主,从而能够起到消暑的作用;秋季天气较为凉爽,然而其空气湿度较低,因此应以辛味食物为主,达到生津养液的目的;冬季天气寒冷,则应以咸味食物为主,做到温补。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人群蔬菜的食用量相对较大,然而蛋白质类的食物摄入量明显不足。总而言之,中医饮食养生要求人们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所处地域的差异,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最终实现预防疾病的目标。

2.3 运动养生

中医当中的运动养生并不等同于现代化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一般较为剧烈,对体能的消耗相对较大,甚至会造成肌肉的损伤,在运动之后往往需要较大能量的补充方可恢复部分体能。中医的运动养生主要包括太极、传统武术、气功等,要求人们在运动的过程中注意调息,诠释了中医运动养生的保健性、凝神性以及健形性。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着人们生活规律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不良习惯的拥有者数量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这也就导致了我国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高发。其主要发生原因在于该类人群的饮食当中盐分、油质的摄入量明显超标,且多数患者并没有规律饮食的习惯,最为突出的表现则为不吃早餐。加之多数患者由于工作等原因长时间保持坐姿,缺乏必要的锻炼,更加使得其患有慢性病的该类大幅上升。因此,为了能够切实降低国内人群患上慢性疾病的几率,应尽早进行中医运用养生,并在中医思想的指导下,融入到自身的日常生活当中,使其变为习惯、爱好,充分的发挥运动养生的作用,真正做到“未病先防”[3]。

2.4 养神养生

所谓的养神,则是指人们应对自身的精神、情绪、心理等进行合理的调整,提升其道德素质,陶冶其情操,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能够大幅提升其身体健康程度,使其能够精力充沛,在身体素质得以提升的同时,使其精神层面的健康程度随之提高。中医认为,外界环境、气候的变化固然是引起人们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的原因,然而其精神层面的健康程度也将会对其身体的健康造成影响,精神因素的健康程度将会是其身体健康程度的关键。当人的情绪出现变化时,则将会导致其身体各个脏器的气血发生变化,进而为慢性病的出现创造条件。中医精神养主张“静”的方式,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少私寡欲。根据部分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层面的缺陷将会提高其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几率大大提高。

3.结语

总之,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中医养生更加源远流长。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以中医思想为正确指导,采用合理的养生方式,提高自身精神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

【参考文献】

[1] 郑碧桃.新时代要求下传统中医养生保健体系的发展与创新[J]. 科学中国人,2014,(20):22-23.

[2] 任菁菁,何前锋,金瓯等.感知健康、智能医疗——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03):10-11.

[3] 李燕丽.家庭保健员—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07):31-32.

论文作者:叶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6

标签:;  ;  ;  ;  ;  ;  ;  ;  

中医养生在慢性病防治及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叶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