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资企业中保护国家工业品牌_民族工业论文

在合资企业中保护国家工业品牌_民族工业论文

在合资中保护民族工业品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中论文,民族论文,工业论文,品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外资的投资形式和领域产生了重大变化。与中国民族品牌企业(特别是民用企业)合资,利用其原有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信誉,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消融中国品牌;赚回投资和利润,为外资投资涌入中国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新形式。

外国公司的合资对中国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外国公司合资的重点为民族日用消费品行业,瞄准中国人口多、市场消费潜力大、工业生产技术不够先进的特点,利用资金、技术来进攻中国市场。近几年来,我国民族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步降低,而外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在逐步提高,中国的某些民族工业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些行业面临孤军奋战的境况。

我国民族品牌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合资中保护民族利益。在企业间的中外合资中,一般而言,中方总是处于劣势,外方凭借其资金雄厚、谈判经验丰富、持有技术等优势,会提出种种苛刻条件迫使中方就范。同时,中方的上级单位、有关政府领导部门也报其关注项目的进度。中国的企业要承受这种双重压力。但在合资中要保护民族利益,要在合同中承担的权利、义务是否合理、国有资产能够得到什么程度的保护,企业未来的发展等方面据理力争,切实保护自己民族的利益。

二、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企业合资工作的管理。目前,这股合资控股风来势凶猛,极大地冲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如何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增强民族工业的竞争能力已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关系到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创出一个民族名牌,振兴一个企业,带动一方经济,这是我国解放以来企业和地方政府经营的方针以及生机的体现。民族品牌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和一个企业具有深刻的意义。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些都是发展中的困难。寻求与外资合资,解放生存中的问题,这不是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的根本之道。只有依靠自己、依靠工人阶级才能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政府管理部门,如机电、轻工等行业领导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合资活动的领导,保护民族产业,保护民族名牌,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品牌的流失和外资对国有名牌的行业性垄断。

三、掌握和了解外资进入民族品牌领域的真实意图和形式。资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利润,外资进入中国,其真正的目的是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追求资本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创造更多的利润,国外资本家不是慈善家。当前,外资对中国的品牌领域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其特点表现为购买、替代中国民族品牌与输入自有品牌同步进行。在判断合资过程中,外资力求控股合资输入本国品牌。这一途径可概括为:控股合资—→买下或置换或幽禁民族品牌而代之以外资品牌—→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在合资后的经营方式上,采取超低价倾销同类产品。这一途径可概括为:不惜血本大量低价倾销合资后的产品—→挤占更多的市场同类产品的份额,导致中国同类企业经营困难—→再以垄断价格赚回倾销成本,获取暴利。因此,在合资过程中,国内的企业要掌握和了解外资的企图和经营手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判断,赢得主动地位。否则,不仅自己的原有产品被幽禁,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同时由于外资采取不公平行业竞争手段,导致国内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被逼挤垮。

保护民族品牌的若干思考

一、要把保护民族品牌同保护民族利益等同起来。我国现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民族品牌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失去了民族品牌,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适度地引进外资,利用其先进的技术,激化我国工业品的超前发展是一种明智之举,但行业性的大面积引资控股,让外资来进行行业性的垄断是一种近视和急利的做法。在日常消费品日趋饱和、国内厂家已完全满足市场之际,我们没有必要无节制的让外资涌入,用市场换技术是无可非议的,但用哪些行业、哪些领域的多大的市场份额来换取什么样的技术值得研究,随着我国国产名牌一个个被“吃”掉、被挤垮,我们政府和行业部门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要把保护民族品牌与保护民族利益,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弘扬爱国主义等同起来,抵御外资的无节制侵入,培养和保护我国的民族品牌。

二、按照国际惯例加上民族品牌价值评估的力度。市场经济越发达,民族品牌的保护与评估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1994年8月2日,美国的《金融世界》杂志载文评定世界名牌商标的情况表明,世界各大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产品的品牌。可口可乐的商标价值为359.5亿美元, 万宝路的价值为330.45亿美元,雀巢、柯达的价值分别为115.49亿美元和100.20亿美元。而可口可乐1994年的利润为25亿美元,两者之比达到了14.36∶1。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忽视了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诸如商标、商誉、专利、技术等。今年上半年,以马洪等著名经济学家任顾问的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公布了1995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我国企业已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认定“红塔山”等80个品牌为去年最有价值的品牌,红塔山的品牌价值为320亿人民币, 长虹为87.64亿元,海尔为42.61亿元,春兰为40.32亿元。 这次评估开创了我国大规模评估民族品牌价值的先河,但中国品牌的价值与国外著名品牌的价值还有相当的差距。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仅为2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美国百威啤酒品牌价值的1/400。因此, 进一步重视民族品牌的价值,充分认识民族品牌的无形资产,加大评估民族品牌的力度已成为民族品牌战略的首要任务。

三、壮大民族品牌,发挥民族品牌在民族产业中的作用。在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公布的1995年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研究报告显示,品牌已在我国市场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从经济增长率上看,80个1995年最有价值的品牌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2年至1994年,全国销售总收入平均增长29.28%,而1995年最有价值品牌增长40.49%,高出全国增长率的11.21个百分点。从年增长指数看,1995 年最有价值品牌1993年高于全国平均速度27.1倍。1994年高于全国平均速度84.9%,这说明名牌产品的竞争实力在迅速增强。从市场占有率看,近几年已经出现了几个或十几个产品占据相当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态势。国有企业进入品牌时代。据1995年的调查表明,全国270多个空调厂, 春兰空调占市场的30%以上;120多个味精厂,莲花味精占据市场的23%;700多个啤酒厂,青岛啤酒占据市场的8%;2380个电子元件厂,彩虹占据12%;290多个电视机厂,长虹占据12%;250多个计算机厂,联想占据35%;180多个冰箱厂,海尔占据12%;1.9万多个鞋厂,双星占据10%;150个摩托车整车厂,嘉陵、建设、轻骑三个品牌占有市场58%。当民族彩电业面临危机,疾呼“狼来了”之时,广东国有企业TCL 电子集团却被外国同行看好。6月13日,TCL电子集团与香港陆民彩电项目合作签约,前者合资1.5亿港元,拥有合资公司的60%的股权,使用TCL商标。这是我国彩电行业中首例国有企业兼并外资公司并使用固定品牌。这些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品牌在面临外资冲击的过程中,经过大浪淘沙,一部分民族品牌脱颖而出,在民族产业中发挥了作用。因此,壮大民族品牌,发挥民族品牌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成为抵制外资涌入、保护民族品牌的重要方面。

标签:;  ;  

在合资企业中保护国家工业品牌_民族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