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民族观: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_周恩来论文

周恩来的民族观: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_周恩来论文

论周恩来的民族观——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周恩来论文,诞辰论文,周年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处理得妥善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危与兴衰。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共同发展。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和领导民族工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周恩来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观点,对于指导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仍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少数民族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建国后,周恩来一贯重视民族问题。他在政务院第六十次政务会议上着重强调: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问题,从其政治意义上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汉民族在全国的人口中占有90%以上,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汉民族人数多了就认为民族问题在中国已经不存在了。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是不对的。(注:《周恩来组建与管理政府实录》第71页。)他认为民族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方针、政策虽然对了,但一不小心,还会出偏差,还要出乱子。……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处处谨慎,否则小事情会变成大事情,局部性问题会变为全局性问题,即刻就会闯出乱子来。”(注:《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47~48、 77页。)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各民族组成一个大家庭”。这是周恩来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上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我国拥有56个民族,要把各民族组成一个大家庭,必须从各民族的实际出发,寻找一个适合我国民族关系历史和现状的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正是这种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的具体体现。在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过程中,周恩来既不是照搬外国的模式,也没有照搬书本上的公式,而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自治的理论观点和策略思想,并作出了精辟的概括:“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种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是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不仅使聚居的民族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而且使杂居的民族也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从人口多的民族到人口少的民族,从大聚居的民族到小聚居的民族,几乎都成立了相当的自治单位,充分享受了民族自治权利。这样的制度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自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去仿效前苏联实行联邦制呢?周恩来指出:“我们是根据中国民族历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革命的发展,采取了最适当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不采取民族共和国的制度”。(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 页。)这项制度,是由中国的历史条件,民族关系的发展所形成的民族特点所决定的。第一,我国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形成了民族大杂居的状态,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第二,从历史上看,自从秦汉以来,我国就已开始形成为多民族的统一的集权国家。虽然有过暂时和局部的分裂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第三,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入侵,特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进一步加深了各族人民的血肉情谊,更加认识到只有民族团结和联合,才符合各民族的利益。“历史发展给我们民族合作的条件,革命运动的发展也给了我们合作的基础”(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第四,我国各民族在人口分布、经济文化发展上极不平衡,要共同繁荣,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因此,周恩来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历史发展给我们造成了另一种条件,就是中国各民族杂居的条件,这种条件适宜于民族合作,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 269页。)

三、“各民族必须在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新的基础上来达到新的团结。”

周恩来认为: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不仅会妨碍民族团结,而且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造成各民族之间的对立,甚至于分裂,必须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高度来认识这两种民族主义的危害。他指出:虽然少数民族多数处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状态,但如果站在人口最多的汉族方面批评兄弟民族中的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时,就容易去指责这些客观存在的落后现象,这就变成民族歧视了。同样,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依然存在,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压迫的后果也还存在,如果站在少数民族方面批评汉族中的大汉族主义时,如果只注意这些历史痕迹,就很容易在少数民族中产生民族对立的倾向。“我不信任你,你人口多,总是对我们不利,因为你是多数,经济、文化发展一些,总是会利用发展的优势继续过去的歧视和压迫。这样,怀疑的心理就增加了,甚至觉得和过去差不太多,这就容易助长民族分裂、不团结的倾向。”(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

无论批判大汉族主义,还是批判地方民族主义,其目的都是为了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各民族间的进一步团结。那么,各民族要在一个什么样的新基础上达到进一步团结呢?周恩来指出:“这个新的基础,就是我们各民族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哪一个民族所专有,而是我们五十多个民族所共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所共有。”(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 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 页。)在他看来,只要我们有了这个新的基础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就能够反对、克服和避免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倾向。

此外,他还认为: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不受帝国主义的侵侮。“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若不强大起来,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 页。)“更要着重强调我们各民族间的团结。”(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 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 页。)只要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帝国主义就不敢轻举妄动。因此,他认为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各个民族必须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在共同发展的目标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四、“建立起我们宪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爱的大家庭。”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各民族所共同遵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这部宪法及国家政策中,规定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和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而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自然环境比较差,而且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今天还存在,历史上反对统治压迫的后果也还存在。”(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这些都对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产生了不利影响。那么如何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呢?(1)民族无优劣之分。 周恩来认为:民族虽然有大有小,历史有长有短,经济文化发展有快有慢,但“绝不能说这个民族是优越的,那个民族是劣等的。”(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 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 269、269、269、269、270、269、269页。)“所有的民族都是优秀的、勤劳的、有智慧的,只要给他们发展的机会,所有的民族都是勇敢的、有力量的,只要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世界上所以有些民族比较落后,这是环境造成的,是因为没有给他们发展和锻炼的机会。”(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 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 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因此,民族之间所谓“先进”、“落后”是相对的。(2 )尊重民族自治权利。周恩来指出:“民族自治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凡是宪法上规定的民族自治权利,以及根据宪法制定的有关民族自治权利的各种法规、法令,统统应该受到尊重。”(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 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3)尊重宗仰信仰。1950年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基督教问题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认为,唯物论者同唯心论者,在政治上可以合作,可以共存,应该相互尊重。我们同宗教界朋友的长期合作是有基础的。当然,我们也不隐讳我们之间的不同点。但是,我们可以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实行合作。谁要企图人为地把宗教消灭,那是不可能的。”(注:童小鹏:《风雨四十年》(第二部),第171~172页。)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但是我们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们希望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应该尊重无宗教信仰的人。中国是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它不仅有七百万共产党员,并且还有以千万计的回教徒和佛教徒,以百万计的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1957年周恩来又强调指出:“不信仰宗教的人应当尊重信仰宗教的人,信仰宗教的人也应当尊重不信仰宗教的人,不信仰宗教的人和信仰宗教的人都可以合作,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也可以合作。”(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 页。)(4)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周恩来认为,民族风俗习惯是与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很容易刺激民族感情。他还认为,民族感情具有两面性,对此要加以分析,民族感情被反对阶级利用,会变成民族主义;民族感情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可以发挥其进步作用。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把民族感情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不结合起来就会犯错误。基于这样的认识,1951年春,周恩来在给中央少数民族访问团的题词中,提出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1956年春,周恩来对赴西藏中央代表团全体人员的讲话中,一再叮嘱代表团成员:“到那里必须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绝不能够违背的。这件事情最难办。我们要问风问俗,青年人更要留心。到喇嘛庙、居民区要依照他们的习惯办事。”同时,他也认为,少数民族的落后的风俗习惯是需要改革的,但是,“风俗习惯的改革,要依靠民族经济基础本身的发展,不要乱改。”(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周恩来在视察云南民族学院时,也谈到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问题。他指出:“过去我们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现在仍然要尊重;有些不好的习惯,要让少数民族自己去改变,不要强迫他们改变。”(注:《云南日报》1977 年1月17日。)

五、“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

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要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在民族繁荣的基础上进行。对于这个问题,周恩来明确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就是要使所有的民族得到发展,得到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而只有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周恩来在处理我国民族问题上所坚持的一个根本立场,也是我党在民族问题上的一个根本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要真正实现共同繁荣,最根本的任务,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繁荣经济。周恩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是任何民族都不能例外的。我们不能设想,只有汉族地区工业高度发展,让西藏长期落后下去,让维吾尔自治区长期落后下去,让内蒙古牧区长期落后下去,这样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要所有的兄弟民族地区、区域自治的地区都现代化。”“我们不能让落后的地方永远落后下去,如果让落后的地方永远落后下去,这就是不平等,就是错误。”(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 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 页。)

要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使之赶上内地先进地区,还应当由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些特殊政策,千方百计地帮助和扶持民族经济。对此,周恩来指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贸易,不能剥削人家,也不能只做到平等互利。由于过去对不起人家,今后就应该多补贴、多支出一些,让少数民族同胞多得一些利益。汉族同志应该抱着这样的精神和少数民族通商。”(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193、194、326、326页。)

要达到民族繁荣的目的,必须清除历史上给我们造成的很多不利条件。“要去掉这些不利于民族繁荣的条件,关键在哪里?关键在于社会改革。”“社会改革是我们中国各民族的共同性的问题。”“为什么要改革?因为要建设社会主义,要人民生活富裕起来。”(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 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 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周恩来指出:我们“所说的社会改革,最根本的是经济改革。”少数民族“要富裕就要有工业,一个民族没有工业不可能富裕起来。”“我们中国要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使生产发展。而要工业化,就得首先在农业上实行改革。”“农民得到了解放,才能够使农业经济得到发展,才能有工业发展的基础。农业能够大量增产,才可能积累资金,才可能供给工业原料,才可能解放劳动力参加工业生产。只有建立起工业基地来,这个民族才有发展的基础。所以每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过经济改革。”(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 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 页。)“经济改革是各民族必须走的路。”(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要所有的少数民族地区都实现现代化,这是社会改革的落脚点和归宿。随着经济制度的改革,政治、思想等上层建筑也要适合经济基础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周恩来指出:“因为经济基础变动了,上层建筑也要受影响,就是说,政治上、思想上也要受影响。政治上的制度要适合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要改革。”(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 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 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

六、“在少数民族地区,办事情要靠少数民族干部,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民族繁荣是我们各民族共同的事业。实现民族繁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进行社会改革,需要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周恩来指出:“既然承认各民族的存在,而我们又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化问题就必须重视。”(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 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 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关于干部方面的民族化,就是民族干部应当有一定的比例。”(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 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 页。)在国家、行政机关干部的配备上,他强调一方面“在汉族人多的地方,容易忽略少数民部干部的一定比例。即使少数民族人口少,也必须照顾这一点。所以民族自治权利问题、民族化问题,政府机关要多注意。”(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 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另一方面,“在每个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干部应该做负责工作。”(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 259、257、250、248、251、252、250、263、 263、268、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各自治区政府应有少数民族人士担任领导职务。”(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193、194、326、326页。)这是“因为他们比汉族干部更懂得本民族的心理。”(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193、194、326、326页。)周恩来强调民族干部在民族自治地方应该做负责工作的同时,又指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搞绝对化、片面性。他说:“当然不是所有的负责人都不能由汉族干部担任。”(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 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 页。)根据需要,对有的少数民族地区我们党还要派既懂民族政策又有领导水平的汉族干部去帮助工作。同时,周恩来又指出:“在那些兄弟民族占多数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派汉族干部应该少而精,就是要派好的,得力的干部,不能多而滥。”(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155、 270、211、263、 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他特别强调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与汉族领导干部搞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说:“领导干部至关重要,不论是党的还是政府的,都要照顾双方面,要力求合作。如果干部问题解决不好,一切政策就都没有人实施。如果干部闹对立、包办、单干、歧视、分裂,则一切都搞不好。”(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 263、268、155、 270、211、263、 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 269、270、269、269页。)所以,民族自治地方能否搞好民族团结,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之间能否搞好民族团结。

为了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达到干部民族化的要求,必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周恩来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办事情要靠少数民族干部,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逐步使他们在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企业、学校中都占大多数,并且担任主要的领导职务。”(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193、194、326、326页。)这就要求必须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和水平。“应当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培养民族干部,要派好的干部到中央、省来学习。”(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 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 页。)“加强对于他们的政治的、政策的和思想的教育,使能胜任地担负一般工作和指导工作。”(注:《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47~48、77页。)“也要多把好的干部派回去,这才有利。这一方面,以后中央和省应当多注意些。”(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8、260、259、257、250、248、251、252、250、263、263、268、 155、270、211、263、266、264、264、268、266、 268、269、269、269、269、269、270、269、269页。)这说明,只有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他们从数量上不断得到壮大,素质上不断得到提高,才能担负起民族繁荣的历史重任。

收稿日期:1997—12—25

标签:;  ;  ;  ;  

周恩来的民族观: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_周恩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