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论文_孙倩1 黄建钊2 刘江伟2 田利2 赵鹏伟2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论文_孙倩1 黄建钊2 刘江伟2 田利2 赵鹏伟2

孙倩1 黄建钊2 刘江伟2 田利2 赵鹏伟2

(1 贵州省人民医院超声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2 贵州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3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治疗效果:3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于射频消融术后1周-12周进行上腹部增强CT、超声造影复查,检查结果提示有293例患者的肿瘤病灶得到完全消融,占81.16%;不完全消融病例有68例,占18.84%。②并发症情况分析:肠穿孔2例,治疗后出血4例,此外,绝大部分患者术后有疼痛及较轻微的发热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势,避免了常规开腹手术切除对患者引起的重大创伤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术;超声引导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079-02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导致我国大陆居民死亡的第二大肿瘤,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临床上,其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治疗、系统化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以及本研究谈到的消融治疗等。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根治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的病例数较少,约占两成[1],原因在于该种方式容易受到肝癌部位、大小、数量以及肝炎、肝硬化的影响。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是一种新的治疗肿瘤的微创方法,近年来也较多应用于肝癌的治疗,由于治疗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采用射频消融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61例单发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82例,女性患者79例,年龄43岁~74岁,平均年龄(48.8±5.7)岁。单发病灶大小为1.8cm×1.6cm-12.5cm×9.6cm,平均大小(5.2±1.9)cm。右肝病灶303个,左肝病灶58个,目前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已达7年。所有病例均经两种以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或穿刺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对全部病例均进行经皮穿刺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1.2 方法

仪器设备:本次研究采用美国生产的RATA射频消融治疗仪,应用RATA的多电极集束射频消融针,飞利浦IU-22彩超仪,探头3~5MHz全程实时引导。

术前准备:部分患者术前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部分术前未做任何治疗。同时进行二维超声与CECT的联合检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及位置,明确肿瘤数量,选择确切、安全的进针路径。

手术操作:患者术前30分钟均给予肌注非那根25mg+杜冷丁50mg合剂,取仰卧位或侧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2%的利多卡因5ml表皮局麻,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明确病灶准确位置、大小,选择进针路径穿刺进入病灶内,以深入浅出,查缺补漏的消融方法进行,每次根据消融病灶的大小,位置的不同,所需时间从3~15分钟不等,肿瘤均使用单针治疗,消融温度逐渐升至最高110度左右维持,每一针消融结束后均行常规的针道消融。

术中务必严格控制高回声所覆盖的区域,病变组织应当被完全覆盖并且超出边缘大约10mm[2]。手术结束后,多数患者需进行消融区的超声造影,以确定是否还有残余病灶,尽可能实现病灶的全部消融。此外,术后还应当对患者再次进行超声检查,确定有无出血,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3]。在射频消融治疗后大约48小时~72小时,还需要安排患者到放射介入科进行Tace的联合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评价

对患者术后1周至12周时的上腹部CECT、病灶CEUS资料进行统计,将此次临床治疗效果分为完全消融 (Complete Response, CR)、不完全消融(Incomplete Response, ICR)。CR:CECT可见原癌肿所在区域均表现为低密度,二维超声检查提示为消融区域高回声为主,超声造影全时相均未见增强,呈“黑洞征”,可认为肿瘤病灶已经完全坏死,实现完全消融;ICR:CECT可见癌肿内部动脉期有不规则的强化,二维超声检查提示为消融区域高、低回声不均,超声造影动脉相部分区域可见快速的高增强,门脉相增强消退,考虑癌肿有一定程度的残留,提示癌肿并没有完全坏死,认定为不完全消融。

2.结果

2.1 RFA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

361例肝癌患者于射频消融术后1~12周进行上腹部增强CT、病灶的超声造影复查,检查结果提示有293例患者的肿瘤得到完全消融,占81.16%;不完全消融病例有68例,占18.84%。

2.2 并发症情况分析

射频消融术后肠穿孔2例,治疗后出血者4例,此外,绝大部分患者术中、术后有疼痛感,其中36例较严重,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11例患者术后有较为严重的恶心,呕吐,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大多数患者术后均有轻微发热,部分对症、部分无需特殊处理,3~9天左右均恢复正常,术后出血患者经输血、止血处理后,2例肠穿孔患者经外科手术后恢复正常。

3.讨论

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肝癌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该方式在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创伤范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手术切除术。它通过插入到肿瘤内部的射频电极所发出的射频电极波来发挥作用,通过电极波对组织细胞离子的有效震荡继而通过摩擦产生热量,最终使肿瘤细胞生物膜结构发生改变,使癌细胞出现脱水最终死亡[4]。RFA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无放射性等优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

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二维超声对肝癌患者的残存肿瘤组织进行检测效果欠佳,因此,大多数学者都推荐采用超声造影与增强CT联合检查的方式来进行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估,并以此作为其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5]。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361例肝癌患者于射频消融术后1~12周进行上腹部增强CT及超声造影复查,检查结果提示有293例患者的肿瘤得到完全消融,占81.16%;不完全消融病例有68例,占比18.84%。与相关文献[6]报道基本一致,再次证实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值得肯定。从观察到的术后并发症来看,肠穿孔、包块出血等较重并发症的比例较少,主要以疼痛、发热、恶心较轻的并发症为主,无死亡、严重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提示射频消融术结合Tace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生存率,近年来多项研究资料证实<3cm的病灶行RFA术可与开腹手术的效果相媲美。

综上,针对肝癌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具有微创、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费用合理等优势,可实施反复多次治疗。对于术后复发的肿瘤患者,可考虑为首选微创的治疗手段,避免了常规开腹手术切除对患者造成的重大创伤,值得在临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叶永红,蔡艳,许萱子.实时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消融治疗肝癌的临 床研究[J]. 现代医院,2016,6(1):57-58.

[2]孔轶,李科.原发性肝癌射频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19(6):495-498.

[3]李凯,曾庆劲,郑荣琴,等.超声引导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疼 痛程度与病灶位置的关系[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8):682-686.

[4]黄桂华,赫军,俞渊,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 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12,7(4):356-358.

[5]徐茂娟,盛月红,许芸芸.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4B):41-42.

[6] Naugler WE,Sonnenberg A.Survival and cost-efectiveness analysis of competing strateg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small hepatocellula carcinoma.Liver TranspI 2010,16:1186-1194.

论文作者:孙倩1 黄建钊2 刘江伟2 田利2 赵鹏伟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论文_孙倩1 黄建钊2 刘江伟2 田利2 赵鹏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