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劳工党领袖卢拉为何能蝉联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西论文,劳工论文,领袖论文,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10月29日,巴西选民为选举总统进行第二轮投票。结果中左政党联盟“人民力量”候选人、劳工党领袖、现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以60%以上的得票率胜选。他从2007年元旦起,再出任巴西总统4年。劳工党卢拉再次当选巴西总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采取温和施政方针,排除极左干扰 巴西劳工党是在工会和工人运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党内有温和派、激进派存在,有共产党人,有赞成社会主义的人士,还有托洛茨基分子。1989年卢拉曾重申“劳工党的纲领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是党的最终目标”。在2000年6月,卢拉还重申劳工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社会主义”。面对当时国内实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劳工党持尖锐批判态度。卢拉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声明,巴西“不能、不愿意也不应当支付外债”。党内也有更为激进的派别,有的人主张从事暴力革命。因此,劳工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巴西真正的“左派政党”,而该党的存在和发展一度使本国企业界和美欧财团(在巴西有投资的)深感忧虑,巴西主流媒体也对劳工党持敌视态度。
然而随着劳工党力量和影响日益壮大,尤其是卢拉在1989年、1994年和1998年三次参加总统竞选,均把其他各党候选人抛在后边而自己三次名列第二,在2002年的大选前形势明显有利于卢拉的时候,劳工党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竞选策略,卢拉在当年10月初曾形象地说:“我第一次发现,巴西不等于一个工会。劳工党将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干部和思想管理国家。”反映出其政治理念上的新变化。甚至右派杂志《请看》也承认:“从这次大选开始,从卢拉到劳工党,到整个巴西,都变得成熟了。”
卢拉2002年竞选胜利并于2003年元旦上台后,从全局利益出发,努力排除党内左的势力的干扰。劳工党内部的“激进派”首脑人物是参议员艾洛伊莎·埃莱娜及联邦众议员若昂·丰特斯·露茜亚娜·任罗等。2004年,他们指责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不到位,同时也对政府整个经济政策及与谁联盟等问题上对党的全国领导委员会和政府进行指责,尤其是对党和政府的发展方向表示严重不满。这场辩论在党内和社会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劳工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最终将这个集团开除出党,另将8位错误较小的众议员留党察看60天。
在处理国内各种关系上,卢拉的主导思想仍是“需要往火药桶上洒水”,“需要同对手对话”,“不要挑起对立”。在组织内阁时重视友党利益,执政近4年来,卢拉同副总统、巴西著名纺织业企业家、自由党领袖若昂·阿伦卡尔关系融洽。
发展国民经济,改善穷人处境 自2003年劳工党上台执政时起,劳工党及其领袖、总统卢拉首先关心的是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卢拉政府按经济规律办事,保证了经济平稳发展。巴西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5%,2004年增长5.2%,2005年、2006年均达到4%。巴西是农牧业产品出口大国,政府积极为农牧业生产和出口提供支持,使巴西谷物年产量在1.2亿吨以上,而且大豆、蔗糖、咖啡、柑桔生产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牛存栏近两亿头、养鸡约7亿只,规模也在世界前列。政府还大力扶持铁矿、铅矿、锰矿等的生产以保证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卢拉政府尤其关注农牧产品和矿产品的出口。卢拉每次重要出访,都带大批生产和销售商同行,积极寻找市场。3年多来巴西工业生产形势较好,汽车工业增幅最大,年产轿车220万辆、卡车10万辆以上,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巴西外贸规模在拉美最大,更重要的是持续保持较高的顺差。2002年至2004年的3年中,出口额分别为640亿美元、731亿美元和964亿美元,分别实现顺差168亿美元、249亿美元、337亿美元,2005年的外贸顺差竟达448亿美元。工农企业界对此极为满意。巴西多年来深受通货膨胀困扰。2002年通膨率达12.53%。但2003年通货膨胀下降为9.3%,2004年降为7.6%,2005年则仅为1.2%。通膨逐年下降,群众普遍受益。
在社会领域,卢拉政府一直关心竞选时提出的“零饥饿计划”的落实,加大扶贫力度,3年中使扶贫基金增长36%。3年多来,大约1100万人不同程度上得到帮助,400万人摆脱了最贫困状态。巴西的土改计划(由政府出钱赎买农场主闲置土地,以便安置无地或少地农民)也在继续进行。
总统保持廉洁,果断处置腐败涉案人员 劳工党的创建人都是工会领导,出身贫寒,而且不少人原来就是共产党人,经常和广大劳动者打成一片,向来以廉洁著称。即使在劳工党成为执政党之后,除极少数人之外,多数人仍能克己奉公,保持良好作风。劳工党虽是议会四大政党之一,但在参、众议院都是少数,所占席位均不到20%,即使加上盟党议员席位,也大大少于中右各政党的议席总和。为了确保现有盟党议员和政府站在一起,同时争取一些中右政党的议员也能站在政府这一边,劳工党主要领导人幻想用过去不少执政党常用的手法——用金钱收买。于是便发生挪用国有企业(如巴西石油公司等)的基金和企业主赠款,一年多来暗地向盟党(包括众议长在内)的几十位议员每人每月发放三万雷亚尔(相当于1.2万美元)的补贴。劳工党领导人甚至还拿出资金来“支援”一些政党进行竞选活动。比如为了换取巴西工党的支持,2004年7月一次向该党资助400万雷亚尔的资金,以资助该党参加2004年10月的市政选举活动。据报道,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卢拉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令劳工党领导人始料不及的是,巴西工党主席罗伯托·杰弗逊不仅披露了本党得到援金的情况,还对劳工党贿赂各个议员的案件进行了揭露。尽管劳工党各领导人没有把党筹集到的资金塞到自己腰包里,但按照巴西法律,劳工党这样向议员塞“红包”也属严重违法。同时,劳工党随着政治地位的改变,由无权无钱的在野党而一举成为有权有钱的执政党,一部分领导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滋生了享受观念,出入高级宾馆饭店,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也有所发生。因此各反对党人士及社会右翼媒体抓到机会,大肆鼓噪。一时间要求劳工党下台、要求弹劾总统的呼声甚嚣尘上。劳工党内,从右翼到极左派别也对党的中央、对卢拉本人纷纷提出批评和指责。在此情况下,以卢拉为代表的劳工党与行贿没有牵连的骨干毅然决定改组党的领导委员会,不惜把负有直接责任的国家二号人物、曾连续三届担任党主席的若泽·迪尔塞乌调离总统府民政办公厅主任的岗位,又把参与行贿的现职党的主席、总书记、财务书记等核心人物撤职。后来巴西联邦议会又把与本案有关的20多位参、众议员取消了议员资格。2006年查出劳工党新任主席里加多·贝尔佐伊尼有错误,也被换掉。
卢拉和劳工党中央本着有错就改,不迁就任何犯有严重错误的领导人的精神,处理了几乎葬送党的事业的人士的做法,使劳工党的团结得以维持,从而赢得了民心。再者卢拉本人一向廉洁,秉公办事,因此赢得了大部分政界人士的谅解,恢复了劳工党党员的信心,取得了广大选民的支持。
卢拉总统任重而道远 在今后4年中,卢拉和劳工党将会面临如下有利条件和应对困难:
有利条件,首先,卢拉经受了第一任期中的各种考验,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吸收了教训,处理国内外事情将更加得心应手。新政府将继续贯彻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继续其原来的外交政策,利用原来的国际关系网络,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其次,劳工党中央经过重大改组,新的中央已存在1年有余,有一定经验,并有广大党员的支持。劳工党政府在过去4年的时间内,尽力改善广大基层劳动者的处境,赢得了劳动者信任,广大贫苦群众仍对劳工党寄予厚望。
但是,卢拉和劳工党也将面对不少棘手难题。首先,劳工党无法冲破现有法律的束缚。巴西现有各项法律,尤其是涉及有产者阶级实际利益的法律不可能加以改变。法律不变,就不会有大的举措。由于劳工党的联邦参议员人数只有10人,仅占参议员总数的20%以下,是真正的少数;有众议员80人,所占比例也不到20%。其他党的参、众议员多是有产阶级出身,政府任何有损于有产者利益的法律提案,如土改方面的提案、大幅增加扶贫拨款的提案等,都将遇到重大阻力。巴西全国有27个州级单位(包括首都所在地),劳工党只控制5个州政府。巴西全国有5000多个市,劳工党控制的市政府仅410个,因此真正能不折不扣按照联邦政府施政方针行动的州和市是少数。第二,劳工党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舆论工具,难以有效地把自己的主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宣传,让人民了解自己。巴西的舆论工具,如电视台、广播电台、各种报纸和期刊等,都是私人企业,而且立场很右,完全按资产阶级意图来左右人民的视听。这些舆论工具一般不会说劳工党好。劳工党自己有一份报纸,社会上几乎不为人所知晓,因此只能算作“小报”,远不是各大媒体的对手。而联邦政府每日出版的新闻通讯到不了广大劳动者手里,难以宣传劳工党的主张。而美国电视、电台及报刊对巴西(包括对整个拉美)的宣传是真正的倾盆大雨。因此劳工党及其政府在舆论上经常处于被动位置上。第三,劳工党在军队中几无影响,不能指挥军队,因此缺乏权威。巴西法律规定,军人“不干涉”国家政治生活。实际上并非如此,巴西军队中高级领导人立场右倾、保守,在历史上军队干政多有发生。劳工党在过去的4年执政期间,确实没有受到军队的干扰,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的各种活动都是按旧有法律行事,并没有影响到城乡富豪们的根本利益,因此才相安无事。劳工党在未来4年中如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开展活动,将不会有麻烦产生。但如果在较大程度上损害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势必遭到反对党的抵制,军队中高级领导人也不会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