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及不良反应研究论文_杨永珍

儿科用药及不良反应研究论文_杨永珍

杨永珍 (贵州省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贵州福泉 550599)

[ 摘 要] 目的:旨在研究儿童在进行用药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反应以及相关不良后果等,同时对预防方法做出深度阐述与 分析。方法:对本院内部2005 年4 月份至2011 年12 月份所收集的儿科用药不良状况信息进行整理,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和分 析。结果:研究与实践调查中共包括284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187 例,女性患者数量为97 例,前者占患者总数的65.85%,而后 者所占整体比例则为34.15%。需要注意的,患者总体中静脉滴注患者数量为260 例,所占患者总数比例的91.55%,而抗感染患者 治疗中药物摄入所致不良反应人数相对较多,实际上为242 例,占整体患者人数85.21%,基础性临床表现形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结论: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状况重视起来,并要坚持健康用药与合理用药的医治理念来对患者进行科学治疗。

[ 关键词] 儿科;用药;反应;研究

[ 中图分类号] R816.92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620(2015)10-091-02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安全用药观念和健康用药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儿童群体正 处于正常状态下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人体器官功能发育尚未 完善,并且酶结构系统和对应免疫结构系统以及相关中枢神经 结构系统三者发育也尚未完整,所以此时儿童群体更加容易产 生对药物的排斥以及出现进药后的不适表现。儿童用药不良反 应状况被称为ADR,旨在深度研究ADR 基本情况以及为有效减 少ADR 发生几率,笔者对院内284 例患者进行了ADR常规回顾 性报告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为儿科治疗中的健康合理用药提 供可靠依据和用药保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5 年4 月-2011 年12 月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基本审核报告资料进行初步收集与查阅。

1.2 方法

此处首要应用手段即为回顾性研究手段与方式,对儿童病 例资料中所涉及到的对应患者状况信息、患者用药状况信息、 ADR 产生状况和ADR 产生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状况与年龄状况

284 例患者调查中,男性案例数量为187,女性案例数量为 97,前者所占比例为65.85%,后者所占比例为34.15%,平均年 龄段位7 岁-14 岁,平均年龄为6.28 岁。

2.2 供药方式方法

在整体实践调查中共284 例儿童患者,静脉滴注患者案例 数量为260,静脉注射儿童患者数量为9,口服儿童患者案例数 量为7,皮内注射儿童案列患者数量为4,皮下注射儿童患者案 例数量为2,肌内注射患者案例数量和局部注射患者数量皆为 1。上述各内容所占比例分别为91.55%、3.17%、2.46%、1.41%、 0.70% 和0.35% 及0.35%。

2.3 品种归属与药品分类

在此类ADR患者中,本次实际调查284例就诊患者,抗干 扰药物案例数量为242,其占总体患者数量的85.21%,在这些患 者检查中,头孢菌素类发生几率和大环类脂类发生率二者相对 较高,此时阿奇霉素和头孢硫脒以及头孢呋辛这三者居高不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相关系统与所涉不良反应类型以及基本症状

此次ADR 研究中,ADR 自身类型和ADR 临床表现各不相 同,症状相对较轻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为皮疹状态和瘙痒状态和 一定不适状态等,但是症状较为严重的人员会出现消极表现, 轻则过敏休克,重则心脏停搏。

3. 讨论

3.1 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和患者性别之间的主要 关系

针对此次研究对象可以看出,在284 名儿科用药不良反应 患者测试时,儿童用药不良反应者群体人员中以男性为主且高 达65.96%,我们却难以得出性别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之间的主 要关系。处于不同年龄段内的儿童患者免疫结构系统完善程度 远远不足,患者与外界交流几率有所增长,此时极易出现营养 紊乱状况和感染性疾病状况以及意外损伤状况等。

3.2 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与基本用药状况间的主要关系

此次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研究结果分析,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病 例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此时其比率相对较高,为91.55%。 但是因为患者本身病情较重且家长给孩子喂药也显得十分困难, 儿童家长一般情况下都会要求医生对儿童采取输液方式进行治 疗,上述状况均会导致静脉给药形式产生。在进行静脉给药之 后,所输药物会进入到人体血液系统当中,并不会出现肝脏首 过效应,所以由于受到药理作用影响和口服给药药劲强烈,儿科 用药之后就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还有一点为,药物溶化媒介 以及形式选择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还包括了药物放置时间过长 以及药物自身浓度相对较高等,药物滴注速度也是决定性因素之 一,因为其滴速快慢对病人治疗结果都会造成一定影响。较为正 确的做法是,应坚持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原则,以患者健康生命 安全为治疗出发点,针对细菌感染性儿童疾病进行序贯疗法策略 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头孢菌素类型药物极有可能导致ADR状况产生,ADR类型 主要分为变态反应内容和胃肠道反应内容。我们通常所说的变态 反应就是外来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造成的一种消极免疫效 应,此时会出现皮疹状况和发热状况以及休克状况等,有时也会 导致死亡。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头孢菌素会对肠道内维生素K 进行阻碍和禁止,其造成了凝血酶复原物生产数量逐步减少,导 致了儿童自身体液失衡。因为儿童群体处于身体发展过程中的重 要阶段,儿童生理功能和儿童生化功能等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与不 同,药物药动学内容和药物药效学内容等均会在儿童治疗中循序 规律,因此我们在对儿童进行用药治疗时应遵循药效之本和儿童 自身身体肌理状况。由于我们一般情况下不能将儿童群体作为 临床试验目标,临床治疗中一些医生会对发病儿童进行成人药剂 注射,使得剂型破坏ADR形式和剂量不准ADR形式产生。需知, 一定要注意药物用法和用量,给药间隔要尽量保持科学合理,严 格控制药量大剂量的一次性使用,因为此种操作必会导致儿童用 药不良,用药过程中应全面分析儿童生理特点和用药药物本身作 用机制以及药物适用人群等,从根本上遏制ADR效应产生,在一 定程度上到达安全、经济、有效的最终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中权,闫秋杰,吴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 生情况与原因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07).

[2] 翟秀芝,张吉柱. 利培酮的不良反应[J]. 医药导报.2001 (08).

[3] 王海燕,陈桂英,李素平. 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J]. 医药 导报.2001(09).

[4] 刘琳,刘会玲,李成建. 氟康唑的不良反应[J]. 医药导 报.2002(S1).

[5] 警惕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J]. 河南医学研究.2003(04).

论文作者:杨永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3

标签:;  ;  ;  ;  ;  ;  ;  ;  

儿科用药及不良反应研究论文_杨永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