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条件下我国粮食出口的通货膨胀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条件下论文,粮食论文,效应论文,人民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自2003年始我国经济进入上升通道之后,物价水平也随之高起,于是通货膨胀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通货膨胀的讨论也由通货膨胀转移的存在性问题移到通货膨胀的性质问题—结构性还是全面性。之所以出现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观点,关键是因为在本轮物价上涨中,消费资料中粮食和食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其他消费资料的上涨幅度(见图1)特别是从2006年12月一直到2007年CPI屡创新高,粮食价格的上涨非常显著,成为拉动我国CPI上涨的主导因素。比如在2007年11月份,我国CPI上涨6.9%,但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拉动CPI上涨5.94%。同时我们也看到: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四大主粮(小麦、玉米、稻谷、大麦)出口785.7万吨,同比增长87.9%;进口120.6万吨,同比下降58.3%;净出口665.1万吨,同比增长4.2倍。其中,出口最多的是玉米,前三季度共出口453.3万吨,同比增长97.6%。我国从一个粮食进口国迅速转变为一个粮食出口国。由以上描述我们似乎可以得出如下的逻辑:由于我国粮食出口的增加,减少了国内粮食的供给,从而导致了由粮食价格上涨所主导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发生。因此,政策当局在2007年12月份取消了我国粮食的出口退税,目的是希望抑制我国的粮食出口,平抑国内的粮食价格。这次我国粮食的出口退税的取消,是使用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的一次操作。但这次政策操作有效性的大小取决于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国粮食出口通货膨胀效应的大小。
图1 我国CPI、粮食和商品价格指数
二、粮食出口与通货膨胀: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
本轮我国粮食价格的上涨存在着重要的国际背景。2004年国际粮食和食品价格大涨,比上年增加26%,此后国际粮食的价格一直保持上涨的态势。并且这次粮食价格的上涨不是局部某些国家的现象,而是绝大多数国家都出现的集体现象。那么本轮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背后动力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际粮食主要供给国出口的下滑。美国和澳大利亚一直是国际粮食市场四大主粮(小麦、大米、大豆、玉米)的重要供给商(见表1)。但是近一两年由于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技术的兴起,美国和欧洲使用大量粮食来生产生物燃料乙醇来代替石油,导致其粮食出口数量的大幅下降;再加上澳大利亚遇到自然灾害,导致其粮食的减产等因素的出现,导致国际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
我国粮食的出口状况和价格在2004-2007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我们在表1中可以看到,2004年我国的粮食进口大于出口,当时国际的粮食价格上涨速度也远远高于国内的粮食价格上涨速度。但是2007年我国的粮食出口大于进口,并且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远远大于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粮食出口大增的背后动力在于随着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粮食出口所得利润增加。我国粮食出口在平抑国际粮食价格上涨速度的同时,却加大了国内粮食价格的涨幅。这是我国粮食出口通货膨胀效应之一。
我国粮食出口另外一个通货膨胀效应表现在加重了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如果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货币过剩所引起的话,那么我国粮食出口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带来以外汇占款为基础的强力货币发行增加,如果央行对冲力度不足,就会使得货币呈现更快的增长速度。事实上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涌入,而央行的对冲力度相对不足。所以我国粮食出口的加大在一定的程度上抵消了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力。
三、我国粮食出口通货膨胀效应与人民币升值
本轮我国通货膨胀发生在人民币连续升值的背景下。很多有关人民币升值文献的研究指出: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粮食出口产生负面影响。魏巍贤(2006)通过建立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升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同,会加大城乡差距;并且对不同部门的影响不同,受冲击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陈文汉(2006)研究也指出,人民币升值对农业外贸依存度高的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显然有利,但我国农业的外贸依存度本来就低,人民币升值,外贸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外部市场可能进一步萎缩。杨颖虹(2006)认为人民币升值削弱了我国粮食出口的竞争力,从而在短期使得我国粮食出口数量骤降,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国内粮食收购价格的下降,从而也会提升我国粮食出口的竞争力。然而与上述观点不同的是,我国2007年的粮食出口不是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增加而降低,反而呈现高速上涨态势。如果我们考虑我国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之间的不平衡性,这种违反常理的现象就会得到解释。由于前一两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远大于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使得我国粮食出口的到岸价格远大于离岸价格,使得我国粮食出口的利润空间大幅提升,由此给粮食出口带来的正面影响大于人民币升值对粮食出口的负面影响,使得我国的粮食出口在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下仍然增加。
当然我国粮食出口增加本身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又对我国粮食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有研究指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升值10%,其他条件不变,我国CPI涨幅短期内将下降0.8%,长期将下降3.2%;货币增速每下降1%,CPI涨幅短期内将下降0.2%,长期将下降0.8%,然而人民币升值降低通货膨胀的效应,可能由于在升值和升值预期的条件下,资本项目外汇流入大增而被削弱,甚至可能使得我国通货膨胀随着人民币升值而增加。
四、消解我国粮食出口通货膨胀效应的对策
我国粮食出口通过不同的途径对通货膨胀水平产生影响,既有正向效应也有负向效应,但其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政策当局通过财政政策的操作,取消了我国粮食出口的出口退税,降低粮食出口商的利润空间,从而降低我国粮食出口水平。粮食出口的下降一方面可以平抑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同时也降低了由于顺差所来的外汇占款基础货币的发行的增加,并且可以使得人民币升值降低通货膨胀的效应得到显著表现。
然而在我国特殊的粮食出口制度下,通过取消出口退税的政策来降低我国粮食出口的通货膨胀效应的效力并不明显。我国一直对粮食进出口实行配额管理和专营制度,以此来控制我国粮食进出口的数量。相对于我国粮食的总产量,我国的粮食出口量占比较低,2007年全年出口占其总量比例不超过2%。因而,取消粮食出口退税的政策效力更多的可能是表现在心理作用,而实际效果将不会太明显。事实上与国内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有关的出口方面的因素更可能是来自于粮食下游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增加。深加工是我国粮食重要用途之一。自去年始我国粮食深加工产品出口明显增加,2007年10月蛋白粉出口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1%;同月,玉米淀粉比去年同期增长110%。这些以粮食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国内市场的粮食供给。所以对粮食深加工产品出口的调控也应成为政策的一个着力点。
事实上治理通货膨胀,就如给病人看病一样,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寻找到病因之本。随着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增加和开放程度的提升,我国经济运行与国际经济形势休戚相关。本轮我国物价水平的上升,一直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外贸顺差不断扩大,从这两种因素中或许可以找到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