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_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论文

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_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论文

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教学改革论文,教材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作交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深教材建设”。当前,全国各地正在认真贯彻《纲要》和实施意见,抓紧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在贯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认识问题,诸如对深化教育改革如何看?当前有些什么需要明确的问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个统一的看法,势必影响整个教学改革的进程,甚至走偏方向。本文拟就这些认识问题,谈一点我们的看法。

一、深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职业技术培训事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技工学校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我国技工教育事业,形成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长期以来,技工教育一直按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规律运行。招生、分配几乎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计划得已实施的,学校包招包分,企业包收包用。学校是“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学生是“皇帝女儿不愁嫁”,招生指标实际上就是招工指标,在就业高峰的形势下,招生指标自然就成了抢手货,技工学校是坐吃“皇粮”。现在国家取消了指令性计划,企业用人自主,不包收包用,完成按需培训,竞争就业以质取胜。学校由过去的“送米上门”变成现在的“找米下锅”,学生由“统包统配”变为“自主择业”。这一系列的变化导致近年来报考技工学校的人数大大减少,技工学校面临着发展与萎缩的双重挑战。这是情况的一方面。

培训任务非常繁重。情况的另一方面是九十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非常关键的时期,国民经济将跃上新台阶,社会发展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此,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工人队伍的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当前我们面临这样的现实:一是技术工人匮乏,每年新增技术工人仅占年新增劳动力的20-30%。就湖南省的情况看,每年新增8万余劳动力中仅有约2万名技工,连自然减员缺额(约5万人)也补充不了,更谈不上技工队伍的发展壮大;二是培训任务繁重。我们正面临着新一轮就业高峰,而企业改革的深入,使部分富余人员显形化,这无疑加重了就业培训和转业训练任务;三是结构畸型。湖南省现有技工结构呈宝塔型,高、中级工偏少,初级工偏多,改变和校正这种畸型结构必须依靠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在职工人培训工作;四是农村职业培训日益突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急待进行职业培训,使他们能及时就地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事业,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关键在于深化教学改革。将上述情况综合分析,一方面技工学校生源不足,另一方面工人队伍中技工奇缺,更使我们需对这个问题进行冷静地思考,需要技工是客观情况,生源不足证明了我们原来的一些政策、规定、办法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我们不能让客观适应主观,应该让主观适应客观。要让主观适应客观就必须改变观念,深化改革,除此再无别的道路可以选择。湖南省于1993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整政策,把为国有企业培训转变为国有、集体、个体培养技工相结合;把只招收城镇待业青年转变为招收城乡高、初中毕业生;把只培训正式工转变为培训正式工、临时工相结合;把只为第二产业培训技工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培训技工相结合;把二、三年学制转变为长、中、短期相结合;把为内地培养转变为内地、外地相结合。总之,面向城乡天地宽。通过近几年实践,生源问题基本解决了,技工学校经受了严竣的考验,事实证明,只有深化教学改革,才能闯出新路;只有深化教学改革,才能使技校走出低谷,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要进一步明确的几个问题

1、教育改革的目的。

当前有的同志认为教学改革就是缩短学制,把教学改革与缩短学制划等号,往往在缩短学制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使之不能对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进程。究竟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27条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种认为教学改革的目的单纯是为了缩短学制的思想,是与“纲要”的精神不相符的,是错误的。

2、教学改革的重点。

《纲要》第31条指出:“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象”。

所谓转变教育思想,我们认为:(1)要树立服务思想,即职业教育服务于改革,服务于经济,服务于就业,强调教育的适应性;(2)全面提高素质的思想,即德、智、体全面发展;(3)实际能力培养的思想,即注重动手能力培养;(4)目标教育的思想。

所谓改革教学内容,我们认为教学内容要突出适应性和实用性。(1)优化课程设置。要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需要、现代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近十几年涌现出来的大量科技成果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2)加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建设,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职业道德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4)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新成果、新材料、新工艺及时编进教材,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

所谓教学方法,我们认为要变灌注型为启发型,把理论灌输与思想启发相结合,把“单向传输”与“双向反射”相结合,以启发学生的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提倡直观教学(电化教学、模拟教学、模块教学),把教学、科研、实习结合起来,培养学员成为智能型的技术工人。

3、教材建设和改革必须抓紧进行。

教材建设和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和教育人的基本媒介和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必须有领导有计划地把教材改革抓好,我国技工学校教材的建立是改革的产物,早在1980年,中国劳动出版社就认真抓了这项建设性的工作,解决了技校教材的有无问题,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但是,技工学校教材,有的质量不高,随着时间推移,有的内容显得陈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随着形势的发展,新领域的教材要求十分迫切,如技能鉴定教材,农村就业及乡镇企业的培训教材,新工艺的教材等,目前,这类教材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工作量和难度还很大。

教材建设和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中国劳动出版社王建新社长在第四次特约编辑和特约顾问会上提出:“在完善现有教材、提高教材质量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教材改革,并开拓教材,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需要,与我国职业培训改革相配套的、品种齐全、结构合理、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培训教材体系。”这个思路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是正确的。

4、对几个具体问题的看法。

(1)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高人才的素质还要不要?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技能教育的特点,也是技工学校的生命所在。实践证明,不突出技能训练,技工学校就没有社会地位,也就没有优势,注重技能训练是完全应该的,目前有的同志认为技工学校就是培养中级技工,只要达到了中级工的要求,其他的就可以不要了,甚至有的主张只发技术等级证书不发毕业证书。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值得商榷,《纲要》指出,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纲要》实施意见强调:“要注意职业道德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我们理解这是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中、初级技术工人,如果只强调技能而不注重社会主义觉悟,做什么人的问题不解决,又如何谈得上发挥技能去为人民服务呢?因此,我们认为那种单纯只强调动手能力培养的想法是和《纲要》的精神不相符的。

(2)文化课要为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服务。

目前有的地方有种提法“文化理论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实习教学服务”,这种提法对不对呢?我们觉得这种提法不够全面。《纲要》指出:“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文化课只单纯为专业课服务的话,《纲要》规定的任务又如何能实现呢!因此,文化课不能单纯为专业课服务,而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服务。

(3)需要强调一下培养目标。

我们曾经作过调查,有的技工学校某一工种专业开课十六、七门,不适当地强调知识的系统化,文化理论知识偏多,有的与培养目标联系不紧等。这样学习时间拉得长,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至形成学生就业难,学校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这些情况的产生可能与不适当地强调“后劲”和要求达到“高中文化水平”的思想有关。

根据技工学校的办学宗旨,技校就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工人。我们认为各技校应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中、初级技术工人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安排和教材选择,这样才能使理论联系实际,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我们认为教材改革要围绕培养目标服务,教材只要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就行,与培养目标无关的课程要下决心减下来,满足不了培养目标的一定要增加。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培养质量,又有很好的办学效益。

(4)模块式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近几年不少单位引进了模块式教学法并进行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比较规范,又有灵活性,可以根据培养目标,运用不同的模块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以适应用人单位和学员的不同要求,保证培养质量。这样,学员在校的时间可长可短,学校的办学效益很可观。同时,模块式的教材适用的范围比较宽,可以减少编写教材的重复劳动,建议中国劳动出版社重视模块式教材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三、几点建议

1、中央决定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可以预料,实行两种证书制度,可以从整体上改变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克服重理论轻操作、重学历文凭轻工作经验,脱离生产,脱离经济的倾向,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证书就是指挥棒,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个指挥棒,把教材、培训、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和发展,促使教材建设有个更大的发展,决不要各吹各的号,各自都编写教材,甚至互相挚肘,影响指挥棒作用的发挥,影响考核的进行和教材的发展。

2、教材改革和教材建设工作正在深入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及时研究。“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建议不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加强教材建设的理论研究,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把问题研究透彻,促进教材建设的深入发展。

3、近几年来,不少省市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试点,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组织编写了有特色的适用教材。当然,这里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建议要认真地总结教学改革试点的经验教训,统一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使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向前发展。

标签:;  ;  ;  

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_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