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丽萍 李仁伟 山东省烟台第十中学 26400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学生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母爱,这不是血缘关系、亲情关系,而是教师职业特有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说,你是一个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你的学生,应该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无私地关爱自己的学生。爱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一、 师爱要面对全体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更何况身心处在发展变化、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温暖、关怀、尊重、信任和理解,更迫切需要爱。爱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心付诸爱,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很容易使学生感动。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理智,沟通师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依恋感,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对教师的尊重、接受教师的教育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从而产生最佳的学习效率。
“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爱生之师受人爱。教师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只有这样,教师爱的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功,这就是爱的感染作用。反之,如果教师用粗暴专制的教育方法去等待学生,用讽刺挖苦的口吻去数落学生,那么,教师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给学生的心灵投下阴影,让学生内心感到痛苦和教导,反而会对教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这些学生还会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久而久之,还会发展到厌恶老师、厌恶学习、厌恶校园生活,导致自暴自弃、消极无为、不思上进,有的学生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我们知道,爱优生、好生,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不是困难的事,而要爱那几个为数不多却令人头疼没商量的差生却不是容易的事。这也正是需要我们用心去看待的现实。我们要认识到:差生也是你的学生,你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把这些学生搁在一边,漠不关心,或一味批评、漫骂。不要在有意、无意间让学生觉得你看重这个、忽视那个。每个教师都应该清楚,你的学生,他们每个人都很明白自己在教师心中的位置。
例如,下课了,许多学生围了过来,想与老师交谈,当教师面对的是优生时,教师脸上是笑容灿烂,边说边点头,流露出的是赞赏与肯定;而当差生挤过来想与教师交谈时,教师却马上眉头一皱,用不满的眼光看了他一眼,更有甚者,或用手将他推开,或自己转过身子背对此生。因此,教师要热情面对全体学生,仅仅不训斥、不指责、不苛求他们是不够的,必须重视自己非语言方面的行为在与学生交往中的作用。教师要让所有学生感到“老师对我很好,老师是喜欢我的”。所以,热情地面对全体学生,是全社会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学生的心中培养一种爱,需要比培养任何一种名花更多的细心和耐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不仅要爱聪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稳重的、学习好的和家庭富有的学生,还要爱迟钝的、残疾的、调皮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和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
总之,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成功教育。爱,可以使好的学生更加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也可以使违法犯罪的学生产生犯罪感和忏悔感,使他们悬崖勒马,从而产生教育的奇迹。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有爱心,并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那么,教师就能把握成功教育的真谛。
二、 给予差生更多的偏爱。
所谓偏爱,只是给差生关注多一点而已,情感靠近差生一点而已。对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偏爱优生已成为一种倾向,好像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说起来优生来,他们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而在对待差生特别是双差生时,他们的态度则截然相反,不是抱怨这、抱怨那,就是不问不管。实在不管不行的时候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大骂一通。更有甚者,那是想尽一切办法甩包袱,直弄得你自觉在此再无法待下去,想法走人了之。而对这种种现象,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差生真是无可救药了吗?但答案是否定的。特别是中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而问题的根本恰恰在我们为人之师的教育者身上。由于教师的所作所为使得其他学生对差生侧目而视,使得差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怎么做得到的总是批评、训斥,甚至嘲笑、讽刺、漫骂,干脆将错就错,破罐子破摔,竭尽捣乱之能事,叫你头痛没商量。
然而,有些教师在对待“差生”问题上却是另外一种态度,以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工作,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且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从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它不是说教,不是靠强制更不是靠利诱培养起来的。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差生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像爱优生一样去爱差生就行了。要做得更好一点,那么给予差生多一点的偏爱即可。
三、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
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感智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移情”这一心理互换的方法来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发生的事情。所谓“移情”,就是指自己在觉察他人情绪时自己也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绪,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这样,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学生进办公室,要向老师报告,而老师此时谈趣正浓,因此,学生刚开口说话,或说了半句,或还没有说完,教师就极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别来烦我!教师这样粗鲁地对待学生,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情绪、学生之所想,能跟学生心心相印吗?如果教师能站在这个来报告的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下的话,那么他就能体验到学生的无助,他是抱着求助老师的希望来报告的。如教师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体验学生当时的心情,那么不应该出现的场面就可以避免了。
实际上,这里面也有一个师生理解的辩证关系。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那么相应的,学生也一定会产生“我要好好学习”、“我要对得起老师”、“我一定要出色”这些朴素的思想感情,并会用行动来回报老师。对于教师来说,其实也有一个“被认同”的问题。自己的学生是不是能认可你,你在教学中是否能如鱼得水,这都取决于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程度、沟通的成效。人是感情动物,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要以情为重。也就是说,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是“动之以情”、“以情育情”,还是“一意孤行”、“惟我独尊”?显而易见,前者更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的共鸣,更能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从而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沟通。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纽带作用,他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进行着教书育人的劳动。由于这种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人,而决定了这种劳动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周期性、复杂性等特点,从而也就决定了社会对劳动主体——教师的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和全面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素质,而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更是重中之重。
论文作者:尹丽萍 李仁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差生论文; 就会论文; 老师论文; 是一种论文; 师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