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变迁中的女性形象_历史论文

历史变迁中的女性形象_历史论文

历史变迁中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象论文,女性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女性的形象,是指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品格、意识、风度等诸方面的总和。女性的形象是其他多方面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现代女性,在不断提高自己素质、加强修养的同时,必须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形态、政治制度等,决定了该时期的思想文化,也同时决定着该时期的妇女地位;而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实际地位和由此所决定的她们的生活方式,直接造就或改变着妇女的形象。由于道德、观念等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因此,我们研究现代女性形象,有必要进行历史的考察,从历史变迁中去把握。

一、历史上的中国女性

(一)原始氏族时期

中国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妇女就以屈辱的形象俯首听命于生活和家庭。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妇,服也。从女持扫帚洒水也。”意思是说,妇女应屈从于男子,手持箕帚,洒扫庭室。这是进入阶级社会后对妇女形象及其地位的高度概括。但是,这决不是人类之初的妇女形象。尽人皆知,在人类历史上曾有过女性辉煌的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女性即母性,在氏族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母权制由父权制所代替之后,妇女的地位才一落千丈。正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失败。”〔1〕恩格斯这一结论也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可惜, 由于缺少文字,这段历史没有完整的记载,只留下一些零碎且被后来的儒家改造过的神话传说。如《淮南子》、《山海经》,就描述了我国母系社会中女性的风貌。像《女娲补天》中的女娲,在天塌地陷、火灾水患诸种灾难并发的情况下,从容不迫,补天正地,治水,扭转乾坤,拯救万民,她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的形象。《精卫填海》中炎帝女儿的化身精卫鸟,也是位刚强不屈的女强者形象。这些神话反映了母系社会妇女的崇高形象、女性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骄傲和辉煌。

(二)夏商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也就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即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2 〕“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3〕。在父系社会已经形成、 奴隶制和氏族制并存的夏代,妇女的地位有了转折性的变化。随着男性统治者“卑劣的贪欲”无限膨胀,女性不但成了男性“淫欲的工具”,而且成为统治者抢夺的奢侈品。启继父之位成为夏朝第一代君主,其子太康就“娱以自纵”(《离骚》),终于尝了失国的苦果。可见那时的女性已作为“女色”成为人主失国的祸根。史籍说:“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4〕可见,那时女性作为男性统治者的依附品已可以霸占、 赠送,有的本身就是掠夺来的奴隶。这说明,当时的礼仪制度尚在萌芽时期,妇女沦为男子泄欲对象的奴隶的时代就开始了。

商代是中国典型的奴隶社会,它具有奴隶制的极端残酷性,对女奴隶的压迫也毫不例外。商代在男女两性关系的继嗣制度上保留了更多的母权制遗迹。这主要表现于:商代贵族尚未形成宗法观念;商代统治者能较严格地履行一夫一妻制;贵妇在商代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商代的继嗣制度是兄终及弟,即商代立嗣原则是“太子死,至其弟”,而不是“太子死,立嫡孙”。这些都说明在父权制确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商代还相当程度地保留了母权制时代的遗风。

(三)西周和春秋时期

西周和春秋时期,是中国妇女卑弱地位的确定时期。周部族是以农业为主的部族,他们很早就定居并营建家室,生儿育女,因此,宗法观念和男尊女卑的思想形成很早。《诗经·小雅·斯干》一诗就是男尊女卑的写照:“乃生男子,载衣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室家君主。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男孩生下来放在床上,女孩却放在地上,以示男尊女卑;男孩玩玉璋,而女孩玩捻线用的瓦博,因为男孩是未来的“室家君主”,而女孩未来只能操持家务。可见,周代统治者妇女的思想已经形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周代的土地制度与夏商有了很大的不同,周代实行井田制。一块井田为九百亩,一夫授四百亩,八家耕种,妇女没有分田的资格。这就决定了妇女在农业生产中完全退居辅助地位,“男耕女织”的两性社会分工就是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下形成的。与经济上的井田制相适应的是政治上的分封制。分封制是,周天子依照血缘的亲疏,将土地分封给诸侯,依次为公侯伯子男。分封制是政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统一体。

为了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永不旁落,伴随分封制的定型,宗法制也在西周孕育成熟了。宗法制的核心是以父亲的血缘关系来分尊卑,从而确定财产和权力的继承与分配,目的在于维护嫡长子的继承制。这种以父权为中心来确定尊卑的制度的确立,标志着父权制完全取代了母权制残余,阶级关系深入到了家庭,并用阶级关系改造血缘关系过程的完成。劳动妇女既然不得授田,授田只予男子,经济上自然处于从属地位;贵族妇女不得分封,政治上没有地位,只好退居家庭。在宗法家庭,她们必须依礼行事。当时,一整套婚、丧、祭祀及日常生活的礼法已经形成并日趋完备,成为束缚妇女的桎梏。

这一时期,宗法制下的婚姻要求男子只有一个嫡妻,这样才能保证血统的尊贵和纯正。但继嗣的要求,即宗族的利益,与男子纵欲无度的贪求产生了矛盾,于是就有了一妻多妾制。恩格斯说:“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它的特殊的性质使它成了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5 〕这种一妻多妾制从更广泛意义上有利于维护宗法制度:多娶可以多子,多子可以壮大家室力量。这种婚娶,对男子,既满足了其继嗣、多子的愿望,又可满足其“美先尽矣”的欲求,但却根本无视女子的人格和利益。正如恩格斯所说:男子的杂婚和女子的一娶是“再一次宣布男子对妇女的绝对统治乃是社会的根本法则。”〔6 〕男子既要多子又要好色,既要纯种又要多娶,于是就会生出对女子的种种限制,女子守贞、从一而终的观念也就应运而生了。

总之,西周春秋时期,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观念已经确立,但这时压迫妇女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礼法的约束还未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四)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秦汉时期,妇女的境况有了新的变化。战国250年间, 天下大乱,奴隶主阶级束缚妇女的礼法暂时受到一定的冲击,妇女有了较多的参与社会的机会,但不久,随着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更进一步加强了父权(夫权)制为基础的君权制。儒家学者进一步改造奴隶主阶级的礼法,使它更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这种嬗变以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的问世为标志。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倡导“独尊儒术”、“阴阳五行”等杂揉了儒、道、阴阳诸学派思想的新儒学成了汉代统治思想。到了新莽东汉,谶纬之学盛行。从此,妇女被政权(君权)、神权、族权、夫权四条绳索束缚捆绑了两千年。这一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巩固的时代,也是妇女悲剧愈演愈烈的时代。

(五)汉以后的封建社会各时代

汉以后,妇女的处境更是每况愈下。大体循着这样一条规律:儒教受冲击一下,礼教就松弛一阵,但妇女又成了男子纵欲享乐风气的牺牲品;儒教勃兴一阵,妇女就得为守节、守贞去献身。

魏晋六朝与隋唐初期,玄学佛学对儒学是一次冲击,结果统治阶级奢侈成风。后宫纵欲,纳妾蓄婢,嫖妓宿娼,祸及全国,殃及后世,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自然是妇女。陈后主、隋炀帝、李后主……不论有道君还是亡国主,都是蹂躏妇女的色情狂。李后主就是倡导妇女裹小脚的始作俑者!

号称盛世的大唐国,妇女有较多的自由,如妇女执政、妇女社交都是空前的盛况,但在法律上却明文规定着男女不平等的条款。如妻子背叛丈夫逃离,要受惩处,并任丈夫嫁卖;丈夫背妻而去,不但无罪,妻子过三年才能改嫁(《唐律》)等等。

宋儒继汉儒之后,再度振兴儒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大讲“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将“三纲五常”的伦理纲常哲理化,遵守封建伦理纲常就是符合天理,将对妇女片面守贞的要求推向极端,不许寡妇再嫁,直至发展为社会上苛求“处女的童贞”。与这种严守贞节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盛行的娼妓制度。“两重道德”在男女两性方面表现得十分鲜明,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腐朽没落的垂死阶段,对妇女的压迫也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经过历史的演进,妇女已经从当初受尊崇、受敬仰的地位落到了经济上毫无地位、精神上饱受奴役、人格上倍受侮辱、身体上变成残废(裹脚)的地步,而清代的士大夫阶层竟然还以欣赏品评女人的小脚为乐事。可见,女性的形象到了多么卑微的程度!

综观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女性形象是与妇女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的;而妇女的社会地位是由其经济、政治地位决定的。中国女性曾有过原始氏族时期顶天立地的强者形象;而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妇女伴随着被压迫者政治地位的确立,形成了卑躬屈膝、俯首听命的自卑、怯弱、柔顺、依附等屈辱的形象。只有新中国的成立,才使妇女在经济、政治上得到翻身的同时,具有了塑造自身新型形象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女性形象

新中国的成立,使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不合理现象从根本上失去了基础。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同其他被压迫的劳动者一样,取得了经济上的翻身,政治上的权利,法律上的平等,精神上的解放,婚姻上的自主自愿。新中国成立后,绝大多数妇女走出了家庭,走上了社会,有了职业,经济上有了自立的能力,并且逐步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国家政策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从各个角度提倡和保障男女平等。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妇女解放能够像中国这样进程快,程度高。

新中国妇女地位的本质性变化,也迅速改变着传统妇女的固有形象。她们有理想,有追求,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发挥着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她们自尊、自强、刻苦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她们怀着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开拓、创新,在经济大潮中塑造着自己时代强者的形象。今天的中国妇女,再不是旧社会的屈辱和依附,而是以精明强干、自信自尊、富于时代精神的全新的女性形象,屹立于社会,同男子一样顶天立地成为世界的主人。

女性形象要靠女性自身来塑造,但社会舆论用什么样的观念看待和要求她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她们,总要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女性形象的塑造。由于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漫长的历程,旧的传统久积成弊,歧视妇女的意识难以随着妇女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变而彻底转变。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妇女与男子在法律上的平等还不是实际生活中的平等。再加之,几千年积淀于女性身上的心理素质已成定势,一下子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传统的生活方式束缚了我们向更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方向前进。因此,中国妇女解放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中国女性的形象还不十分完美。这主要表现于:第一,从经济发展方面看。在农村,由于商品生产还不够发达,许多妇女还囿于自然、半自然经济之中,生活水平不高,精神文化生活贫乏,这无疑压抑了她们的发展。在城市,由于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适合妇女特点、能为妇女就业提供广阔天地的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还不够发达,大部分女职工只限于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条件差的“妇女传统职业”,这不仅使城市妇女就业人数相对地少于男子,而且使其聪明才智的发挥受到了限制,限制了妇女的解放程度,这使妇女整体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勇于开拓的激情,坚韧不拔的进取等现代女性的风貌。第二,从观念来看。由于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没有使旧的意识旧的观念自然消亡,因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男主女从、夫荣妇贵等传统观念还在制约着社会上一部分人。一些人总是用狭隘的观点来观察和评价女性的行为;用封建的“妇德、妇容、妇功”观念来看待当代女性的活动;习惯于妇女依赖男子生活、操持家务的传统角色意识,要求妇女为丈夫作出牺牲,成就其事业的成功,而对女性出头露面参加大范围、大地域的经济社会活动评头品足,对现代社会中妇女在精神生活上的高层次情感的需求和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向往看不惯,等等。这些封建传统意识的影响,使妇女被套上了重重的精神枷锁。第三,家务劳动的重负。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家务劳动的社会化、现代化、电气化程度还不高,在家庭中,大多数妇女依然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正如列宁所说:“妇女要是忙于家务,她们的地位总不免要受到限制。”“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了反对这种琐碎家务的普遍斗争,更确切地说,开始把琐碎家务普遍改造为社会主义大经济,那个地方和那个时候才有真正的妇女解放,真正的共产主义。”〔7〕不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 妇女就不会有科学文明的生活和健康完美的人格。

时代终归不同了。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它必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深刻革命,也必然激起中国妇女冲破各种束缚的信心和勇气。这一切,必然带来妇女的彻底解放。从重负中彻底解放了女性,必定以新的、完美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相信,这一美好的现实,一定为期不远了!

三、现代女性的完美形象

女性形象的形成同男性一样,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既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又与女性本身的思想觉悟、人生追求、女性特点、文化水平等紧密相联。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社会风尚,塑造出具有不同时代特点的形象。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一方面,它结束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左”的封闭、禁锢之后,改革开放为现代女性塑造完美的形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它又使每一个人面临着时代的筛选,女性也不例外。作为一个现代女性,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素质,而且要有完美的形象、全新的风貌。现代女性的形象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确立正确的女性主体意识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现代化的物质生产必然带来人类精神生产的现代化,带来人的观念的现代化。过去,我们在妇女观念上所存在着的种种局限、失误甚至错误,归结到一点,就是缺乏一种现代的“人”的观念,缺乏现代妇女观。在以往的年代,女性一直没有以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存在于社会上。新社会、新时代虽然为女性的独立和解放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为女性参与社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是,由于女性并没有真正确立自我意识,她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还不像男性那么强烈,她们还没有像男子一样,以更为自觉的意识和精神状态进行职业选择,而较多的则是期待着外来的照顾和“恩赐”。这样的观念和意识,不能适应新时代对女性的要求。因此,新的历史时期,女性必须树立自觉的主体意识,实现女性观念的现代化,并使之成为一面引导女性前进的精神旗帜。

(二)具有较高的知识与修养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知识急剧更新的时代,未来的女性更须臾离不开知识。早期共产党人李大钊曾经说过:“知识是引导人生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知识可以扩大视野,扫除愚昧,开阔胸怀,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帮助你跳出狭隘的圈子,领略生活的趣味。“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语)人的知识越丰富,道德情操就越高尚;相反,无知则会使人变得不懂道理,粗俗不堪。

修养作为现代女性形象的主要内容也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具有较高修养的人,在工作中常常易于被人所理解,并能赢得众人的合作与支持,从而大大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注重修养的民族,全盘继承传统自然为时代所不容,但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并赋予其社会主义的崭新内容,则不仅是可取的而且是必须的。比如,来自伟大母爱的中华女性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在现代女性身上,则可以使之升华为对社会事务、对祖国、对人民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献身精神,并在未来社会、在现代生活中充分发挥其巨大的效应。

(三)具有超常的襟怀与魄力

传统的妇女观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现时代要求女性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现代女性必须自觉地舍弃前者,发展后者,以超常的襟怀与魄力,显示现代女性的无穷威力。

宽广的襟怀对现代女性来说十分重要,它是对传统的“小家气度”、“女人习性”的彻底否定。现代女性不是闭锁在狭小天地的传统妇女,不是沉湎于个人感情和道德世界的“小女儿”,而是应当具有投身大事业的激情,有着放眼自然和社会生活大世界的胸怀和气魄,与男性站在同一地平线上主宰世界的伟女子。唯其有了这种襟怀,她们才能够胸怀大局,不失方向;关心大事,不拘小节;具有宽容大度、从善如流的高尚品质。

魄力是襟怀、知识、修养、风度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效应,这种魄力,是现代女性强烈的自信力和效能感的表现。她们摒弃了传统的消极心理,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她们独当一面,对于自己的每一举措都胸有成竹,充满信心。她们奉行的是一种既不减女性气质、魅力的精细、严密、具体周到,又不失男性风格的有胆有识、泼辣强悍、自主自强、精明强干、果断利落的大将风度。这种大将风度,正是现代女性的过人之处。

(四)具有女性的风度和魅力

风度,是指美好的谈吐、举止和姿容;魅力,是指对于对方的吸引力量。风度是魅力的具体的、外在的表现。风度与魅力相互作用,构成现代女性自身整体的、和谐的美。

女性心理结构与男性不同。具有以美为标志的特征,构成了女性所特有的风度和魅力。女性秉性细腻,观察入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比较善于体察对象的心理、要求,以其女性所特有的沟通能力,实现消极力量的转化,因而在社会交往中的向心力比男性强。现代女性的优势和能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她们女性所独具的风度和魅力。托夫勒曾为第三次浪潮领导人的品质勾画了一幅草图:“一个领导人的才能不在于他自信武断,而在于从善如流;不在于他专横霸道,而在于富于想象;不在于权迷心窍妄自尊大,而在于对领导新世界的限制性颇有自知之明。”〔8〕这些品质,在现代女性身上也应有所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有作为的女性称为“女强人”。这一桂冠之下是指丧失了女性气质的“雄化”了的女性,这是对女性形象的一种曲解。女性应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女性风采,充分发挥女性的优势,而不可盲目地以衡量男性的价值标准来塑造自身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女性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而是一味模仿男性的形象,以为只有象男子那样,才能显示出有魄力、有能力。其实,大可不必那样。女性在气质、性格、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女性就是女性,在女性身上有着许多宝贵的、为男性所不及的东西。只要女性能够认清这些优势,并且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就一定会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注释:

〔1〕〔2〕〔3〕〔5〕〔6〕恩格斯:《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54、159、63、60、64页。

〔4〕《国语·晋语》。

〔7〕《列宁选集》第4卷第18、72页。

〔8〕〔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二次浪潮》第503页。

标签:;  ;  ;  ;  

历史变迁中的女性形象_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