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值得关注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化认识问题
今年是中办国办经济责任新规定的全面贯彻落实之年。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完善国家治理这个新的命题。我们必须站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建立,把组织监督、纪检监督和审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既是对党管干部原则的丰富和发展,也为落实“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的监督和问责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审计机关的职能特点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10多年来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表明,经济责任审计并不是简单地对领导干部进行查处,而是为了保护干部,纯洁干部队伍,促进干部健康茁壮成长,说到底是为了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其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行为进行监督,一方面有利于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反映经济运行真实情况,推动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有利于约束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推动落实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管理制度,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再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主要领导干部是否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监督评价,能够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履行经济责任。中办国办《规定》明确指出,要以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为重点,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这标志着对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情况的审计监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不仅有利于将权力行使置于民主、公开的有效监督之下,也有利于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实现以法律和制度保障“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最后,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以监督制约权力、严肃财经法纪、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反腐败的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规定》,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度性约束,同时通过揭示和分析违法违纪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查找制度上和管理上的漏洞,有利于更好地从机制上、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腐败,对提升审计价值,充分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思维转型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思维怎样转型,是我们今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特点的基础上,应深刻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任务,努力培养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坚持用科学审计理念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一是培养战略思维。要顺应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脉络,研究和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如何为党管干部服务的问题,切实改变单一查账、单一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方式和思维习惯,善于在解剖“麻雀”中归纳和分析权力运行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倾向性的东西,提出标本兼治的审计意见建议,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二是培养辩证思维。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复杂,简单对照法律法规和制度来直接判断是非对错的定向思维,已经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在判断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功过是非时,如何评判突破现有制度的决策和管理行为,如何评判决策结果的绩效,都需要树立辩证的思维方式。不仅要对照法律法规,还要分析决策环境、执政理念和领导干部个性特点,要用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民生的眼光看问题、做结论,以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地区、部门和单位科学发展。
三是培养创新思维。审计机关长期形成的政府领导体制下的成果体现方式和信息反映渠道,存在不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特点的情况,需要创新审计机关的行政管理。经济责任审计综合了财政审计、投资审计和企业审计等业务,但审计结论是针对领导干部个人,经济监督的质量管理方法如何适应干部监督的审计,需要创新审计业务管理。在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省的经济责任审计在一些方面已经落后于先进地区,如何精进不休、知难而上、接补短板,需要我们增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手段实现自我超越。
审计内容问题
如何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至关重要,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要了解领导干部应该履行什么经济职责。审计过程中要看决策、决策执行、决策效果怎么样,避免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
其次,要了解领导干部在哪些方面容易出问题。权力高度集中、掌握稀缺资源、自由裁量权过大是腐败产生的根源,这就需要我们在“权力运行公开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操作行为规范化”上下工夫,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
再次,要了解运用什么手段去遏制这些问题的发生。这就需要加快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围绕“三个化”的目标,深化细化需要制约和监督的一系列重点项目,明确审计内容量化标准。同时,要防范和避免一些审计行为:一是避免无序审计。无序审计主要体现在审计没抓住重点、漫无边际地审。这就要求必须有计划、有方向、突出重点地去审计。二是避免重复审计。重复审计主要体现在审计资源不能共享,浪费财力、物力和精力。这就要求必须整合资源,促进审计成果大应用。三是避免越权审计。越权审计主要体现在超越审计的职权,开展与经济责任不相干的审计。这就要求必须始终围绕“经济责任”四个字来开展工作,就是要审那些与领导干部“经济”管理职权相关的内容,与领导干部应该负“责任”的内容。如果离开“经济”、“责任”的内容,那实际上就是越权审计。
审计评价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横向涵盖了党委、政府、司法、企事业单位各类领导干部,但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领导干部之间的经济责任范围有很大差异。目前,对领导干部评价什么、怎么评价、依据什么评价、评价到什么程度,还没有一个细化的标准和办法。因此,要在规范审计内容和重点的基础上,按照“以权定责、以责定审、以审定评”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
把握审计评价原则。坚持独立性、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和谨慎性相统一,以审计结果为依据,全面分析审计查证的各种情况,考虑发展变化,避免以偏概全,尤其是不能用单个的事实或几项指标去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
把握审计评价重点。突出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的评价,突出对经济责任履行有重要影响经济事项的评价,突出对重大决策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价,突出对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事项的评价。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原因等界限。
把握审计评价方法。要以事实为依据,无论是肯定成绩,还是指出问题,必须依据审计核实后取得的证据来支持评价意见。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对政绩尽可能进行量化评价。依法进行审计和评价,严格做到依法应该审计什么就审计什么,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就评价到什么程度。
把握审计评价标准。要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岗位领导干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从各地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立分类别、分地区、分部门的相对规范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和科学性。
成果运用问题
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作用的重要保障,应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责任追究、情况反馈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的方式和途径,重点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问效问责,不断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价值。
一是以制度规范保障问效问责。经济责任审计要促进领导干部公平公正用权,审计自身的行为也必须公平公正。要加快制定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党政部门主要领导、高校主要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等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制定浙江省经济责任审计问效问责试行办法。规范审计行为的目的是提高审计质量,要把制定规范的着眼点放到解决审计什么、如何评价、怎么写报告以及质量管理要求等问题上。操作规程要以中央和省规定、办法为依据,以长期的审计实践为基础,按照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加快进度,确保完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可信可靠可用提供制度保障,为问效问责提供条件。
二是以创新方法促进问效问责。积极探索量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落实问效问责的需要。实行量化打分评价,要在明确基础分、加分、扣分、总分计算方法与标准的基础上,在加分和扣分两方面进行细化。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的一些重要创新思路和举措,经审计取得良好效果的,可按一定标准加分。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在审计的重点内容中存在违反规定问题的,应按一定标准扣分。审计结果应该对加分的创新亮点、没有问题的履责内容、被扣分的履责内容分别做出清晰的评判,同时定量的审计结果应有对应的定性评价档次。
三是以整改到位落实问效问责。要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权力制约监督中的作用,关键是落实审计整改要求。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责存在的问题,审计机关必须明确整改要求,限时解决问题。对于不积极整改、整改不到位和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依法实施问责。要加强延伸审计、延伸评价、延伸定责,该谁负责就让谁负责,促使主要领导干部承担起落实整改和督查到位的责任,让各级领导干部都负起责任,真正落实责任制的要求。
审计创新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不断调整和校正审计发展路径,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探索和创新审计方法和途径,推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
始终把围绕“三个服务”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百姓”同“最大程度地服务发展大局、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风险、最大幅度地提升社会效应”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政治制度改革、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
积极做好审计资源整合。将专项资金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不同领域的审计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审计,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充分运用审计成果。
全力推进问题整改新突破。审计不仅是要查出问题、揭露问题、反映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整改,相关制度得到完善,相关人员受到问责。
加大审计科研力度。切实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和工作创新,不断用新的思路谋划审计发展,用新的举措完善审计制度,用新的方法推进审计实施,用新的工作推出新的成果,着力在科研网络大拓展、研究大合力、资源大融合、成果大应用上下工夫出成效。
标签: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经济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工作责任心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