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使农村生活污水对农村水环境污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严重威胁农村地区人们的饮水安全及身体健康。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具有经济效益与生态改善两者皆得的优势,是目前减少农村污水污染主流的工艺。本文介绍了人工湿地及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分析了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机理,概述了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 ;运用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社会经济也开始持续增长,但是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的活动强度,工业开发都给自然生态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根据农村经济水平产业格局以及居住环境来看,其主要的污水来源于生活污水 。农村生活污水因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以致于江河、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产生了重大危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充分考虑到了农村污水排放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就地取材,利用现有的微生物、植物等分解污染物,净化水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污水问题。
1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1.1农村污水排放不集中
农村生活污水以洗衣、洗浴、冲厕所、洗涤其他各类物品为主,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为有机物、氮、磷,大量污水流入湖泊或者渗入地下水等水体中,则非常容易造成地面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1.2污水处理规模较小
在经济状况一般的农村地区,由于居住人口较少,经济水平不发达,人均排水量没有明确的指标,因此,污水成分相对简单,处理规模较小,仅为3000 /d左右,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污水处理则仅为500 /d。从上述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较小,建设尚需比较大的投资。
1.3管网铺设不健全
因污水量较小,且水质水量随时间和季节呈现出波动性,所以多数农村污水管道基本缺失,铺设并不健全。如果想要每个农村的污水都能够连至污水处理厂,这个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经济、技术来解决。
2 人工湿地的概述及其特点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洼地,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沿海地水,它具有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及水资源,还可以通过它特殊的生态机能,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湿地又可分为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两种。 人工湿地是种综合性的生态系统,它是由人工建筑并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生物一生态治污技术,可针对多种污水,包括化学、石油化工等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人工湿地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生物、化学三种作用,应用生态系统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促进污水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实现污水净化,发挥资源的生产力,防止再污染的发生,其显著特点是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除此之外,人工湿地技术所包含的工艺均具有处理设施低廉,运行维护简单等特点,较为适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治理、保护的形式来分解和吸收水中的营养成分,最终净化水质人工生态系统。从本质上来说,实现了土壤――微生物――植物的污水处理。 根据水流形式,人工湿地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工为表面流湿地(SFW),即植物、沙石等人工生态物吸附、分解浸流在表面的生活污水;第二种为潜流湿地(SSFW),即人工生态物分解、治理深层生活污水;第三种为立式流湿地(VFW),即结合了表面流和潜流湿地的特点。 人工湿地主要通过去除农村污水中污染物来净化水资源,平衡生态环境。人工湿地系统既可以吸附、拦截污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有机物、氮、磷、藻类、重金属含量,还可以排除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应用
4.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原则
4.1.1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村庄所在位置、人口规模、地形地貌、水污染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安装污水管道,收集生活污水,对人口密度较大、经济较好的地区,宜采用生物或生态技术集中处理污水后排放;对人口规模小、居住分散的地区,可以简单生态处理后排放。
4.1.2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在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时,应充分利用农村的地形地貌,整合水塘、废弃洼地、梯田等资源,以生物、物理治理为主,化学治理为辅的综合治理模式,加强污水源头的整治工作,降低磷、氮等有害物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最优化。
4.1.3成本最优化原则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特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机制,优先选择成本低、能耗少、操作简单的方法来稳定水质。限于农村地形地貌、经济状况等因素,我们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时应尽量做到环境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最优化,确保低成本、高效益,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4.2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应用
4.2.1生态滤床式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因排放时间和地点相对集中,所以污水排放后往往成汇聚之势,出现大量沉淀和厌氧细菌。生态滤床是一般由砂石、粗砂、鹅卵石、石子依次摆放,并形成一层青苔状薄膜。所以生态虑床具有很强的过滤、吸收生活污水及其他污染物的作用。芦苇中的氧气可以有效分解污染物,从而将污水进行处理。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可以形成基质-植物-微生物的良性治理方案,砾石、黑土、黄土、鹅卵石,芦苇、芭蕉、水草及微生物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净化地表水、地下水。
4.2.2组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该污水处理技术可通过合建和分建的方式来对人工湿地和小区绿化结合,既利用了现有资源,又与现有的绿化系统联成一体,从而改善了小区的整个环境系统。小区绿化中的种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形成小区绿化的组成部分,把绿化地、种植地、耕地等利用起来成为污水处理的的一部分。污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可以直接排放到生态环境中。常见的组合方式为物理――生物――人工湿地。比如在广西市的新农村建设中,当地人民就充分利用周边的绿化资源,着力解决生活污水问题,使得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4.2.3复合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
复合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的单位建设成本较低,适合农村污水处理之用,且日常运行维护只需要1-2名管理人员。虽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仍然以生态虑床式处理技术和组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及人们对污水处理的高要求的升级,复合型垂直人工湿地技术将以其处理快、处理全面、处理后水质良好等优点逐步成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主流。
5 结论
虽然我国大力倡导建设新农村,但是由于农村长期的经济欠发达,居民文化素质不高,资金、技术、人才等的储备不足,污水处理技术就显得比较被动。针对农村的污水处理特点来看,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村的资金、人才、维护等因素,尽可能地满足处理污水的功能。因此,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就比较适合,它能够有效地减少农村生活污水导致的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贤瑞,何雅萍.人工湿地在处理养殖污水中的应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32).
[2]苗欢,钱程.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J].绿色科技.2013(4).
论文作者:覃海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污水论文; 湿地论文; 农村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技术论文; 生态论文; 污染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