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结合综合干预指导对葡萄糖耐量受损患者转归的影响论文_姜琇峰

姜琇峰

(杭州市江干区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区 310020)

【摘要】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法结合综合干预对葡萄糖调节受损者的血糖影响。方法:选取社区131例葡萄糖调节受损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67例)治疗组(6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干预指导,治疗组除给予综合干预指导外,给予三七粉3g/日,顿服,随访1年,分析转归。结果:干预12个月后,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为4. 68 % (3/64),糖尿病前期逆转率为46.88 %(30/64);治疗组糖尿病发生率为3.33 % (2/60),糖尿病前期逆转逆转率为61.67% (37/6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逆转率有显著性差异。相比治疗前,治疗组干预后血流变指标有明显下降(P<0.05)。讨论:活血化瘀结合综合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显著,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粘度来达到的。

【关键词】 活血化瘀;综合干预;葡萄糖耐量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161-02

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而葡萄糖调节受损(IGR)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过渡阶段,IGR具有极显著的危害性。IGR人群发展成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显著高于血糖正常者。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长期慢性高血糖及代谢紊乱引起的多种慢性井发症难以逆转。本研究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并结合中药三七进行活血化瘀,分析其干预治疗后的糖耐量转归情况及临床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期间通过葡萄糖耐量实验确诊,对本社区131例40岁以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例)和治疗组(64例),其中治疗组64例,平均年龄(49.57.3)岁,对照组67例,平均年龄(51.38.5)岁,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腰围、臀围、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等方面构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符合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见表1。

表1 葡萄糖耐量受损患者

分型空腹静脉血浆血糖OGTT2小时静脉血浆血糖

IFG组≥6.1,<7.0 <7.8

IGT组<7.0≥7.8,<11.1

IFG+IGT≥6.1,<7.0≥7.8,<11.1

1.2方法

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进行一般的综合干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研究者授课等方式使研究对象了解糖尿病及葡萄糖调节受损(IGR)相关知识。(2)饮食控制:设计个体化饮食方案,为患者提供足够而均衡的营养,严格控制三大产热营养素比例(碳水化合物约占55~60%%;蛋白质约占15%~20%%;脂肪约占30%),并注意多食高膳食纤维食物,少量多餐,限制饮酒,不超过10g酒精/日。(3)运动指导:每周运动不少于150min, 每天餐后体息30min,运动不宜过强。(4)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避免熬夜等。(5)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给予心理辅导,缓解精神压力,减少心理应激对患者血糖的影响。(6)危险因素的干预: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和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治疗组除给予一般的综合干预外,分别给予三七粉3g/日,顿服。

1.3观察指标

空腹血浆葡萄糖测定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浆葡萄糖采用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规定方法:受试者空腹(禁食8~14小时),晨7~9时于前臂采空腹静脉血,即测空腹血浆葡萄糖;后将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82.5g溶于300mL水内,5min内服完,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2h采前臂静脉血测血浆葡萄糖。

血液流变学检测[2]:采用普利生LSY-V6A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血浆黏度,被检者禁止高糖高脂饮食,受检时空腹抽血。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67有3例因无法坚持退出,退出率4.47%。治疗组64例中有4例无明确原因退出,退出率6.25% 。

2.1 降糖尿病风险:随访12个月后,治疗组60例患者中有2例转化为糖尿病,对照组64例患者中有3例,对照组略高于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组别总例数 转糖尿病数(%)Χ2P

对照组 643例(4.68 %)1.7830.204

治疗组 602例(3.33 %)

2.2转正常率对比:观察12个月后,治疗组37例转正常,对照组30例。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 。

表3

组别总例数转正常数(%)Χ2 P

对照组 6430(46.88%) 4.6820.031

治疗组 60 37(61.67%)

2.3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经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在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4。

3.讨论

IGR作为NGT与DM之间的中间状态,是预示DM的高风险因素,几乎所有DM患者均经过此阶段,同时IGR发展到DM的风险也比NGT人群高[3]。目前,采用的干预糖尿病前期的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噻哇烷二酮类等,二甲双胍降糖疗效是护理干预的50%,其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明显,长期用药副作用小;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有相似的疗效,但副作用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虽具有较好的后续作用,但因可能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增加,并不适用于所有IGT患者。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 “脾瘅”、“食郁”等范畴。认为气阴两虚为糖尿病发病之根本。气虚则全身气血津液推动无力,则津停气阻,气滞血瘀。阴虚则火旺,煎熬津液,津亏液少,导致血瘀。因此,活血化瘀应贯穿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治疗的始终[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干预基础上进行中药的活血化瘀治疗能较好改善血粘度从而有明显的改善IGR患者转归的作用。本次通过活血化瘀结合综合干预指导对葡萄糖耐量受损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表4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插1-插22.

[2] 边红放,王晓清.红细胞参数改变对部分血流变指标影响因素分析[Jl.实用医学杂志,2007,16(5):295-296.

[3] 韩学贞.空腹血糖受损886例血流变学及血脂检测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8,3(30):88-89.

[4] 袁君.李真教授治疗糖尿病前期经验.光明中医,2010,25(11):1973-1974.

论文作者:姜琇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  ;  ;  ;  ;  ;  ;  ;  

活血化瘀结合综合干预指导对葡萄糖耐量受损患者转归的影响论文_姜琇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