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凤凰县凤凰一中 王 虹
摘 要:教师的责任着重在于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自改作文的能力,授之以渔,让其拥有一把开启智能宝库的钥匙,变被动为主动,变对生活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作文为心中所感所为所需而作,养成良好的自改习惯,较快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学生;示范;互评;自改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专责,而受精力、时间的限制,教师常常处于赶任务的忙碌状态。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教师的评语基本上都是:选材得当,结构合理,语句流畅,书写工整等等一般化的常用语。这种的评语,很难打动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自己作文的得失,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梁启超先生也曾经说过:“教学生不能拿所点的金给他,非以指头给他不可,善教者是教人以研究的方法。”在我国文学史上,每一位诗人作家的佳作无不是经过精心推敲、反复修改而来的:唐朝诗人贾岛的名句“僧敲月下门”和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才会成为流传至今的典型事例。诗人、作家的优秀作品如此,学生写出一篇好习作也同此理。笔者在中学期间,一次学校的校刊征稿,一开始只是一种激情和尝试,自己写出了征文的初稿,经老师的指导之后,再反复修改,结果征文得了奖。从此提升兴趣,一发不可收拾,遇事便写,自写自改,作文水平慢慢地提高了。
可见作文写得好与坏,修改的认真与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改,教师要放开手脚,把精力放在培养学生自写互改或是自改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文章不依靠老师改打下基础。“受人之鱼,不如授之以渔”,何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评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将代替教师“一言堂,一锤定音”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把作文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改革作文教学,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
学生作文自改训练可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示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学生把作文交上来之后,教师可以先浏览全班的作文,选有代表性的好的和一般化学生作文,展示在多媒体上,先让学生自由讨论,指出其优点和缺点,然后教师拿出自己修改意见与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知识,为互改作文打下基础。由于,教师的加入,课堂演变成师生共同进行探讨,不仅加深彼此的情谊,学生还在联系作文中收获了知识具体而深刻。例如:教师在布置一篇写人的作文,要求注意人物肖像及语言的描写。结果学生写出的文章出现大致相同的人物,人物的身份大致也相同,同时还出现大致相同的故事情节,存在着“千僧一面”的状况。这也许与各种资料书的材料误导有关。针对这一存在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出示这一事例,请学生进行评价,然后再强调该如何选择身边熟悉人物,如何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个性,如何反应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交给学生一些修改常识:如何使用增、删、改、换、润等符号,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等等,让学生能比较规范的修改作文。为提高示改的效果,每次的示改课堂上,学生就会在评改中得到启发,悟出写作的一些门道,写出心得体会,及时去发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二步:学生互改。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互评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现代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出有独立个性,有健全人格的创新人才,教师必须学会放手。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与身边的同学互改互评,互相补充激励,完成一次思想上的飞跃,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于是,在示改课程之后的过程中,我会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指定平常作文写的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学生按照每一次作文的具体要求,评改另一组学生作文。这样,旁观者清,一人看几个人作文,几人改一个人作文,教师从旁指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主旨,用波浪线勾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同时在旁边写出喜欢的理由,全文改完以后,最后对此文进行总结,同时写上给作者的几点建议:既要肯定对方的长处进行鼓励,也要委婉指出对方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对自己所修改的文章作了修改记录,并给作文打分。学生在讨论时,情绪高涨,既有所见略同之处,又有别开生面之议。此间教师应该四处巡视检查指导,待学生全部改完之后,再针对所遇共同问题,集体订正。当然,教师在学生讨论互改前,一定要先给学生一个较为具体的评改要求,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修改的过程中做到有效准确、有条不紊。实践证明,学生情绪高涨,并乐此不疲,这种激情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对学生习作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部:学生自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更好的写出上佳的作文。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要领,自如运用修改方法,就一定会写出自己最满意的文章。因此让学生能修改自己的作文,是改革的落脚点。这是在共同修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一步放手。学生先将自己的作文冷处理几天,然后再拿出来进行修改。从示范和互改的过程中,学生就已得知该从哪些方面去修改自己的习作。对学生的自改,教师做最后把关,先进行抽查,然后就是复批复改。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冷处理的过程就是对全篇文章进行再认识、再评析、再提练的过程,有利于促使学生克服定向思维,不断输入外界信息,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原文章的润色加工,使文章达到更高的层次。
当然,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注重平时练笔的积累,需要平时对课外书籍进行大量阅读、积累,做好好词好句好段的抄写,始终对写作处于一种昂奋的状态。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靠的是自己的主动建构,教师的行为只是一种外在的因素,当这种外在的东西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建构成分时,对学生而言就是无效的。在作文教学中,那种呆板的写与改,自然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失去该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要想迅速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显然是较难办到的。因此,教师的责任着重在于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自改作文的能力,授之以渔,让其拥有一把开启智能宝库的钥匙,变被动为主动,变对生活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作文为心中所感所为所需而作,养成良好的自改习惯,较快提高作文水平。引导学生作文自改互评它不是教师刻意地偷懒,而是一项作文教学的变革,是把学生从被动作文引入主动作文的一项最佳举措。而自改过程的三步走,将会帮助学生尽快地摆脱对作文写作的恐惧,渐渐走上热爱写作的这条道路。因此,这一举措的顺利实施,一定会实现新课程描绘的作文教学宏伟蓝图的。
参考文献:
[1]周荣基:《浅谈中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 《科学咨询.中旬》2012年第七期.
[2]杨璐:《中学生自改作文的几种方法》 《读了算》2013年第35期.
[3]莫祖雄:《浅谈中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积极意义》 《中小学教育》2015年1月第195期.
论文作者:王虹
论文发表刊物:《高等教育》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水平论文; 文章论文; 习作论文; 这一论文; 《高等教育》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