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二极管提高转换器效率

使用二极管提高转换器效率

一、用二极管提高变换器的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曹志鹏[1](2021)在《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研究》文中认为在光伏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系统中,Boost变换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传统的Boost升压变换器中,施加在MOSFET两端的驱动信号使得开关和二极管在输入电感和输出电容之间交替导通。因此其输出端等效存在一个LC滤波器,导致Boost变换器控制到输出的传递函数中存在一个右半平面零点,这会降低变换器的动态响应速度。此外,升压转换器的输入电流纹波与输入电感值成反比,这意味着想要实现较低的输入电流波纹必须加大输入电感值。但较大的电感值会增加转换器的总重量,降低系统的功率密度。电流纹波会降低转换器的效率,并降低输入电源的质量。这些缺点会造成较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在大电流场合下的应用。因此,研究一种能够消除右半平面零点并具有较高输入电流稳定性的拓扑或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价值。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根据传统的Boost升压变换器和正激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并结合纹波消除网络,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于燃料电池或光伏系统的新型拓扑,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该变换器在实现右半平面零点消除和输入电流纹波抵消的同时,引入了磁集成技术将三个耦合电感通过特定形式绕制在同一个磁芯上,减小了变换器体积和重量,提高了功率密度。针对右半平面零点问题,采用耦合电感的方式将Boost变换器和正激变换器相结合,使得相比于传统的升压型变换器,所提出的拓扑在开关管导通的时候输入电源能够通过辅助电感向负载侧传递能量,从而消除右半平面零点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带宽和输出电压的动态响应速度。为解决辅助电感带来的输入电流纹波增大问题,在前述电路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由电感和电容串联组成的纹波抵消支路。通过此电感与输入电感和辅助电感的耦合,来抵消输入电感上电流的变化量,使得输入电流保持稳定。变换器可以实现较低的输入电流纹波,从而降低对电源系统的影响。磁集成模块包含一个输入电感、一个辅助电感和一个纹波消除电感.三个电感耦合至同一磁芯中以实现磁集成的目的,可以降低系统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功率密度。最后,搭建了一个输入60 V输出100 V功率250 W的样机来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拓扑实现了右半平面零点的消除和较低的输入电流纹波,而且磁集成技术减轻了变换器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功率密度。

金寿东[2](2021)在《基于GaN HEMT的高频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作为电能变换与传输的核心,在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电气电子设备电源等领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硅基MOSFET器件已经逼近物理极限,而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具有高频高效、耐高温、抗辐射等多方面优势。其中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借助二维电子气(2DEG)更快的电子饱和漂移速度具有更高的开关频率。GaN HEMT已经在快充电源、激光雷达、消费类电子设备等电源系统中广泛应用。但是GaN HEMT器件结构和驱动要求多种多样,阈值电压低而开关频率高易引入桥臂串扰直通风险、及电压、电流震荡问题,同时开通损耗大、动态导通电阻波动会导致效率下降等问题,因此有待优化驱动设计、完善开关特性测试,利用软开关降低开关损耗。目前,主流商业化高压GaN HEMT从器件结构可分为单体增强型、Cascode型,其中单体增强型又包含肖特基栅型和p GaN欧姆接触栅型。不同于Si、SiC MOSFET及其他GaN HEMT的电压驱动特性,本文主要研究的p GaN欧姆接触栅型GaN HEMT器件结构独特,需电流源驱动,因此以往电压驱动方案不再适用。对此,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1)从高压600V/650V GaN HEMT器件结构分析出发,深入阐述GaN HEMT各器件的结构特点与驱动要求,着重分析p GaN欧姆接触栅型GaN HEMT的器件结构、动态导通电阻波动的抑制与电流驱动设计方案的优化。(2)设计了两款GaN HEMT驱动器,然后通过双脉冲实验测试高压GaN HEMT的开关特性和驱动效果,优化了测试平台及PCB布局布线,与650V的SiC MOSFET对比实验,验证了改进后电流驱动GaN HEMT的开通速度更快、开通损耗更小的优势。(3)最终基于SiC MOSFET、GaN HEMT设计了两款准谐振同步整流Buck/Boost变换器,通过增大电感电流脉动,捕捉电感电流过零点实现CRM模式运行,构造ZVS、ZCS软开关,同时大大减小开关瞬间电压、电流震荡。另外借助同步整流降低通态损耗,提高了变换效率达到90%附近。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可知,基于GaN HEMT器件结构的特点,优化设计的电流驱动器能够满足p GaN欧姆接触栅型GaN HEMT的驱动要求,实现纳秒级开关,同时负压关断GaN HEMT能有效抑制桥臂串扰误导通风险,避免半桥直通短路。而从器件的双脉冲测试中可以看出,相比于SiC MOSFET,GaN HEMT开关速度更快,优化PCB布局布线最小化寄生参数,能够减小功率环路震荡。而高频双向同步整流Buck/Boost变换器运行在CRM模式,能够实现ZVS开通、ZCS关断续流管,有效降低了反向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高效地将电能变换传输到负载侧。

卢正东[3](2021)在《基于DSP数字控制双电感无桥PFC变换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支持,电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研究热点。作为车载充电机的前端组成部分,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从拓扑角度出发,研究了一种新型双电感PFC变换器。与传统Boost变换器相比,该变换器具有高电压传输比、低电压应力等优点。然而,当电感不一致时存在两相电流不均流以及电路振荡问题,这不仅会增加电路损耗,还会降低系统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关断延迟均流控制策略,通过延迟关断其中一相开关管,实现了两相电感均流,拓展了变换器的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基于根轨迹的RC吸收电路振荡抑制方法,通过此优化设计在抑制振荡的同时尽量减小吸收电路产生的损耗。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后,本文将其应用于PFC电路中提出了双电感有桥/无桥PFC变换器拓扑,相较于传统Boost PFC,有效降低了开关管的占空比、输入电流峰值与均方根值,提高了变换器效率。其次,本文从控制角度出发,研究了图腾柱无桥PFC数字控制技术。随着Si C MOSFET的量产,连续导通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图腾柱无桥PFC成为车载充电机的优秀解决方案。但是,该拓扑在输入电压过零点附近存在电流尖峰问题,这会大大降低变换器的寿命以及稳定性。此外,与传统模拟控制相比,DSP数字控制系统存在相位裕度降低问题,对变换器的精确建模以及补偿器的针对性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CCM模式图腾柱无桥PFC的工作原理,分析其输入电压过零点附近的电流尖峰问题,给出了高频、低频开关管的软启动策略,电流尖峰得到抑制,系统稳定性得到提升;分析了模拟控制与数字控制在建立系统小信号模型时的不同机理,研究了数字控制采样保持和延迟对系统造成的影响,为图腾柱无桥PFC的应用做出了一定贡献。最后,本文搭建了双电感DC/DC实验样机、双电感有桥/无桥PFC仿真模型、图腾柱无桥PFC实验平台,介绍了图腾柱无桥PFC元器件的选取原则、Si C驱动电路设计方案、基于模型设计DSP软件控制系统模块化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图腾柱无桥PFC双环实验流程。通过DC/DC开环实验、DC/DC闭环实验、AC/DC单环实验、AC/DC双环实验逐步验证硬件平台与软件控制算法。最终的实验与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张杰[4](2021)在《面向SOC供电具有低FOM值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简称LDO)具有占用芯片面积小、外围器件简单、低功耗、高精度和低噪声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片上SoC供电的场景中。片上SoC的电路模块往往对供电电源电压十分敏感,并且随着时钟高低电平的快速切换,这些模块会从电源中高频率的抽取电流,导致电源电压发生波动,这可能会导致模块工作状态异常。为了应对这种高频率、大电流的负载跳变的情况,并高效地给SoC供给持续、稳定的电压,需要LDO具有瞬态响应速度快、带载能力强、静态电流小等特点,即需要LDO具有较低的优良指数(figure of merit,简称FOM)。本文内容主要涉及对低FOM值的LDO的研究与设计。通过研究分析LDO的基本原理和SoC的供电需求,本文设计了3款具有低FOM值的LDO,3款电路均在0.35um CMOS工艺平台下进行了流片和后期测试。第一款LDO的功率管为NMOS,采用双电源供电模式,不需要额外的电荷泵来驱动功率管。通过电流回收和有源箝位技术,可以在不降低系统电流效率的情况下提升环路带宽和高频负载跳变时的瞬态响应速度。得益于自适应频率补偿技术,环路在全负载范围内都能保持足够的稳定性。第二款LDO同样采用NMOS作为功率管,通过采用过冲消散技术,该LDO可以对瞬态跳变时输出电压过冲进行快速泄放,快速稳定输出电压。此外,通过采用浮动地缓冲器作为LDO的第二级缓冲器,可以有效提高功率管栅极电压的转换速率和LDO环路带宽,加快瞬态响应速度,同时不会降低LDO的电流效率。不仅如此,借助于自适应补偿网络,该LDO可以在不同负载情况下满足良好的稳定性。第三款LDO采用PMOS作为功率管。误差放大器采用了一种先进的电流放大器和动态偏置技术,在不增加静态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显着地拓宽环路的带宽,从而大大提高瞬态响应速度。此外,在LDO中嵌入了动态参考电压控制结构(DRC),在瞬态过程中自适应调整参考电压,进一步提高了EA的转换速率,显着提高了EA的瞬态性能。

谢文浩[5](2021)在《高功率密度全范围调压的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研究》文中提出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高、易集成、软开关和效率高等优点,是小型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之一。但是,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存在轻载调压能力差和高频寄生谐振的缺点,导致调压时开关频率范围宽、开关损耗大、电感利用率低、关断过电压和电磁噪声大等问题。为此,本文对谐振开关电容变换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首先,论文针对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轻载调压能力差和高频寄生谐振问题,提出了复合无源无损钳位2倍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拓扑。该拓扑是在(?)uk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拓扑的基础上改变谐振电感的位置,调整其工作方式,使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在低于2倍谐振频率的情况下实现轻载全范围调压,并为后续解决高频寄生谐振问题打下基础;利用钳位电容和辅助二极管组成复合无源无损钳位电路,消除了高频寄生谐振,避免了开关管和二极管的关断过电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变换器拓扑在轻载和重载情况下都具备了全范围调压、无高频寄生谐振的特点。其次,论文针对2倍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电压增益小的问题,提出了串并联升压的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拓扑。该拓扑在2倍升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拓扑的基础上,通过串并联多个谐振电容单元实现变换器的多倍压输出,并可利用多级级联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电压增益。通过计算串并联升压的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最大带负载能力,得到该变换器稳定工作的边界条件,由此可分析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对其可控范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变换器拓扑在轻载和重载情况下都具备增益高和输出电压全范围连续可调的优点。本文分析了升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功率密度,并给出了提高变换器功率密度的设计原则。首先,由纹波电压的设计指标和变换器的工作状态来计算谐振电容的参数,再计算电容和电感的最大储能量,继而估算其体积值,并量化变换器的功率密度。论文以2倍升压和串并联升压的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为例估算其体积值,并分析串并谐振电容单元的数量与谐振电感储能量的关系,从而提出降低变换器体积,提高其功率密度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实验样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本文在分析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全范围调压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更为实用的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全范围调压方法。本文基于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开关模态和工作波形,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证明了子电路分解方法的正确性,并通过化简谐振电容的充电和放电子电路,得到类似Buck电路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控制子电路占空比实现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在轻载和重载情况下都能全范围调压的方法,并以Ladder型3倍升压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为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刘博林[6](2020)在《LLC谐振变换器高效率负载跟踪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当前,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全球的汽车产出量越来越大,能源紧缺的情况也是愈发严峻,而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入石油产出量也是被迅速消耗,石油以及化石能源的资源紧缺日益突出,并且随着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使用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新能源领域拓展其他新能源产品,为了处理各种新能源电能转换,衍生了许多电能变换系统,电能变换系统一般都以各种变换器组成,其中谐振变换器就是其中的一种。谐振变换器是一种特殊的变换器,其重要特征是拥有谐振腔这一结构,根据电容电感的不同组合方式可组成多种谐振腔。目前研究的热点集中在LC谐振腔,LLC谐振腔,LCL谐振腔等等这些结构上。谐振变换器拥有着抑制回流功率,更易实现软开关等良好特性。本文结合基础调研的材料,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基波分析法对LC谐振变换器和LLC谐振变换器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对比,运行分析对比,计算分析对比以及仿真分析对比。之后得到LLC谐振变换器拥有更多LC谐振变换器所不具备的优良特征,之后重点对LLC谐振变换器的能量传输效率,结构复杂度进行建模分析,对控制方法以及算法复杂度进行计算整定,导出能量传输模型以及提出负载跟踪控制方法,其中包括阻抗匹配跟踪法与电压跟踪法,最后通过仿真及实验验证其结果。对于一个谐振变换器来说,一般有物理模型结构的研究,调制策略的研究,控制策略的研究这三部分,本文会着重详述这三部分,通过这三部分研究其能量传输效率曲线以及控制手段,其余部分会着重在软开关以及控制器算法方面展开。通过分析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入阻抗特性,输出阻抗特性,导出负载跟踪控制模式下的控制特性,通过相位跟踪的方法实现阻抗匹配模式,通关变频-移相调制实现电压跟踪方法。

丁杰[7](2020)在《集成开关电容的耦合电感高增益DC-DC变换器拓扑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太阳能、风能等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被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如何将光伏电池板输出的低压直流电高效地转换成高压直流电,以便逆变并网成为光伏发电的关键技术。因此,近些年,高效、高电压增益DC-DC变换器成为学术界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论文在传统耦合电感变换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集成开关电容电路的方法,构造出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场景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拓扑。首先,针对双绕组耦合电感变换器,提出了三种不同构造倍压电路的方法,分别构造出一系列高增益DC-DC变换器,并将开关电容单元扩展至n,使其能够通过电压增益和电压应力需求,灵活改变电路结构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通过与近些年国内外提出同类变换器的对比分析可知,所提变换器在相同甚至更少数量的元器件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更高的电压增益和更低的电压应力。因此,可以采用低电压等级、低导通电阻的功率器件,减小导通损耗,进而提高变换器的工作效率。其次,在双绕组耦合电感变换器的基础上,增加第三绕组,构成三绕组耦合电感变换器。采用与双绕组耦合电感变换器集成开关电容同样的方法构造出一系列基于三绕组耦合电感与开关电容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根据三绕组的结构特点,对电路拓扑进行改造,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绕组耦合电感的高功率密度高增益DC-DC变换器,并将泵生电容单元引入该变换器中进一步提高电压增益。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所提三绕组耦合电感变换器在元器件较少的情况下,电压增益更高、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更低。然后,针对隔离型高增益应用场景,以基本反激变换器为基础,提出多种倍压电路单元,构造出多种有源箝位隔离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有源箝位电路回收漏感能量,使主开关管和箝位开关管都实现了零电压导通。增加倍压电容不仅能提高电压增益,降低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还解决了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输出二极管与漏感的谐振电压尖峰问题。当开关S闭合时,变压器二次侧绕组向倍压电容传递能量,相对于反激变换器而言,提高了变压器绕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变换器的功率密度。最后,针对低输入电流纹波的应用场景,提出了电流输入型的基于Sepic耦合电感变换器和对称/非对称交错并联耦合电感变换器。对于应用在中小功率场景的基于Sepic耦合电感DC-DC变换器,其输入电流延续了Sepic变换器电流连续,低输入电流纹波的特点。滤波电感的引入,使得耦合电感的励磁电流大大降低,甚至部分电路拓扑的励磁电流平均值降为零,达到双边励磁的效果,提高了磁芯的利用率。因此,可以减小耦合电感的体积,提高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和效率。至于应用于大功率、超大电压增益场景的交错并联耦合电感变换器,其采用两相交错并联的形式,两个耦合电感漏感电流的变化率在输入端得到有效地削弱,从而降低了输入电流纹波。结合交错并联的结构特点,增加的开关电容电路更大程度地提高了电压增益,降低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同时,交错并联能够分担功率,使其能够轻松胜任大功率应用场合。论文上述提出的一系列新拓扑,有效地解决了传统DC-DC变换器在实现高电压增益转换方便的不足,基本能够应用于不同需求的各种场景。一方面提高了电压增益,避免了变换器工作在极限占空比下;另一方面,降低了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从而可以采用低电压等级、高性能的器件来提高变换器的效率和可靠性。采用无源或有源箝位电路,回收利用耦合电感的漏感能量,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流或零电压开通的软开关,进一步降低了变换器的损耗。相对于近几年国内外提出的同类高增益DC-DC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在相对较少的元器件下,能够实现更高的电压增益和更低的电压应力。

程鹏飞[8](2020)在《LLC谐振式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的实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速度很快,人民对电动汽车性能要求多些。在电动汽车充放方面,要求能够由一个能量双向流动的充放电装置,这就导致双向功率流动的充放电电源装置在电动汽车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双向充放电装置中的DC模块方面,本文以全桥结构和谐振结构组合双向充放电装置为实现研究。首先对双向充放电装置工作状态进行了分析,在电路稳态模型方面,采用了数学表达式的推导,计算了电路稳态的状态量表达式,进一步讨论了谐振参数的变化对电源直流增益的影响。其次,对LLC谐振式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各参数进行了详细设计与检验合理性。然后基于saber对LLC谐振式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进行开环和闭环仿真,通过控制开关管导通的次序,可以实现LLC谐振式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通过控制开关管,能够实现全桥结构和谐振结构组合的双向充放电装置,通过saber软件仿真分析,验证了能量双向的流动。最后基于前面分析,在实际谐振式变换器设计中,提出一种基于模拟电路控制开关管驱动芯片来进行硬件电路设计,控制变换器能量的双向流动,并给出了LLC谐振式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的原理图。

翁志远[9](2020)在《环电流器磁压缩等离子体电源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控磁约束核聚变被认为是人类解决终极能源问题最理想的途径,但要达到等离子体点火以及自持燃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绝热磁压缩(MC)加热是提高磁约束等离子体参数的一种有效手段。文中通过对EAST环电流器(Tokamak)的等离子体放电参数的分析,研究了磁压缩对等离子体约束性能的影响以及实现磁压缩需要的线圈供电电源系统的结构。并围绕电源模块变换器相关的稳态分析、控制、仿真以及实验等方面开展工作。首先通过调取分析EAST#43888炮等离子体放电数据,验证了环电流器等离子体放电存在弱磁压缩过程,并且得出了磁压缩能够提高等离子体磁约束性能。建立了等离子体参数与磁压缩比的基本方程,给出了可能的三种压缩方式以及两步压缩的方法,并确定了环电流器磁压缩等离子体的方案以及控制策略。在电源方案上,确定了具有模块化设计的磁压缩电源系统(MCPS)方案。分别给出了传统聚变电源结构和应用SiC高压功率器件的磁压缩等离子体电源的拓扑,采用电源模块N+1冗余的IPOP结构。电源模块采用两级拓扑结构,前级三相全控整流,后级DC-DC变换器。给出了最小电流响应的电源模块两级启动方案,实现了变压器初级和次级电压的动态平衡,抑制了浪涌电流。接着介绍了电源模块后级移相全桥串联谐振(PSFB-SR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对SRC变移相角控制的三种工作模式和实现ZVS的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 PSFB-SRC模型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变换器的控制采用了以STM32微控制器为控制核心的数字移相全桥脉宽度调制方法,采用双闭环PI调节控制。运用Matlab环路扫频的方法设计了变换器的数字补偿器,并搭建了小功率PSFB-SRC实验样机,通过实验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最后阐述了电源模块前端VIENNA PFC整流器传统单周期控制策略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调整轻载输入电流失真的改进单周期控制策略,并通过注入三次谐波抑制了直流侧中点电位偏差。经过仿真和小功率样机实验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得出其对VIENNA整流器输入电流谐波抑制和输出中点电位平衡有很大的改善。

吴代丰[10](2020)在《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电源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具有极强氧化、杀菌、灭活能力的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医疗消毒等多个领域。目前,次氯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电解法。近年来,饮用水安全受到广泛关注,电解法通过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一定浓度的盐水,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溶液,因其制备纯度高、运行成本低、杀毒效果好等特点逐渐成为饮用水消毒领域的研究热点。电解电源为次氯酸钠发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次氯酸钠发生器系统的有效氯产量、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本文分析了次氯酸钠发生器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结构,研究了这一套适用于次氯酸钠发生器的低压大电流电解电源。在研制过程中介绍了软开关技术,对比分析了多种软开关电路拓扑结构与整流拓扑结构,针对电解电源高频、低压、大电流、高功率的输出要求,选用基于同步整流技术的移相全桥零电压开关变换器拓扑结构,同时采用双变压器原边串联、副边并联的输出形式,详细分析了该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与零电压开关的实现;根据开关电源设计要求完成了对输入整流电路、全桥逆变主电路、高频变压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参数设计与选型;系统选用UCC28950作为移相控制芯片,根据系统工作要求完成了主功率开关管和同步整流管的驱动电路,电压、电流采样电路等外围电路的设计;根据移相全桥零电压开关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变换器主电路的小信号数学模型,基于峰值电流双闭控制模式设计了系统的闭环控制器和斜坡补偿网络。利用PSIM仿真软件,对电解电源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主功率开关管零电压开关的可实现性,主功率管驱动电路、同步整流管驱动电路的正确性;系统参数设计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双闭环控制系统动态响应的快速性;电解电源系统可稳定输出12V,600A电压电流,满足电解电源的设计要求。最后,将理论分析应用于实践,研制了一台频率为20kHz、输出电压电流为12V、600A的样机,对样机进行了性能测试,验证了电解电源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参数设计的准确性。

二、用二极管提高变换器的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二极管提高变换器的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1)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右半平面零点消除研究现状
        1.3.2 电流纹波消除研究现状
        1.3.3 多路磁耦合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设计和分析
    2.1 引言
    2.2 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的结构设计和工作模态分析
        2.2.1 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的电路结构设计
        2.2.2 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分析
    2.3 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小信号建模及目标条件推导
        2.3.1 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的小信号建模
        2.3.2 右半平面零点消除条件
        2.3.3 零输入电流纹波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参数设计及仿真
    3.1 引言
    3.2 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的主电路参数设计
        3.2.1 磁集成元件设计
        3.2.2 电容元件选择
        3.2.3 开关管和二极管选型
    3.3 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的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的闭环控制
    4.1 引言
    4.2 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的闭环设计
        4.2.1 数字PID参数优化
        4.2.2 过压过流保护设计
    4.3 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的最大效率追踪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硬件平台的搭建及实验分析
    5.1 引言
    5.2 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的实验分析
        5.2.1 右半平面零点消除验证
        5.2.2 输入电流纹波消除验证
        5.2.3 切载实验
    5.3 最大效率追踪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GaN HEMT的高频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GaN HEMT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压GaN HEMT器件结构及驱动电路的研究现状
        1.2.2 高压GaN HEMT器件开关特性研究现状
        1.2.3 高压GaN HEMT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高压GaN HEMT器件结构分析与驱动设计
    2.1 高压GaN HEMT器件结构分析
        2.1.1 Cascode增强型GaN HEMT器件结构
        2.1.2 增强型单体GaN HEMT器件结构分析
        2.1.2.1 p-GaN肖特基栅型GaN HEMT
        2.1.2.2 p GaN欧姆接触栅型GaN HEMT
    2.2 高压功率器件性能参数与对比
    2.3 pGaN欧姆接触栅型GaN HEMT驱动设计
        2.3.1 电流驱动型GaN HEMT的驱动要求
        2.3.2 电流驱动电路的设计
    2.4 pGaN欧姆接触栅型GaN HEMT驱动改进优化
        2.4.1 p-GaN栅型GaN HEMT差分驱动
    2.5 驱动器实验波形分析与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aN HEMT开关过程测试与串扰分析
    3.1 功率器件双脉冲测试原理
        3.1.1 双脉冲测试电路设计
        3.1.2 双脉冲测试设备要求及注意事项
    3.2 双脉冲测试实验波形分析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频双向DC/DC研究与设计
    4.1 准谐振同步整流Buck/Boost拓扑
    4.2 准谐振QR软开关ZVS开通原理
        4.2.1 buck-Boost变换器设计
    4.3 高频双向DC/DC实验分析
        4.3.1 基于Si C MOSFET的双向Buck/Boost实验波形分析
        4.3.2 基于GaN HEMT的双向Buck/Boost实验波形分析
        4.3.3 基于GaN HEMT的双向Buck/Boost高频实验波形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基于DSP数字控制双电感无桥PFC变换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PFC变换器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双电感DC/DC与PFC变换器
    2.1 理想情况工作模态
    2.2 关断延迟均流控制策略
        2.2.1 不均流的产生
        2.2.2 均流控制策略
        2.2.3 性能分析
    2.3 基于根轨迹的RC吸收电路振荡抑制方法
        2.3.1 振荡的产生
        2.3.2 振荡抑制方法
    2.4 双电感有桥PFC变换器
        2.4.1 DCM模式工作机理
        2.4.2 DCM实现条件
        2.4.3 损耗计算
    2.5 双电感无桥PFC变换器
        2.5.1 导通损耗
        2.5.2 电压应力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腾柱无桥PFC变换器
    3.1 工作模态
    3.2 过零点软启动策略
    3.3 考虑数字控制机理的控制器设计
        3.3.1 功率回路状态空间法建模
        3.3.2 电流环设计
        3.3.3 电压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SP的图腾柱无桥PFC软硬件设计
    4.1 变换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4.1.1 功率回路设计
        4.1.2 电压采样电路
        4.1.3 输入电流采样电路
    4.2 SiC驱动的硬件电路设计
        4.2.1 电源模块
        4.2.2 隔离驱动模块
        4.2.3 短路保护模块
    4.3 基于模型设计的软件设计
        4.3.1 定时器
        4.3.2 SCI数据发送与接收
        4.3.3 控制中断
        4.3.4 上位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双电感DC/DC实验
        5.1.1 关断延迟均流控制策略实验
        5.1.2 基于根轨迹的振荡抑制方法实验
    5.2 双电感有桥PFC实验
    5.3 双电感无桥PFC实验
    5.4 DSP数字控制图腾柱无桥PFC实验
        5.4.1 实验平台
        5.4.2 DC/DC开环实验
        5.4.3 DC/DC闭环实验
        5.4.4 AC/DC单环实验
        5.4.5 AC/DC双环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面向SOC供电具有低FOM值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LDO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1 NMOS LDO和 PMOS LDO
        1.1.2 片外大电容
        1.1.3 高电源噪声抑制比
        1.1.4 自适应频率补偿
        1.1.5 低FOM值 LDO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LDO相关工作原理
    2.1 LDO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优势
        2.1.1 LDO的基本工作原理
        2.1.2 LDO相较于DC-DC变换器的不同和优势
    2.2 LDO的主要性能指标
        2.2.1 Dropout Voltage
        2.2.2 转换效率
        2.2.3 输出电压精度
        2.2.4 FOM值
        2.2.5 电源抑制比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具有电流回收和有源箝位功能的低FOM值 LDO的设计
    3.1 基本设计思路和电路工作原理
    3.2 关键子电路的分析与实现
        3.2.1 高带宽电流缓冲器
        3.2.2 带有动态偏置结构的误差放大器
        3.2.3 有源箝位电路
    3.3 自适应频率补偿和稳定性分析
    3.4 整体电路实现和仿真分析
        3.4.1 直流特性仿真
        3.4.2 瞬态特性仿真
        3.4.3 环路稳定性仿真
    3.5 版图与芯片测试
        3.5.1 版图与测试平台
    3.6 PSRR优化电路
        3.6.1 PSRR优化方案概述
        3.6.2 关键模块设计
        3.6.3 仿真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过冲消散技术的低FOM值 LDO的设计
    4.1 基本架构和工作原理
    4.2 电路要点分析和具体实现
        4.2.1 网孔分析
        4.2.2 环路稳定性分析
    4.3 整体电路仿真分析
    4.4 版图与芯片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带有动态参考电压和超级跨导单元的低FOM值 LDO的设计
    5.1 基本架构和工作原理
    5.2 关键子电路的分析与实现
        5.2.1 高带宽和高增益的电流放大器
        5.2.2 动态偏置
        5.2.3 动态参考电压
    5.3 整体电路实现
    5.4 整体电路仿真分析
        5.4.1 直流特性仿真
        5.4.2 瞬态特性仿真
        5.4.3 交流特性仿真
    5.5 版图与芯片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高功率密度全范围调压的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开关电容变换器现状综述
        1.2.1 传统开关电容变换器的全范围调压原理的综述
        1.2.2 复合开关电容变换器高增益全范围调压研究的综述
        1.2.3 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拓扑的综述
        1.2.4 开关电容变换器的特性比较
    1.3 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尚待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复合无源无损钳位2倍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拓扑
    2.1 引言
    2.2 2倍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高频谐振分析
        2.2.1 2倍升压变换器的高频谐振机理
        2.2.2 2倍降压变换器的高频谐振机理
    2.3 无源钳位的2倍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拓扑研究
        2.3.1 传统无源有损钳位的2倍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
        2.3.2 复合无源无损钳位2倍升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
        2.3.3 复合无源无损钳位2倍降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
    2.4 复合无源无损钳位2倍升压变换器的运行特性分析
        2.4.1 调压运行方式及电压增益
        2.4.2 非调压运行方式及电压增益
        2.4.3 钳位电路的能量回馈分析
    2.5 复合无源无损钳位2倍升压变换器的设计
        2.5.1 功率器件的应力分析与选型
        2.5.2 双电感设计
        2.5.3 电容设计
    2.6 实验验证
        2.6.1 高频寄生谐振实验
        2.6.2 软开关验证
        2.6.3 电压增益与效率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串并联多倍升压的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拓扑
    3.1 引言
    3.2 串并联升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拓扑分析
        3.2.1 单级多单元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拓扑
        3.2.2 多级多单元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拓扑
    3.3 串并联3倍升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运行分析
        3.3.1 变换器额定运行方式及电压增益
        3.3.2 变换器过载运行方式及电压增益
    3.4 串并联3倍升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特性分析
        3.4.1 临界条件分析
        3.4.2 电压应力分析
        3.4.3 电流应力分析
    3.5 实验验证
        3.5.1 调压过程及软开关特性
        3.5.2 电压增益与效率
        3.5.3 电压闭环调节
        3.5.4 同类型变换器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升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分析
    4.1 引言
    4.2 2倍升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分析
        4.2.1 纹波电压与电容计算
        4.2.2 电容和电感的储能分析
        4.2.3 2倍升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体积估算
    4.3 串并联多倍升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功率密度分析
        4.3.1 串并联升压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软充电特性分析
        4.3.2 纹波电压与电容设计
        4.3.3 无源器件储能分析
        4.3.4 电路结构选择与变换器设计原则
        4.3.5 电路结构选择与效率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全范围调压方法
    5.1 引言
    5.2 2倍升压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调压原理与全范围调压方法
        5.2.1 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调压原理
        5.2.2 单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传统调压方法
        5.2.3 单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全范围调压方法
    5.3 Ladder型3倍升压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全范围调压特性
        5.3.1 变换器工作机理
        5.3.2 变换器增益特性
        5.3.3 电压和电流应力分析
        5.3.4 软开关的边界条件
    5.4 实验验证
        5.4.1 调压过程及软开关特性
        5.4.2 电压增益与效率
        5.4.3 直流升压变换器的特性比较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两级级联的串并联升压的双电感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开关模态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LLC谐振变换器高效率负载跟踪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谐振变换器应用背景
        1.2.1 单谐振腔变换器
        1.2.2 应用背景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谐振变换器工作原理与分析
    2.1 全桥谐振变换器统一拓扑
    2.2 基波分析法
    2.3 谐振腔
        2.3.1 LC谐振腔
        2.3.2 LLC谐振腔
    2.4 LLC谐振变换器开关模态分析
        2.4.1 移相角α=0时开关模态
α>0时开关模态'>2.4.2 移相角π>α>0时开关模态
    2.5 谐振变换器功率传递效率分析
        2.5.1 软开关分析
        2.5.2 功率传输效率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LLC谐振变换器的负载跟踪控制策略
    3.1 LLC谐振变换器开环特性
        3.1.1 LLC谐振变换器输出特性
        3.1.2 LLC谐振变换器负载特性
    3.2 LLC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方案
        3.2.1 目标控制函数
        3.2.2 控制量检测方法
        3.2.3 载波调制方法对控制量检测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硬件参数及控制流程
    4.1 器件参数
        4.1.1 功率开关管
        4.1.2 LLC谐振腔硬件参数
        4.1.3 高频变压器参数
    4.2 软件控制及硬件部分
        4.2.1 控制器资源配置
        4.2.2 软件控制流程
        4.2.3 硬件电路
    4.3 本章小结
5 实验与仿真
    5.1 仿真分析
        5.1.1 模式1仿真结果分析
        5.1.2 模式2仿真结果分析
    5.2 实验结果分析
        5.2.1 模式1实验结果分析
        5.2.2 模式2实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集成开关电容的耦合电感高增益DC-DC变换器拓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级联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
        1.2.2 开关电感/开关电容网络高增益DC-DC变换器
        1.2.3 交错并联高增益DC-DC变换器
        1.2.4 耦合电感高增益DC-DC变换器
        1.2.5 基于上述方法混合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集成开关电容的双绕组耦合电感高增益DC-DC变换器拓扑构造方法的研究
    2.1 引言
    2.2 变换器拓扑的构造
        2.2.1 构造方法一
        2.2.2 构造方法二
        2.2.3 构造方法三
    2.3 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2.3.1 方法一构造的变换器分析
        2.3.2 方法二构造的变换器分析
        2.3.3 方法三构造的变换器分析
    2.4 对比分析
        2.4.1 三种开关电容的对比分析
        2.4.2 三类变换器的对比分析
        2.4.3 与其它文献所提变换器的对比分析
    2.5 仿真/实验验证
        2.5.1 方法一构造变换器的实验验证
        2.5.2 方法二构造变换器的仿真/实验验证
        2.5.3 方法三构造变换器的仿真/实验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成开关电容的三绕组耦合电感高增益DC-DC变换器的研究
    3.1 引言
    3.2 变换器拓扑的构造
    3.3 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3.3.1 工作原理
        3.3.2 稳态性能分析
    3.4 对比分析
    3.5 仿真/实验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隔离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的研究
    4.1 引言
    4.2 变换器拓扑的构造
    4.3 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4.3.1 工作原理
        4.3.2 稳态性能分析
    4.4 对比分析
    4.5 仿真/实验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输入电流纹波高效高增益DC-DC变换器的研究
    5.1 引言
    5.2 降低输入电流纹波的常用方法介绍
        5.2.1 LC低通滤波
        5.2.2 电流输入型
        5.2.3 交错并联
        5.2.4 耦合电感
        5.2.5 纹波电流注入
        5.2.6 各种方法的比较
    5.3 基于Sepic电流输入型耦合电感高增益DC-DC变换器的研究
        5.3.1 变换器拓扑的构造
        5.3.2 工作原理
        5.3.3 稳态性能分析
        5.3.4 对比分析
        5.3.5 仿真/实验验证
    5.4 交错并联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DC-DC变换器的研究
        5.4.1 非对称交错并联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DC-DC变换器
        5.4.2 对称交错并联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DC-DC变换器
        5.4.3 两种变换器的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LLC谐振式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的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双向直流充放电装置的原理
    1.3 双向充放电装置的研究现状
        1.3.1 非隔离型双向充放电装置的拓扑结构
        1.3.2 隔离型双向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1.3.3 谐振式双向全桥 DC-DC变换器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LLC谐振式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稳态分析
    2.1 引言
    2.2 变换器的主电路拓扑
    2.3 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2.3.1 变换器的谐振过程
        2.3.2 全桥桥臂直通分析
    2.4 稳态电路分析
    2.5 开关管ZVS软开关条件
        2.5.1 LLC谐振式变换器软开关过程分析
        2.5.2 死区时间和谐振电流相位角
        2.5.3 变换器开关管的关断损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电路参数的设计
    3.1 主要参数设计
        3.1.1 参考设计指标
        3.1.2 设计步骤
    3.2 器件选型
        3.2.1 LLC谐振式变换器开关管选型
        3.2.2 变换器谐振电容的选型
    3.3 变压器参数设计
    3.4 变换器参数谐振电感设计
    3.5 滤波电容选取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换器的仿真与分析
    4.1 仿真分析
    4.2 开环仿真分析
        4.2.1 正向运行模式
        4.2.2 反向运行模式
    4.3 闭环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换器的设计
    5.1 变换器主电路原理图
    5.2 L6599 外围电路设计
    5.3 变换器自动切换运行模式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参考文献

(9)环电流器磁压缩等离子体电源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能源问题与核聚变
    1.2 磁约束聚变
        1.2.1 磁约束聚变的发展
        1.2.2 我国磁约束聚变的发展与展望
    1.3 磁压缩聚变等离子体
    1.4 环电流器真空室内线圈电源
    1.5 SiC功率开关器件
    1.6 软开关与谐振变换器
        1.6.1 软开关变换器
        1.6.2 谐振功率变换器(RPC)
    1.7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磁压缩等离子体理论分析
    2.1 引言
    2.2 磁压缩等离子体Shafranov位移的平衡
        2.2.1 等离子体Shafranov位移的垂直磁场
        2.2.2 等离子体Shafranov位移分析
        2.2.3 EAST等离子体放电的磁压缩分析
    2.3 磁压缩等离子体理论与压缩方式
        2.3.1 磁压缩等离子体基本方程
        2.3.2 等离子体磁压缩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压缩等离子体电源结构与控制
    3.1 引言
    3.2 磁压缩等离子体方案与控制
        3.2.1 磁压缩等离子体方案
        3.2.2 磁压缩等离子体Shafranov位移控制模型
    3.3 磁压缩电源系统方案
        3.3.1 传统聚变电源结构方案
        3.3.2 应用SiC功率器件的磁压缩电源方案
    3.4 电源模块软启动方案
        3.4.1 启动方案描述
        3.4.2 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磁压缩电源模块直流软开关变换器
    4.1 引言
    4.2 移相全桥LC串联谐振变换器
        4.2.1 PSFB-SRC拓扑结构
        4.2.2 PSFB-SRC工作模式
    4.3 PSFB-SRC稳态分析
        4.3.1 基波近似分析法
        4.3.2 PSFB-SRC电压增益特性
        4.3.3 运行模式稳态分析
    4.4 PSFB-SRC工作模式仿真与实验
        4.4.1 PSFB-SRC建模与工作模式仿真
        4.4.2 PSFB-SRC工作模式实验
    4.5 PSFB-SRC的数字闭环控制
        4.5.1 PSFB-SRC数字闭环控制硬件构成
        4.5.2 数字闭环控制实现
        4.5.3 PSFB-SRC样机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磁压缩电源模块PFC整流研究
    5.1 引言
    5.2 PFC整流器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5.2.1 VIENNA PFC整流器工作原理
        5.2.2 VIENNA整流器模型建立
    5.3 VIENNA PFC整流器单周期控制方法
        5.3.1 单周期控制
        5.3.2 VIENNA整流器单周期控制策略
    5.4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
        5.4.1 直流母线中点电压平衡分析
        5.4.2 三次谐波电流注入控制直流母线中点电位分析
        5.4.3 等电位控制直流母线中点电位分析
        5.4.4 直流母线中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
    5.5 仿真与实验验证
        5.5.1 仿真与分析
        5.5.2 实验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10)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电源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解电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电源系统的拓扑研究
    2.1 软开关简介
    2.2 同步整流技术
    2.3 电解电源主电路拓扑选择
    2.4 移相全桥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
    2.5 本章小结
3 电解电源系统主电路参数设计
    3.1 输入整流电路参数设计
    3.2 逆变全桥主功率管的设计
    3.3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3.4 谐振电感设计
    3.5 输出整流电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控制电路设计与控制策略分析
    4.1 控制芯片的选取
    4.2 采样电路设计
    4.3 控制电路设计
    4.4 驱动电路设计
    4.5 控制策略研究
    4.6 闭环控制电路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电源系统的仿真与实验
    5.1 电解电源的仿真分析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用二极管提高变换器的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 [1]磁集成Boost-forward变换器研究[D]. 曹志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基于GaN HEMT的高频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与设计[D]. 金寿东.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DSP数字控制双电感无桥PFC变换器研究[D]. 卢正东.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面向SOC供电具有低FOM值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研究与设计[D]. 张杰.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高功率密度全范围调压的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研究[D]. 谢文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6]LLC谐振变换器高效率负载跟踪控制研究[D]. 刘博林.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集成开关电容的耦合电感高增益DC-DC变换器拓扑的研究[D]. 丁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LLC谐振式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的实现研究[D]. 程鹏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1)
  • [9]环电流器磁压缩等离子体电源控制技术研究[D]. 翁志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10]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电源的研究与设计[D]. 吴代丰.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使用二极管提高转换器效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