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目前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现状来看,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经费短缺、水利工程老化现象严重、水资源使用缺乏监督等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极大的削弱了水利工程整体效益,影响了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这一现状亟待得到改善。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对策,希望能够大幅度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质量,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引言:水利工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建设运行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水利工程项目中重建轻管现象一直存在,致使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不佳,之于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了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务之急是要积极转变这种传统落后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革新,从而为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保质保量开展以及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伴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可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将以往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完全复制下来,没有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的调整,导致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缺位等现象屡见不鲜,当出现问题时无法快速找到责任人,质量安全事故有极大的概率会发生,水利工程无法正常运行,酿成的经济损失可谓是不可估量。
2、维护管理经费短缺
要想保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有力支撑,然而我国水利工程项目规模普遍较小,投入的资金较少,在水利工程运行期间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用于维修和养护,导致水利工程故障问题进一步扩大,安全事故随即发生,给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除此之外,经费短缺还会导致水利工程维护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较低,优秀的管理人才逐渐流失,现有人员不能对水利工程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利工程的破坏程度。
3、水利工程破坏老化严重
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项目都运行了50年左右,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加上早期维护管理不到位,导致水利工程的破损老化相当严重。比如说,河道中淤泥较多,即使实施了清淤工作仍然会有大量淤泥堆积在河底,河道泄洪因而不能顺利开展,当雨季来临时河道水位会迅速上涨,极有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河道附近居民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到河流湖泊中,引发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工农业生产用水也将无法充足供应,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我国经济发展将会陷入停滞。
4、水资源使用缺乏监督
对于水资源的使用理应有着完善的监督机制,唯有如此才能及时发现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水资源的可持续用才能得以实现;反之,若水资源使用缺乏监督,水资源的利用率就会处于较低水平,水资源浪费现象也难以得到遏制。通过对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分析不难发现,相关职能部门没有采用科学的监督手段对水利工程进行监管,水资源的调度不合理,实际工作效果较差,若不能对这一问题加以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将会愈发严峻,人们的用水质量和用水安全也将无法得到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制定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能够清楚认识到一点,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并在实践工作中严格遵守管理制度条例,将各个单位和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予以详细的划分,争取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职责落实到人头上,那么每个人员都会对自身的岗位自责有着清晰的认知,还会加强对自己的监督,竭力避免出现违规行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将会保持良好的开展态势。在制定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的效益目标,与我国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到一起,从而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2、保障足够的资金投入
在实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时不能单单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这与该项工作的实际资金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需要地方政府加强对社会资本的吸收,拓展水利工程的融资渠道,并保证专款专用,这样才能吸引专业管理人才加入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队伍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潜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能得到人才方面的保障。与此同时,财务人员要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及时进行核算,还要严格执行资金审批流程,不符合程序要求的坚决不能拨款,以提高资金的安全性,确保资金能够科学运用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为管理活动的开展增添助力。
3、建立健全水资源监管机制
通过建立水资源监管机制,将水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任何水资源浪费行为都将无所遁形,将得到严厉的制止,这会让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得以早日实现。首先,地方政府应明确水资源监管的必要性,以我国法律法规为依托指导水资源监管工作的开展;其次,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促进水资源监管机制的有效落实,这会让水资源监管更具成效;最后,水资源监管权利和义务要细致的划分,还要鼓励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督促他们合理行使自身权利,避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象的发生,在此情况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也不会成为一句空谈,我国水资源形势也将得到根本的缓解。
4、加强水资源节约建设
一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的方式对水资源使用过程中的节约标准和规范予以明确,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监督以及竣工验收。二是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农业。目前,我国很多农业灌溉技术都比较落后,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设施,推行节水灌溉农业。国家应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或提供税收减免优惠,鼓励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研发和应用,为推行节水灌溉农业提供技术保障。三是规范水利工程设计标准,充分挖掘水利工程设施的节水潜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水资源的无端浪费。
5、强化督导考核
河长制管理对于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质量有着显著效果,现如今河长制在我国多个省市地区都得到了推广应用,如采取日常检查和以月度、半年为周期的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将纳入绩效考核中,对考核优秀的总河长、副总河长、河(段)长予以通报表彰,考核不合格的将按照规定实施问责并通报。河长制管理的实施开创了由各级政府领导亲自抓、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的新局面,使河道及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河道工程更加安全稳定,水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同开展。
结语: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了非常多的问题,已然影响到了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和水资源的利用率,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健全的水资源监管机制,最大成程度的避免水资源浪费现象的滋生,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宋兵.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17)
[2]吴开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安徽建筑,2017(2)
[3]刘小芳.浅议水利管理中的水资源管理[J].大陆桥视野,2016(12)
论文作者:焦燕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水资源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可持续利用论文; 河道论文; 我国论文; 水利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