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袁泽静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袁泽静

袁泽静 (四川省什邡市马井小学 四川 德阳 6184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6-025-01

小学语文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人生观和世界观。《小珊迪》这篇文章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生活,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的死去的悲惨故事,赞扬了他诚实、善良的品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由于本篇文章的时代离学生生活很远,学生不易领悟字里行间流露的辛酸苦难,很难理解小珊迪难能可贵的心灵美德,为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文理解更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老师应合理进行教学,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真情,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矛盾"引路 探究学习

好奇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接受情感体验的一种动力,"矛盾"情景则能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堂伊始,教师创设情景,制造矛盾,洞察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把握程度。例如:同学们,其他班同学在学习《小珊迪》这篇课文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说小珊迪很"贫穷",而有人则说小珊迪很"富有",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们也来讨论,认为小珊迪"贫穷"的要说出贫穷的理由,说他"富有"的也要找出富有的依据,请默读课文,根据自已对课文的理解,选一方面来研读。同时提出要求:(1)默读课文时,可以采用勾画、做批注的方式。(2)先独立思考后,再相互讨论,交流想法。

"贫穷"和"富有"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存在着一种强烈的矛盾,利用这一对矛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引导学生投入到课文的研读之中,同时在研读的过程中又能洞察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把握。这一对矛盾不仅揭示了课文内容,还蕴含着内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这一探究活动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激发起学生内心情感。以此为突破口,变被动为主动,实施开放式课堂,变局部为整体把握研读,有事半功倍之效。同时,也渗透给孩子学文要从篇入手,整体把握,重点问题要从段落入手,避免学生把文章肢解,破坏文章的整体感。

二、适时诱导 读中悟情

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朗读,主动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词发",我们读课文则应"披文入情",然而,入情并非易事,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读法,学生需在老师的诱导中逐渐感悟字、词、句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心之诚,情之真。例如:当解读到小珊迪的"贫穷"时,有学生会说:小珊迪为了卖掉火柴,饥饿难耐地"乞求"着别人买他的火柴。这一部分,配上音乐入情入境的朗读,则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小珊迪的贫穷,从而激起学生对小珊迪深深的同情,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通过课件,反复朗读:(1)"先生,请买盒火柴吧!"(2)"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3)"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体会卖火柴的态度和说的话有什么变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抽生朗读,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之后,由生评、师总结后再进一步体会,感悟(可安排学生分角色试读,表演读、配凄凉的音乐。老师可采用低沉而悲哀的语调、感人肺腑的语言喧染气氛,撩拨学生内在的情感,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之发自内心地读,在读中真正体验到小珊迪当时急切而又诚恳的心情,感受小珊迪悲惨的命运,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三、配乐诗结尾 读中怡情

音乐是带入人进入另一个情景空间最好的催化剂。本文结尾我选用凄凉的音乐配诗结尾。让学生在充分感悟全文,思维和情感受到强烈震撼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情感积淀后,再次感受《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的死去的命运,也正是在那样恶劣的社会背景下,他还保持着诚实、善良的品质,让学生感受文章深邃的思想和小珊迪美好的情操。在通过对全文整体把握、感知、研读后,小珊迪的形象深入人心。教师最后总结:"你认为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样学生回答也就更加生动入情了。

总之,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明确阅读内容和阅读目标,让他们在阅读中去思考,去感悟,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促进整体学习语文的能力。

论文作者:袁泽静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袁泽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