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闻发布会制度的起源_两会论文

“两会”新闻发布会制度的起源_两会论文

“两会”新闻发布会制度的由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由来论文,新闻发布会论文,两会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每年在召开全体会议之前,都要由“两会”新闻发言人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召开人大、政协会议的有关新闻,并回答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两会”对外开放的显著标志之一。然而,“两会”新闻发布会起源于何时?当初为什么要举行新闻发布会?历史上哪些人担任过“两会”新闻发言人?这些情况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据笔者回忆,“两会”首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始于1983年6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从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到六届一次会议,我们国家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全党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政治局面安定团结,生产建设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举国上下正在同心协力,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在这个大背景下,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召开换届的会议,自然引起了海内外众多传媒的广泛关注,包括港澳台和外国的不少新闻媒体都希望能够到北京采访“两会”。

为了使众多传媒和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了解中国人大和中国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两会”秘书处同有关方面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扩大“两会”对外开放的程度,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召开之前,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并邀请和欢迎港澳台和外国新闻机构派记者采访“两会”。此举受到境外新闻机构的普遍好评,认为这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方针的有力举措。1983年6月4日上午,“两会”首任新闻发言人——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副秘书长曾涛、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副秘书长孙起孟,分别受各自会议秘书处的委托,同时向中外记者发布了关于召开“两会”的新闻。自那时起,“两会”建立的新闻发布会制度就一直延续至今。

先后担任过全国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的有四人,他们是:曾涛(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至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姚广(七届人大二次会议至五次会议)、周觉(八届人大一次会议至五次会议)、曾建徽(九届人大一次会议至五次会议)。这四位新闻发言人都在全国人大外委会担任过领导职务,其中曾涛、姚广、周觉是外委会的副主任委员,曾涛和周觉还主管过新闻宣传工作,分别担任过新华社社长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曾建徽是九届人大外委会主任委员,曾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和新华社副社长。

先后担任过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的有九人,他们是:孙起孟(政协六届一次会议)、陆平(政协六届二次会议至三次会议)、孙轶青(政协六届四次会议至七届一次会议)、卢之超(政协七届二次会议至八届一次会议)、李鹿野(政协八届二次会议)、钱李仁(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梁金泉(政协八届四次会议至九届一次会议)、田曾佩(政协九届二次会议至三次会议)、齐怀远(政协九届四次会议至五次会议)。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原定为韩叙,后因其患病住院,改由李鹿野接任。政协会议的九位新闻发言人,既有当时担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的孙起孟、陆平、孙轶青、卢之超、梁金泉,也有担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的钱李仁、田曾佩和担任外委会副主任的李鹿野、齐怀远。孙起孟是1949年9月召开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正式代表,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还担任过民建中央主席。陆平曾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顾问。孙轶青是老新闻工作者,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和《北京日报》总编辑。卢之超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局长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梁金泉调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之前,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后调任全国工商联第一副主席、党组书记。孙轶青、卢之超、梁金泉都先后分管过全国政协的新闻宣传工作。钱李仁担任过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和《人民日报》社社长,是中共十三届中央委员。田曾佩、齐怀远、李鹿野都是外交家,前两人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同是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齐怀远还是外交部首任新闻发言人,李鹿野曾多年担任我驻联合国代表团大使。

从“两会”新闻发言人的简要经历中可以看出,他们不仅熟悉人大、政协工作,而且熟悉新闻宣传工作,有的还是从事过外宣工作的领导和专家,对新闻发布工作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标签:;  ;  ;  ;  ;  

“两会”新闻发布会制度的起源_两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